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万安盆地构造-沉积充填演化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万安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认为,万安盆地在新南海构造旋回中经历了渐新世—早中新世的伸展断拗、中中新世的走滑改造、晚中新世—现今的区域沉降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发育三角洲—半封闭海湾沉积体系,中中新世—现今发育三角洲—正常开阔海沉积体系。万安盆地发育渐新统和下中新统2套主力烃源岩、渐新统—中新统碎屑岩和中新统碳酸盐岩2类主要储集层以及渐新统—中新统层内局部盖层和上新统—第四系区域性盖层,发育构造和生物礁2类油气藏,具有"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2类成藏模式。新南海构造旋回对万安盆地油气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其中伸展断拗期控制盆地主力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北部坳陷和中部坳陷)的发育以及盆地西侧砂岩储层和构造圈闭的形成,走滑改造期控制盆地中东部碳酸盐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建隆的形成,同时所形成的深大断裂沟通了深部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张功成 《石油学报》2023,(4):569-582
边缘海等非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是当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前缘领域。南海是全球著名的边缘海之一,其深水油气成藏机理是前缘研究的科学问题。基于地学断面及大洋钻探成果等资料分析,提出南海的形成具有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的特征,即新南海洋盆的SN向打开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表现为自东向西扩展,古南海洋盆的SN向闭合在渐新世—第四纪表现为自西向东扩展。南海渐进式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了盆地和油气成藏要素的有序发育。在新南海北部地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具有“东早西晚”的特征:东段珠江口盆地形成始于始新世,发育始新统和下渐新统两套烃源岩、始新统—下中新统储层、中新统—第四系厚层泥岩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潜山至中新统;西段琼东南盆地形成始于渐新世,发育下渐新统烃源岩、渐新统—上新统储层、上中新统—第四系厚层泥岩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潜山至上新统。在古南海地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西段曾母盆地形成于渐新世,发育渐新统和中新统两套烃源岩、渐新统—中中新统储层、上新统—第四系盖层,含油气层的分布从渐新统至上新统;东段文莱—沙巴盆地形成始于中中新世,发育中新统烃源岩、下—中中新统储层、第四系泥...  相似文献   

3.
利用最新掌握的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分析了万安盆地地质条件、油气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获得了对其油气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的新认识。万安盆地总体上经历了断拗期和拗陷期2大构造演化阶段,发育近岸湖沼、扇三角洲、滨海三角洲、滨海—浅海、半深海相沉积,物源自西向东;主力烃源岩为渐新统、下中新统的泥岩、页岩、煤及含煤泥岩,分布于中部坳陷和北部坳陷;储层主要有三类,分别为渐新统到上新统砂岩、中—上中新统碳酸盐岩、前古近系基岩;盖层为上新统—第四系和上渐新统—下中新统2套区域性地层;发育西部油气带、中部油气带和南部气带3大有利油气聚集区。万安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盆地地质资源量分别为石油29.38×108 t,天然气34 897×108 m3。   相似文献   

4.
通过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以及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万安盆地主要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和中中新统3套烃源岩;主要发育了渐新统-中新统砂岩、中-上中新统碳酸盐岩台地灰岩或礁灰岩两类储集层,储层物性好,储盖组合发育;发育了背斜圈闭、断块圈闭、潜山圈闭和非构造圈闭等四种圈闭类型,成藏条件好。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评价认为中新统砂岩、上-中中新统碳酸盐岩两大成藏组合为万安盆地有利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5.
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特征及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对南海南部3个主要盆地进行了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万安盆地和曾母盆地发育渐新统—下中新统煤系和陆源海相2类主力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文莱—沙巴盆地发育中中新统—上新统煤系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为Ⅱ2—Ⅲ型。万安盆地油气富集于中新统储层,平面上具有"西油东气"的分布特征;曾母盆地油气富集于渐新统—中新统储层,具有"下油上气"分布特征,平面上具有"南油北气"的分布格局;文莱沙巴盆地油气富集于中中新统—上新统砂岩储层,近岸浅水区是油气主要富集区。3个盆地受古南海消亡和新南海扩张的控制,主力烃源岩发育时期沉积环境各异,后期盆地内成熟度的差异性控制油气分布的区带性,构造运动在各盆地的响应机制导致油气成藏具有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 ,从盆地演化史来看 ,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 :发育始新统 -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 ;存在始新统—下渐新统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下中新统扇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等 3套主要储层 ,其中中新统半深海—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最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 ;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 ,从层位上看 ,下第三系以构造圈闭为主 ,而上第三系则以岩性圈闭为主 ;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 ,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 ,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 ,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 ,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 ,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运用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了哥伦比亚西努-圣哈辛托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结果表明:西努-圣哈辛托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及新生界沉积盖层;主要烃源岩为上白垩统Cansona组海相页岩、古新统San Cayetano组页岩及渐新统Maralu组页岩,主要储集层为古新统San Cayetano组砂岩、渐新统Cienaga de Oro组砂岩及灰岩、渐新统Pavo组砂岩,上古新统San Cayetano组泥岩、中新统Floresanto组泥岩以及部分不整合面可作为盖层。西努-圣哈辛托盆地内,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 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断坪运移为主。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相似文献   

