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岩性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其特点是气源充足、多层系含气、致密砂岩储集层发育、盖层封闭条件相对较好.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藏形成特征,以成藏期次为主线,以致密岩性圈闭为重点,综合考虑成藏主控因素,分别对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中晚期、早白垩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至今4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进行了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晚侏罗世中晚期及早白垩世末期是盆地东部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时期.受致密岩性圈闭气藏储集层物性差的影响,输导层不同决定了天然气二次运移的方式不同,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形成的天然气气藏在平面上连片性好,而石千峰组及上石盒子组天然气在输导层发育的地方常形成"小而肥"的次生气藏.图3表2参22  相似文献   

2.
缅甸马达班湾盆地位于油气富集的弧后走滑拉张盆地构造位置,寻找有利储层成为该区油气勘探取得成功的关键。运用岩石薄片等岩矿分析技术对缅甸马达班湾盆地某区块上新统砂岩储层岩石矿物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研究区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多为中等成熟,总体上,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均较小,工区南部主要为压实作用影响了储集层储积物性,因整体上破坏成岩作用对孔隙度减少的影响程度较小,故该区上新统具备形成油气储层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砂体沉积厚度大,范围广,发育巨厚的煤系烃源岩,其油气具有多期成藏、燕山期或喜山期聚集、喜山期调整成藏的特点。岩性油气藏分布范围广,类型多,主要存在的岩性相关气藏圈闭类型有以下几种:构造岩性、砂岩透镜体、古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成岩、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其岩性圈闭形成以近烃源岩裂缝发育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为基础,良好的成藏配置为关键,适配的古构造提供了油气的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4.
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大面积岩性气藏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气藏。经过近40余年的勘探,已经在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发现并探明了苏里格、乌审旗、榆林、大牛地、子洲和米脂等6个大型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13126.54×10^8m^3,天然气勘探成果显著。研究其成藏机理发现,大面积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有:煤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广覆式”生烃,为大面积含气奠定了物质基础;盆地北部河流-三角洲沉积砂体大面积发育,为大面积含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上古生界储集层致密后成藏以及盆地构造的稳定性均有利于气藏的后期保存。上述几个成藏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效配置、共同作用.形成了现令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大面积分布的格局。图3表1参25  相似文献   

5.
依据最新的岩心、物性等资料,对本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盖层沉积特征及其性能评进行了评价和论述,以期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地区上古生界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藏勘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马达班湾盆地位于安达曼海域,属于典型的弧后走滑拉张盆地,其构造演化与印度板块向缅甸微板块斜向俯冲密切相关。盆地沉积中心受实皆和墨干走滑断层控制,沉积物来源于北部的伊洛瓦底江和东北部的萨尔温江。从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研究区主要发育2套成熟烃源岩和1套生物气源岩。中中新统半深海相泥岩直接覆盖于下中新统——渐新统生物礁灰岩和浅海相砂岩之上,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上新统——更新统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是浅层生物气的主要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以断背斜、断块、生物礁圈闭及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断层和不整合面提供了有利的油气运移通道,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盆地沉积中心的断块和断垒是浅层生物气的主要勘探方向,而火山岛弧隆起带、盆地中央的继承性隆起以及东部斜坡带的构造次台阶是中深层热成因气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的克拉通,区内晚古生代经历了中晚石炭世近海平原至二叠纪内陆河流、湖泊三角洲两个沉积阶段,沉积地层中三角洲平原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潮道砂体等各种成因的砂体极为发育,砂体处于生烃源岩之上、或夹于生烃源岩之中,气源条件优越,形成大面积分布的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隐蔽性眇岩岩性气藏。近几年,针对该岩性气藏的勘探难点,开展了一系列攻关实验,总结了一套以地质评价、地震勘探、测井精细评价解释、试井压裂等为主体的勘探技术,有效地指导了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勘探,发现了苏里格、榆林、乌审旗、米脂四个大气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资料、孔隙演化、压力成因、气水分布、天然气运移和成藏特征等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的成果资料,对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如果仅从成藏基本条件和气藏某些表现形式看,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有相似之处。但开发动态资料显示,气层连通性差,气层分属多个压力系统,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气水关系倒置现象,局部存在边底水,气水分布主要受构造部位和有利储层相带等因素控制。由成藏作用过程、成藏关键条件和成藏机理考察,上古生界气藏具就近运移、聚集、成藏特点,主要属岩性气藏或构造-岩性气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连通性差、圈闭受岩性和构造控制是造成上古生界气藏有别于深盆气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果湾组古油藏痕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昌盆地北部中所镇至冕山镇之间的南箐乡背斜剖面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认为上三叠统白果湾组砂岩地层中存在古油藏痕迹。对白果湾组储层抽提物有机地化指标分析,表明储层中的烃类是烃源岩处于成熟期的产物,烃源岩沉积环境为高盐度的缺氧还原环境。通过对储层抽提物与各烃源层进行烃源对比研究,表明西昌盆地西北部南箐构造区白果湾组古油藏的烃源为混合来源,除有盆地北部白果湾组陆相烃源外,还混有下伏海相地层烃源。南箐地区古油藏接受白果湾组烃源充注的时间应当在早白垩世之后,古油藏的烃源具有混合充注的地质背景。白果湾底部与古生界地层接触的不整合面为多套烃源层的油气提供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是在第三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在第四系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气田(背斜气田)。近年来,在三湖地区第四系发现了岩性气藏,现已发现的岩性气(层)藏可分为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和物性侧向变化型3种类型。该地区岩性气藏平面上分布受控于流体运移方向和构造背景,纵向上分布受控于砂体类型和埋藏深度,最终能否成藏受控于天然气聚散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牛庄洼陷岩性油藏含油气性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渤海湾盆地牛庄洼陷的砂体主要分布在洼陷的深凹带、深凹带与缓坡带之间、缓坡带及中央低隆起带,砂体分为水下冲积扇、深水浊积扇和前缘滑塌浊积扇3种类型。其中,水下冲积扇砂体的厚度大,物性好,含油气性好;深水浊积扇砂体的含油性次之;而滑塌浊积砂体的含油气性最差。控制砂体含油气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砂体埋深、沉积相及砂体类型、构造环境、砂体自身物性和压力。因此,随着埋深的增加,砂体的储量和含油饱和度明显增高;压力增高,砂体的含油气性也明显增加;处于深凹带的砂体含油气性好于缓坡带砂体及中央低隆起带的砂体。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潜力巨大。对其主要含气层段的天然气分布特点及气水关系研究表明,山西组底部的区域性海退面和石盒子组底部的侵蚀不整合面控制主力气层的发育,气藏平面分布受控于(烃、物)源-(古地)貌-(沉积)相。岩性气藏主要分布于SQ8(山2)、SQ11(盒8下)低位体系域中上部,其中大型-特大型岩性气藏发育在生烃强度大于20×108m3/km2的平缓斜坡区。天然气储层主要为富石英质的粗粒沉积体系,且从东向西含气层位向上迁移。从SQ8(山2)、SQ9(山1)到SQ11(盒8),聚气相带由三角洲前缘向三角洲平原及河流相带迁移。  相似文献   

