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曲流河点坝精细刻画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大庆油田曲流河沉积厚油层聚驱后开发面临着含水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等困难,需要精细刻画点坝内部构型,重构地下认识体系.以北一区断东"二三结合"试验区葡Ⅰ2沉积单元为例,按照沉积微相、单砂体、点坝内部构型3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储层层次分析,提出研究过程应遵循的"三个结合":当前模型与原型模型相结合;单井、剖面、平面、立体信息相结合;静态成果与动态资料相结合.实践证明,总结出的曲流河点坝精细刻画方法及流程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曲流河发育,为了精确和高效挖潜剩余油,需要精细刻画储层构型.在海域稀井网条件下,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及水平井资料,采用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对曲流河储层复合曲流带S砂体进行解释追踪,然后进行单一曲流带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解剖河道内部点坝,对侧积体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认为:S砂体发育4条单一曲流...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大部分厚油层类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为明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控制建模方法建立点坝精细构型地质模型;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对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整体分散,局部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点坝顶部、侧积层遮挡部位以及井间水驱未波及区域;侧积层倾角、注水方式、侧积面曲率、侧积间距、井网以及侧积层连通性等因素均会对剩余油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侧积层倾角越小,连通性越差,侧积间距越大,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开发效果越好.根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可采取在其上部钻水平井、中部转换注水方式和下部调堵油水井的方式进行挖潜.  相似文献   

4.
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在老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点砂坝是曲流河单砂体的基本成因单元,废弃河道和末期河道可以控制点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及形态,不同类型废弃河道内部的泥质沉积可以遮挡其两侧点砂坝,使其相互间呈不连通或弱连通状态。曲流河单砂体刻画的核心是对末期(废弃)河道的识别,以及确定河道与点砂坝间的组合配置关系。通过建立废弃河道的测井、地震识别标志,辅以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了地下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可为认识油藏提供精确的地质模型,从而有助于解决注采矛盾,并形成对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馆陶组馆五段是孤东油田七区西的主力油层,储集层为曲流河沉积的疏松砂岩。油田开发中,新钻井目的层剩余油饱和度与预期不符,无法实现原来的设计目标;老井实施的调整和挖潜效果与地质认识不匹配,加大了油田增产的难度,急需明确曲流河点坝储集层内部构型要素与剩余油的关系。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的研究,总结出点坝内部侧积层的数量和岩石类型,分析不同岩性侧积层渗流及点坝内部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利用密井网资料,对点坝内部构型要素进行解剖,明确侧积层厚度、产状及展布特征,进而推算出点坝的长度与宽度,曲流河的深度与满岸宽度;并对研究区的废弃河道进行了识别,得到研究区废弃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解剖对子井点坝内部构型,对紧邻注水井的新钻井高剩余油给出了合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点坝内部构型是控制剩余油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物性较差侧积层之上的储集层中。  相似文献   

