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川中地区侏罗系下沙溪庙组浊沸石砂岩储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观和宏观的研究方法,在川中地区大面积超低渗透储层背景下,发现了下沙溪庙组中下部发育一套相对高孔隙的含浊沸石砂岩储层。砂岩中浊沸石以胶结物形式充填粒间孔隙中,浊沸石含量一般3%?6%,局部可达10%?28%,并发育广泛的次生溶蚀作用,电子显微镜下次生溶蚀孔隙面孔率可达2%?3%。浊沸石次生溶孔是下沙溪庙组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含浊沸石砂岩厚度大、分布广,其形成与物源、沉积相带有一定关系。进一步研究浊沸石分布、次生溶蚀带分布对预测下沙溪庙组有利储层、油气富集区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岩心、铸体薄片、矿物化学分析等,对新疆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晚石炭世一二叠纪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该储层主要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原生孔隙主要包括原生气孔、杏仁孔、晶粒间孔、收缩缝等;次生孔隙主要包括溶孔、风化裂缝、构造裂缝等.火山岩经历了广泛的充填交代作用和晚期溶蚀作用,充填物主要为片沸石、浊沸石、绿泥石/蒙脱石混...  相似文献   

3.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技术对Morodava盆地M区块M.Sakamena组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其微观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为浊沸石胶结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程度低,次生孔隙孔隙发育,孔隙喉道类型多样,片状或弯曲片状喉道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4.
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凤  张金亮 《石油学报》1995,16(2):23-30
在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采用岩石学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储层成岩矿物主要有蒙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高岭石、石英、钠长石、沸石和碳酸盐等.以与地温有关的成岩变化为依据,将本区成岩作用带进行了划分.通过对储层储集空间的研究,提出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且次生孔隙主要形成于成岩作用浅带.本区次生孔隙储集砂体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①与大气水下渗淋滤有关的次生孔隙砂体形成机制,可解释包日温都地区次生孔隙砂体的发育;②与粘土脱水和转化有关的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可解释马象铺地区次生孔隙储集砂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镜下观察(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与岩心分析,结合地层水分析结果、岩矿组成和物性数据等,以准噶尔盆地克-夏地区下二叠统为例,系统研究了含火山物质油气储层中不同自生矿物成因机理、自生矿物对油气储集空间的影响、孔隙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对储集空间具有重要影响的自生矿物主要有绿泥石、沸石(包括方沸石、片沸石和浊沸石)、方解石、钠长石和自生石英。研究表明,酸性水的加入促使早期碱性条件下析出的沸石、钠长石和方解石易于溶蚀;钾长石或斜长石溶蚀后,非等体积矿物转化析出钠长石。早期适量的绿泥石衬边和包膜对储集空间有保护意义,但成岩后期大量的绿泥石胶结破坏孔隙。与基性岩相比,中酸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未见大规模绿泥石胶结,储层物性较好。NaHCO3型地层水和有机酸影响下的方沸石胶结砂(砾)岩中,次生溶孔发育,为有利的碎屑岩储层。总体上,火山物质的成岩作用及蚀变演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深层油气储层质量。  相似文献   