9.
南海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域构造、沉积储层、烃源岩特征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研究,认为南海海域各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和坳陷期沉积演化,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自下而上发育了冲积扇相、河湖相、滨岸沼泽相、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沉积体系,区域上存在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3套烃源岩,前新生代基岩潜山、渐新统砂岩、中新统生物礁3套储层,区域盖层为上新统和更新统浅海-半深海相泥岩。本文对中石油南海探区相关的曾母、北康、南薇西、中建南和琼东南5个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从盆地演化史来看,两盆地均经历了裂陷和裂后两大发育阶段。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发育始新统一渐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半封闭浅海相泥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存在始新统一下渐新统河流一三角洲相砂岩、上渐新统一下中新统扇三角洲一滨浅海相砂岩和台地碳酸盐岩以及中新统半深海一深海相浊积砂岩等3套主要储层,其中中新统半深海一深海相浊积砂岩储层是深水区员有潜力的勘探目的层,发育多种类型的圈闭,从层位上看,下第三系以构造田闭为主,而上第三系则以岩性圈闭为主,发育大量油源断层、多个不整合面和大面积连通砂体,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国外已获油气发现的陆缘盆地深水区相比,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相应的成油条件,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程度尚低,有效勘探面积和勘探潜力巨大,因此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63,自引:14,他引:6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热沉降期和新构造期4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新生代盆地。在深水区(水深大于300m)裂谷期(古近纪)伸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凹陷中沉积了厚度为3 000-6 000m的古近系;热沉降期(早—中中新世)发生了区域性拗陷作用,形成了隆坳相间格局,沉积厚度小于2 000m;新构造期(晚中新世—第四纪)沉降幅度加大,并沉积了巨厚的地层,断裂活动东强西弱。上述3期构造演化均形成了沉积厚度很大的叠加伸展盆地。深水区生烃凹陷是裂谷期的断陷,已经证实的主力烃源岩是渐新统下部中深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海相泥岩与煤系地层,可能的烃源岩是始新统中深湖相泥岩,潜在的烃源岩是渐新统上部和中新统海相泥岩,生、排烃产物主要是天然气。深水区至少有3套储层,即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砂岩、新近系海相砂岩及生物礁、始新统陆相砂岩。盖层发育广泛,区域性盖层是新近系海相泥岩和渐新统泥岩。圈闭数量较多,其类型主要有披覆背斜、断层圈闭和深水扇体等。油气运移方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受新构造期断裂活动控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以侧向运移为主;白云凹陷早期以侧向运移为主,晚期以垂向运移或断坡-断坪运移为主。深水区成藏单元有凸起、凹中次凸、断裂带和深水扇等。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策略是优先勘探凹陷内部及其周边正向构造上的构造圈闭,然后逐渐向凹陷内的非构造圈闭拓展。  相似文献   

12.
南沙海域主要沉积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炳伟 《海洋石油》2007,27(1):30-35
南沙海域面积为82.6×104km2,含油气沉积盆地发育,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其中大型盆地有曾母、北康、南薇西、中建南等。该区研究程度很低,据现有资料,通过对区域构造、地层、沉积储层、烃源岩特征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曾母、北康、南薇西、中建南等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和坳陷期沉积演化后,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自下而上发育了冲积扇相、河湖相→滨岸沼泽相→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沉积体系,区域上存在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三套烃源岩,以及渐新统砂岩、中新统生物礁两套主要储层,区域盖层为上新统和更新统浅海—半深海相泥岩。  相似文献   

