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按需印刷     
近几年,数字印刷技术在个性化印刷、按需印报、按需印书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据统计,1998年全世界按需印书产值为540亿美元,占图书印刷市场的5%,预计到2003年,该比例将达到30%。面对如此快的发展速度,本刊就按需印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做了一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 106份,其中出版社11份,印刷厂95份。  相似文献   

2.
按需印刷     
日本按需印刷市场概况 据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调查,2002年日本按需印刷市场的规模为1390亿日元,其中黑白按需印刷市场约为990亿日元,彩色按需印刷市场约为400亿日元.2003年日本按需印刷市场已超过1500亿日元,预计2005年将达到2000亿日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按需印刷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新事物自有新事物的朝气与活力,但与"新"俱来的不可避免地还要有种种的混沌与不安,焦虑与怀疑.  相似文献   

4.
数字印刷机无需软片及印版,实现了全数字化印刷作业。数字化不仅使印刷工序连续化,而且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数字印刷进一步发展就是按需印刷。如今,我们不仅要重新估计印刷市场,而且要开拓这一新市场。  相似文献   

5.
李磊 《今日印刷》2003,(12):17-18
简单地说,按需印刷(POD)与出版指的是无论何时都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将一本书进行再版印刷。对于熟知传统印刷方式的人们来说,这听起来似乎很荒谬。在传统印刷机上制作一本书需要很长时间,成本也较高,至于一本书的再版印刷更是花费巨大。然而数字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上述弊端不再,并引起了印刷业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6.
按需印刷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新事物自有新事物的朝气与活力,但与“新”俱来的不可避免地还要有种种的混沌与不安,焦虑与怀疑。按需印刷就是如此,虽然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按需印刷已经显示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对它的怀疑也随之而来。许多关注或有意于按需印刷的业内人士常常被这样一些实践之外的问题所迷惑:什么是按需印刷?按需印刷的优势与定位在哪里?中国的按需印刷市场究竟有多大,前景如何?如果要做按需印刷,应如何选择设备?在新事物发展之初,这样的疑惑是在所难免的,但长此以往势必要影响新事物正常的发展历程。为此,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一批按需印刷的业内专家、从业人员和设备供应商,就按需印刷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高质量数码印刷机的出现使按照需要的数量进行印刷变得容易,无须受500张或1000张起印量的限制,并已由最初用于手册和分析报告等印数少、内容常修改的文档印刷转向书籍印刷。  相似文献   

8.
浅议地图按需印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地图基本采用先印刷.后储存的保障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地图的实际需求。于是.研究和探索地图的按需印刷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按需印刷(POD)无疑已成为印刷行业最具吸引力的增长型市场,即将到来的德鲁巴2004展览会(德国杜塞尔多夫,5月9~16日)也将昭示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按需印刷目睹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报刊曾报道有关按需印刷方面的内容,已有一两年时间(有人说有5年时间了),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报刊上的介绍,虽认真读过,总觉得不够全面、详细,希望能亲眼看一看。北京展鹏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引进的全套按需印刷设备,已应用于金融界和信息产业方面,并正在大力  相似文献   