6.
自生绿泥石是砂岩储层中常见的成岩矿物,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该区自生绿泥石主要以黏土膜和玫瑰花状2种形式产出,黏土膜内层的颗粒黏土包膜自同沉积时期开始形成,转变为自生绿泥石后,黏土膜外层的孔隙衬里绿泥石于中成岩期呈叶状或针状垂直于内层包膜向孔隙方向生长;玫瑰花状绿泥石于晚成岩期在较大孔隙内形成。②自生绿泥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自生绿泥石可通过改变孔隙微区环境及占据颗粒表面空间,阻止自生石英在碎屑石英表面成核来抑制石英次生加大,从而保存原生孔隙;另一方面自生绿泥石在保存原生孔隙的同时,占据了喉道空间,使砂岩储层的渗透性降低,其含量与渗透率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层中广泛发育沸石类胶结物。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和能谱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沸石类胶结物中浊沸石最为发育,其次为片沸石,方沸石含量较低,其形成条件为富含Na+、Ca2+、Mg2+的弱碱性还原环境。研究区沸石矿物的晶型较为完整,罕见方沸石与片沸石、浊沸石共生,也没有发生方沸石向片沸石和浊沸石转化的现象,表明沸石矿物是在成岩阶段从孔隙水中自形结晶形成;方沸石形成于早成岩阶段A期,其形成温度较低,为60~70℃,片沸石和浊沸石形成于早成岩阶段B期,片沸石形成温度为90~100℃,浊沸石形成温度为100~110℃。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沸石类胶结物更易发育于杂基含量较低、分选和磨圆度较好、原生孔隙发育、孔隙水易于流动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中。早期形成的方沸石易发生溶蚀但其含量较低,片沸石和浊沸石形成时间较晚,更接近油气充注时期,且稳定性较高,一般很难发生强烈溶蚀,因此研究区沸石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改善不大。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适度含量的沸石类胶结物可有效抵御砂砾岩储层的压实作用,保留良好的剩余粒间孔及连通的孔隙喉道,为后期酸性流体的进入提供必要的空间基础,有利于溶蚀作用;大量沸石胶结会破坏砂砾岩原有的储集空间,堵塞孔隙喉道,阻碍后期酸性流体的进入,使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降低,因而不利于储层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和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中,广泛发育浊沸石胶结物,而且常常被有机酸性水溶蚀形成大量浊沸石溶孔,勘探实践证明,浊沸石溶孔是油气的主力储集空间。通过对浊沸石的形成与分布、浊沸石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沉积物源和沉积微相控制着浊沸石的分布,有机酸性水的来源和运移通道决定着浊沸石次生溶孔的分布特征,浊沸石溶蚀孔隙发育带又控制着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岩心和普通薄片的观察、荧光薄片及扫描电镜的分析,从火山岩岩性、孔隙类型、含油气性及成岩作用等方面研究,发现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主要以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火山熔岩主要包括玄武岩和安山岩,含油气性相对较好。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孔隙类型主要以溶蚀孔隙和次生裂缝为主。因火山岩只有经过后期风化淋滤作用、断裂改造作用及溶蚀作用改造后才能成为有效储层,浊沸石充填对研究区优质储层的形成可能具有极好的控制作用。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Y区块长6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孔隙类型以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为主;成岩演化目前均已达到晚成岩A期;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沉积微相直接影响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程度;压实作用是造成孔隙减小的主要因素;而碳酸岩、浊沸石等的胶结作用一方面降低粒间孔隙,一方面支撑骨架,增强储层抗压实能力,同时为后期的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另外,溶蚀作用的多次发生,改变了孔隙结构,使得次生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十里加汗地区处于准连续成藏区,是上古界天然气有利的勘查地区。文中对十里加汗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储集砂体的岩石学、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西组储集砂体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发育有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铸膜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具有储集意义的主要有残余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另外,储层发育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演化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奠定了储层的物质基础,成岩演化改善了储集砂体物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露头及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分析了下扬子区碎屑岩储层物性主要控制因素。明确区内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影响。龙潭组和老坎组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影响,砂岩以碳酸盐胶结为主,次生溶蚀孔隙相对发育;五通组、茅山组和坟头组砂岩主要为硅质胶结和铁矿石胶结,后期溶蚀孔不发育,储层物性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研究认为,老坎组和龙潭组后期溶蚀作用强,次生溶蚀孔隙相对发育,为下扬子区物性条件最好的碎屑岩层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孔隙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确定优质储层有重要意义。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资料分析认为,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三大类孔隙类型,原生孔隙可细分为压实残余粒间孔和胶结残余粒间孔,次生孔隙包括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晶间微孔,微裂缝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压实微裂缝、溶蚀微裂缝。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以残余粒间孔为主的原生孔隙,其次发育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同时发育少量的压实微裂缝。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受到沉积作用的控制,成岩作用次之,沉积作用对孔隙类型的控制体现在水动力强度的不同,水动力条件较强且成熟度较高的辫状河心滩、河床滞留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砂体原生孔隙较为发育,在相同成岩作用背景下原生孔隙保留最完整,最有可能形成优质储层聚集区。  相似文献   