14.
缅甸马达班湾盆地位于油气富集的弧后走滑拉张盆地构造位置,寻找有利储层成为该区油气勘探 取得突破的关键。 运用铸体薄片和 X 射线衍射等岩矿分析技术对缅甸马达班湾盆地某区块上新统砂 岩储层岩石矿物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和岩 屑石英砂岩,多为中等成熟。 总体上,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的影响均较小; 研究区南部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压实作用。 研究区整体上破坏性成岩作用对孔隙度损失的影响较 小,综合认为上新统具备形成油气储层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川东石炭系大型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经过30多年以构造圈闭为目的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已经成为了四川盆地重要的产气层系。近来以岩性地层气藏为目标进行了新一轮的地层、沉积微相、储层、烃源岩、构造、成藏与圈闭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石炭系发育构造与岩性地层两类目标。石炭系内幕因粒屑滩微相控制与埋藏白云化不均一影响,储层具有不连续性,存在岩性圈闭;石炭系大范围尖灭与大面积残留,在尖灭带与残留区发育大型地层圈闭。川东石炭系具备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目前发现4个有利区带和12个有利目标,展示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与深盆气成藏的相似与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页岩气藏和深盆气藏在生、储、排烃以及运移、聚集、压力特征、分布特征等成藏诸要素间密切相关。对比分析表明,这2类气藏的形成都需要大面积、厚层烃源岩,裂缝是其重要储集空间,排烃方式以扩散作用为主,短距离运移,在低孔低渗透储层形成的隐蔽圈闭中聚集成藏;气藏内常具异常地层压力。盆地边缘斜坡是两者共同发育的最有利地区。预测中国南方志留系等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区是页岩气藏的勘探潜力地区。  相似文献   

17.
柴西南地区剩余油气资源巨大,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岩性油藏勘探起步晚、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成藏关键因素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岩性油藏勘探进展。近年来,围绕柴西南富烃生油凹陷,加强基础研究,整体认识,精细评价,深入系统开展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岩性圈闭的识别等研究工作,充分利用柴西南大面积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和精细储层预测,明确了扎哈泉为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圈定了有利相带和落实了优质砂体分布,并准确预测“甜点”分布区,发现和落实了柴达木盆地首个亿吨级岩性油藏规模储量区。通过扎哈泉岩性油藏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用于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地震勘探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对深化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立体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洼陷自身广泛分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成藏丰富的物质基础;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分布;多套厚层盐岩的发育、相变,形成了良好的油气遮挡层及盖层,是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多层系发育,呈现高压、高充注特点的主要原因;频繁间互发育的非常规储层,多期次油气成藏等地质因素的存在,则使岩性油气藏成藏更为复杂。针对该区发育的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砂岩尖灭与断层配置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上倾物性遮挡型圈闭油气藏、透镜状岩性圈闭油气藏等4种主要类型岩性油气藏,通过深入研究生烃层系、岩性相变、非常规储层发育、断裂活动等成藏主控因素,明确成藏规律,对该区下步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