11.
浅谈报纸按需印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促进了数码印刷的发展,作为数码印刷重要内容的按需印刷,已成为现在和未来印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按需印刷(POD,即可变数据印刷)可使每张印品的印刷内容各不相同。对于在印制邮购广告单或餐厅用的菜单,以及促销的产品目录等非常适用。按需印刷工艺的出现.不仅仅是推动了出版物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且对整个出版业的发展都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出版业发展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据统计,目前美国数码印刷业务量已占到印刷总业务量的一半以上。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发展。据英国纸张印刷包装技术研究协会预计。全球数码印刷到201O年将占印刷业务量的25%以上。目前。按需印刷已扩展到报纸印刷的领域,它将开创报纸发行和印刷的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未来数字印刷的前景究竟如何?美国TWGA、英国Pira等印艺调查机构的有关调查结果,以及近几年数字印刷在出版印刷领域成功应用的现实,也许对我们有所启示。虽然这些年国内涌现出同昆、广州天意等一系列品牌数字印刷企业,以及界龙数码、方正印捷等公司的加入,但数字印刷在中国赢利的群体效益并未显山露水,虽然数字印刷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其发展速度已让人不能小觑。回首中国数字印刷十几年的发展历程:1999年“高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调研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印刷企业活源不饱和,成本回收困难;2002年,茉织华公司在中国发展“速必得”连锁经营事业,但北京旗舰店悄然换牌;2005年,上海电脑打印和富士施乐的经济纠纷一石激起千层浪;2006年,上海数字印刷工价即将发布,这也将是中国第一个数字印刷行业指导性工价……面对数字印刷的未来,有太多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数字印刷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3.
安骏 《广东印刷》2016,(4):43-44
正随着全球数字印刷技术的革新以及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不断升级,"十二五"期间数字印刷在书刊印刷行业得到快速应用。不仅仅是生产企业从"数码快印店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大投入、规模化、连线作业的企业生产模式",更多出版企业的数码生产业务也已经从打样书等"辅助生产手段"逐步转变为图书生产"重要支撑力量"。以某出版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发货码洋同期增长4 1%,而库存码洋同比则下  相似文献   

14.
关于按需印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按需印刷的含义及其现状 关于“按需印刷”一词(即英文的“Printing on Demand”,缩写为POD),在国内外还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如“个性化印刷”、“数字印刷”、“短版印刷”等。 为了给POD的规模、范围和含义做一个界定,通常将POD定义为客户对产品的数量和生产周期的要求。这个定义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而不是生产过程。按需印刷业务主要用数字印刷机完成,它能满足客户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特殊要求,在印刷成本上与传统胶印相接近。  相似文献   

15.
按需印刷(On-demand printing)就等于即时印刷或快速印刷,这种误解目前还相当普遍。时间上的即时或快速交件固然也属一种按需,但实际上用户对于印刷品的要求早已趣越此种最超码的要求。所以,即时或快速印刷虽然也属按需印刷,但有如“白马非马”同样的道理,把其与按需印刷之间划上等号,却是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由于数字印刷的出现,整个印刷市场呈现出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如企业标书、产品宣传册、商品广告、各种票据,以及个性化的印刷品越来越多.因此,按需印刷已经成为印刷领域的一项热门技术.它能充分满足网络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印刷需求,并得到了印刷界的认可.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CTP、数字打样、ICC色彩管理以及数字化工作流程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按需印刷的发展进程,为数字印刷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你可曾想过:当快递员把你精心挑选的图书送到你手上时,你能感觉到它的热量——它是一本"热气腾腾"、 "刚出炉"的书,因为15分钟前快递员才从印刷设备中将它取出.对于消费者而言,似乎难以想象,但是对于印刷行业,这是真切发生的.在美国风云变幻的按需出版市场中,这种"热气腾腾"的书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下面,笔者将带领大家走进美国按需出版及按需出版印刷市场.美国按需出版风生水起 目前,按需出版在美国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首次超过传统出版;2009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同比增长181%;2010年,美国按需出版的图书品种同比增长169%;2011年,美国按需图书出版申请的ISBN号已达到110万个.  相似文献   

18.
按需印刷的兴起 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简称POD)的概念始于1990年.Xerox开发了DocuTech快速印刷机,它可以接收电子文件或对文档进行直接扫描,系统存储这些文件并可根据需要重印.1993年,高质量数字印刷机的出现,使印刷高质量全彩色个性化印刷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广告公司,出版商和印刷客户对不同印量印品的需求,本文作者介绍了海德堡,罗兰,IBM、Indigo等几家大公司所研发的按需印刷革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按需印刷与个性化印刷标记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需印刷的兴起 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简称POD)的概念始于1990年。Xerox开发了DocuTech快速印刷机,它可以接收电子文件或对文档进行直接扫描,系统存储这些文件并可根据需要重印。1993年,高质量数字印刷机的出现,使印刷高质量全彩色个性化印刷品成为可能。 按需印刷技术对印刷业来说意味着一场革命,至少对短版印刷来说是这样。通过按需印刷,针对每个潜在读者进行内容组织成为可能,另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