14.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波 《岩性油气藏》2011,23(5):16-20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  相似文献   

15.
辽河西部凹陷牛心坨地区沙四段发育大规模砾岩体,受沉积环境影响,不同相带储集性能差异大,制约着该区砾岩油藏深入勘探。为此,综合运用岩心、薄片鉴定、物性测试以及测录井等分析手段,对牛心坨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开展了储层岩石学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牛心坨地区沙四段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层孔隙主要由原生孔、次生溶蚀孔和裂缝构成,整体表现为中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的物性在横向上受沉积作用的控制,纵向上受埋藏深度的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沉积作用、埋深和断裂是研究区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扇三角洲前缘为有利储集相带,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域。研究结果对牛心坨地区及同类凹陷的深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北大港潜山中浅层碎屑岩储层已成了重要的油气资源潜力层段,需进一步探究碎屑岩储层的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利用研究区中生界的岩心、岩屑、薄片、X-射线衍射、压汞及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结合目的层段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主要的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特征,对研究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发育少量的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储层成因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作用;储层压实率为21.49%~56.63%,平均为34.35%,属于中等压实-强压实阶段;储层以次生的溶蚀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及裂缝发育占比较少;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点,但部分井区存在高孔、高渗层段。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研究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富砂段优势相(带)不明显,分选系数对储层孔隙大小的影响大于岩石粒度的影响;差异压实形成的异常高压是优质储层形成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研究层段碎屑岩储层发育的关键;构造作用造成研究区中生界地层的快速埋深和形成的斜坡为各类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条件和场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及录井资料分析等,对川东北温泉井及邻区黄龙场、五百梯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储集岩主要为细—中晶白云岩、泥—粉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和礁灰(云)岩,其中细—中晶白云岩是最好的储集岩类;储层物性较差,孔隙度一般小于2%,渗透率一般小于1.0mD;储集空间以次生晶间孔、晶间溶孔及粒间溶孔等为主,小溶洞次之,局部发育裂缝,孔隙结构具有低孔、微喉的特点;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局部为裂缝-孔隙型;储层主体属于Ⅲ类储层,局部发育Ⅰ,Ⅱ类储层;储层形成与演化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成岩作用是改善储层的关键,构造作用为储层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沉积学角度研究了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统长6―长8碎屑岩储层的沉积成因类型及物性特征。查明了:多数组分的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为主,少数组分内为孔隙和裂缝孔隙。储层主要有坝顶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浊积水道和滑塌体微裂缝等5种沉积微相成因类型。对该5种成因储层的物性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坝顶席状砂的物性相对最好,河口坝次之,其它3种较差。探讨了沉积因素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认为在相同的物源区背景下,由沉积环境决定的储层物质组成、构成和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着储层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针对横山油田魏家楼区长61油层段,对其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该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微孔和微裂缝等几种孔隙,其中又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喉道以细喉-微喉为主;沉积作用发生后,成岩作用控制着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该区储集岩分为3类:Ⅰ类为好储集层,Ⅱ类为较好储集层,Ⅲ类为差储集层。  相似文献   

20.
次生孔隙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油气的聚集成藏,并能有效改善火山岩储层的储集性能。依据 大量岩心资料,通过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发现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火山岩次生 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晶内溶孔、基质溶孔、杏仁体溶孔、粒内溶孔、交代蚀变假杏仁体溶孔、构造缝和 溶蚀缝;各种次生孔、缝在演化上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且其形成过程受岩性、构造作用及溶蚀作用的影 响。岩性是次生孔隙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溶蚀作用和构造破碎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作用方式。对次 生孔隙特征和主控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开展有效的储层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