6.
点坝是曲流河沉积中主要的储油砂体发育区,其中的侧积层(体)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超精细的点坝内部构型模型有助于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特征,满足目前老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和二次开发的需要。以港东油田一区一断块为例,通过分析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单砂体进行超精细研究,深度解剖点坝内部构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超精细点坝内部构型地质模型,采取层次模拟、试验筛选、分级预测交互方式,利用多点统计法最终确定2m×2m×0.5m的超精细模型,通过验证符合点坝内部构型规律,为点坝内部构型建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中单元新近系馆陶组点坝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中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曲流河沉积,按照层次分析思路及模式拟合的方法对地下点坝构型进行表征分析,总结了曲流河各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并结合曲流河沉积模式,划分了研究区沉积微相,识别出两个点坝。综合应用开发动态资料及测试资料,认知了点坝内部构型单元的定量模式,即侧积层的倾向、倾角、间距以及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以模式为指导,以井数据为约束,对点坝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最终建立曲流河点坝构型三维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8.
曲流河点坝构型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点坝中剩余油的空间分布,是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以港东油田A区块的明化镇组为例,在九级构型研究基础上,对曲流河点坝储层构型进行了解剖,描述了侧积层的几何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定量识别了侧积层的个数、倾角等构型要素;并且,利用曲流河侧积层的测井曲线判别结果,运用基于面的确定性建模方法,实现多个侧积层面的空间表征,建立了精细的点坝沉积单元构造模型、点坝及侧积层模型,为后续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特高含水期点坝储层剩余油采收率,以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西为例,在曲流河点坝储层精细构型解剖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构型单元的侧积体建模方法建立起点坝精细构型地质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曲流河点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揭示其主控因素,建立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曲流河点坝储层中剩余油的分布受到储层构型、射孔层位和注采方向等多个地质及开发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可归纳为5种,即上注上采型、下注上采型、合注合采型、上注下采型、下注下采型,这5种类型剩余油富集程度依次增高。综合对比5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认为,逆侧积夹层倾向注水条件下油水井间的储层中上部位置是点坝储层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水平井可以改善曲流河点坝储层水驱开发效果,提高剩余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对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一区断东葡一组储层进行精细刻画,通过沉积微相、单砂体、点坝内部构型3个层次的研究,逐层深入进行了储层层次分析,总结出一套有效实用的曲流河精细地质研究方法与流程,重新构建地下认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模型,开展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河道砂体顶部、注采不完善及分流线部位,分布类型主要以韵律性及夹层控制型和薄差油层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 14 井区盒 8 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 14 井区盒 8 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 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 3 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 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布尔模拟的曲流河点坝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勇  李少华  李君 《断块油气田》2010,17(3):274-276,292
曲流河点坝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储集层,其中的泥岩侧积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定量表征曲流河点坝内部侧积层的分布对于剩余油的挖潜有着重要意义,目前的建模方法尚难以较好地对其进行模拟。通过对曲流河点坝砂体的细致研究及各种模拟方法的比较,决定采用布尔模拟方法使其模拟效果更好。布尔模拟方法是一种简单的基于目标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布尔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变模拟砂体宽厚比、中心点位置等,使模拟砂体更符合真实的地质体形态,更能够模拟曲流河侧向迁移的过程,进而模拟泥岩侧积层的分布。文中提出的算法从点坝砂体内部泥岩侧积层形成机理出发,较好地模拟了泥岩侧积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盒3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众多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进行了岩相划分、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及测井相分析,进而将研究区下石盒子组盒3段划分为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相,并进一步细分出河床滞留、心滩、边滩等微相。根据研究区700余口井各小层砂体厚度的统计结果及井间沉积微相的对比研究,系统编制了大牛地气田盒3段不同时期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研究认为:受物源和古地貌控制,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沉积微相存在差异,H3-1小层在西南区为辫状河至曲流河过渡带,具辫状河沉积特征;H3-1大部分、H3-2和H3-3为曲流河沉积。此研究成果为地层圈闭评价及进一步的开发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侧积夹层是河流相曲流河点坝内部重要的渗流屏障,精细刻画隔夹层的分布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开发调整工作。以渤海海域典型河流相曹妃甸11-1油田为例,以沉积模式和曲流河沉积理论为指导,在井震结合基础上根据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了主力边水油藏Lm943砂体侧积夹层的分布模式、分布范围及对剩余油的控制情况,并阐述了地下流体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剩余油挖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孤岛油田曲流点坝构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详细解剖点坝砂体的内部构型,在层次细分、模式拟合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利用砂顶相对深度法研究点坝的边界废弃河道。通过对现代曲流河沉积规模的统计分析,得到了点砂坝与满岸河道宽度的统计关系式,结合前人对点坝内部单一侧积体宽度与河流满岸宽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及侧积层倾角与河流满岸宽度的研究成果,进而研究了点砂坝的沉积规模以及点坝内部侧积层的产状和分布范围。研究发现,孤岛油田中一区中11-J11井区曲流点坝的长度约为900m,侧积层的倾角约为5°~10°,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约为116m。  相似文献   

16.
一种曲流河点坝体内部侧积体描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雷  刘国涛  龙涛  马驰 《岩性油气藏》2008,20(4):132-134
探讨了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点坝体内部侧积体描述技术。在大庆油田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以层次分析法、结构要素分析法等为指导,提出了侧积体结构要素表征的概念、描述方法、曲流河点坝体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所提出的方法为精细解剖曲流河沉积砂体、挖掘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提供了手段。研究成果在大庆油田南一区甲块水平井轨迹设计中得到了具体应用,并见到了实效。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主力生产层段为曲流河沉积,古河道频繁迁移改道,形成了砂体横向尖灭快及纵向叠置复杂的空间分布特点,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刻画已成为精细挖潜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井网密度小给储集层构型表征带来了较大难度。以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综合现代沉积特征,在“砂中找泥”思路指导下,利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对沙湾组曲流河储集层进行了多级次精细构型解剖。研究认为,废弃河道沉积、河道高程差异以及河道间细粒沉积可作为单一河道边界的典型区分标志。研究区内平面上共发育8个点坝,点坝砂体垂向上呈多期侧叠式分布,侧积层泥岩发育。各点坝内部侧积体的规模、倾向、倾角和水平间距经由现代沉积定量分析得以表征。研究区整体为多条同体不同期河道迁移改道叠加形成的大面积复合点坝沉积,为油田后期单砂体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丰富了稀井区储集层构型及单砂体定量表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侧积层对注采结构的影响,以渤海L油田南区高弯度曲流河储层为研究对象,在砂体构型精细解剖的基础上,确定了储层构型模式对流体运动的影响方式,建立了曲流河储层构型机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从侧积层孔隙度、渗透率、厚度、产状、水平宽度及地层倾角等6个方面研究了储层构型模式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回归了曲流河储层构型控制系数的经验公式。根据B-L水驱油理论推导了受储层构型影响的水驱波及系数表达式,并建立了基于曲流河储层构型的注采结构矢量调整图版。结果表明:曲流河点坝中的侧积层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不随侧积层孔隙度增加而改变;侧积层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随着侧积层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弱;侧积层厚度、水平宽度、分布频率、地层倾角的增加均会使侧积层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增强。应用注采结构矢量调整图版对渤海L油田南区D12井组进行优化调整后,日产油累计增加了123 m3/d,调整效果显著,为后续优化注水及储层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精细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形态和规模,对井间砂体连通认识、流体运移路径分析及剩余油高效精准挖潜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源区现代白河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白河卫星影像的31个典型点坝砂体进行矢量化,建立点坝砂体规模参数的基础测量数据表,并通过坡降划分选取典型点坝曲流段进行刻画,在曲率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点坝砂体规模与河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