13.
台西盆地是中国东南海域新生代陆缘扩张形成的一系列北东向裂陷-坳陷盆地之一。该盆地主要发育3套烃源岩:①渐新统-中新统海相泥岩和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②古新统-始新统浅海-半深海相碎屑岩;③白垩系海相泥岩和海陆交互相含煤层系。其烃源岩指标分析显示为好的生气源岩,并达到生气门限。这些烃源岩与上覆储、盖层形成有利生储盖组合,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整体分析基础上,重点对该盆地西部海域的南日坳陷和澎湖坳陷进行了研究,认为白垩系和古新统-始新统烃源岩为其主要烃源岩,埋深接近2800 m时进入大量生气阶段。通过对烃源岩成烃作用和含气系统的分析认为,以上2个坳陷具备天然气成藏的良好时空配置,是台西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前景区。进一步推测分析认为,南日坳陷构造深部位可能具备根缘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新生界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安盆地新生界含油气系统由渐新统—中中新统烃源岩、前第三纪基岩—中新统储集岩和上新统—第四系区域盖层组成。圈闭类型以断块、背斜和礁隆为主;主要烃源岩从中中新世末开始进入生、排烃高峰,现已达到高—过成熟,且以产气为主;各类圈闭大多在中中新世末前定型,并在上新世未基本成藏;油气运移方式为短距侧向运移与垂向运移并重,油气捕集方式以高阻系统为主,油气充注量达到过—正常充注。由此证实,万安盆地为一生油期较长、成藏较晚、生运聚匹配适宜、保存条件较好、油气蕴藏量丰富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5.
西藏乌郁盆地沉积建造,生油特征及找油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郁盆地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为发育渐新统—中新统含煤砂泥岩及火山碎屑岩的山间盆地,面积约为300km2 。分析盆地河、湖沉积环境的沉积建造, 结合盆地生油地化指标,认为盆地内存在一套保存完好的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为日贡拉组(E3N1r) 和芒乡组(E3N1m) 中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且已进入低成熟—成熟阶段,为较好烃源岩;储集层为芒乡组的砂岩、凝灰质砂岩及孔洞发育的凝灰岩,属中容积储集层,可见油气运移聚集的痕迹;盖层为来庆组(N1l) 的致密火山岩和乌郁群(N2w) 中段的深灰色泥岩。由于边界断层活动与烃源岩形成时期相匹配, 有利于下生上储式油气藏的形成。该盆地有利勘探区带应为陡坡上的断阶带、凹陷中的隆起带和缓坡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巴西海上已成为中外油公司投资和关注的热点地区。为降低地质风险,根据物探和钻井资料,系统分析了巴西坎普斯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剖析了盆地已发现的4类典型隐蔽油气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蔽油气藏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坎普斯盆地自早白垩世形成以来,经历了裂谷期、漂移早期和漂移后期3个发展阶段,沉积了非海相、过渡相和海相三大巨层序。坎普斯盆地从下白垩统到新近系具备3套可能的烃源岩,但最重要的烃源岩是早白垩世的Lagoa Feia组烃源岩,目前盆地中发现的所有油气都是来自该套烃源岩。坎普斯盆地从下白垩统到中新统都发现了油气藏,有多种类型的储层,包括裂缝玄武岩储层、Lagoa Feia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Macaé组灰岩、砂岩储层和上白垩统-渐新统海相浊积砂岩储层。隐蔽油气藏在盆地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类型是地层油气藏,包括地层超覆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和不整合遮挡油气藏。要继续加强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特别要重视岩性油气藏和裂缝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7.
莺-琼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剖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天然气地质、地化特征 ,利用烃类气与非烃气碳、氮同位素及稀有气体氦同位素等多项地化指标并结合地质综合分析结果 ,划分了莺 -琼盆地烃类气与非烃气成因类型。在气源岩评价的基础上 ,采用多项地化指标综合对比 ,确认上第三系中新统 -上新统下部海相泥岩是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烃类气的主力气源岩 ,下第三系渐新统滨海沼泽相含煤岩系泥岩和半封闭浅海相泥岩是琼东南盆地崖 13- 1气田烃类气的主要气源岩。利用在本区建立的δ1 3C1 - Rc关系方程 ,判识泥底辟带浅层烃类气源岩的成熟度处于成熟 -高成熟阶段 ,而崖 13- 1气田烃类气源岩尚处在成熟阶段。 CO2 气则主要来自受泥底辟及热流体上侵活动强烈影响发生碳酸钙热分解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  相似文献   

18.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最新重处理和解释成果,结合最新收集的国外地质研究资料,系统总结分析了北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沉积特征、油气地质条件。研究认为盆地总体上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和区域沉降期三大构造演化阶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滨浅海相、半深海—深海相,局部古隆起地区发育碳酸盐台地。北康盆地普遍发育中始新统、上始新统—下渐新统和上渐新统—下中新统3套烃源岩;油气储层主要有古近系砂岩、中中新统石灰岩/礁灰岩两大类;上新统—第四系泥质岩层为区域性盖层。北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石油地质资源量为8.86×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4855×10~8m~3。  相似文献   

19.
莺-琼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剖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根据天然气地质、地化特征,利用烃类气与非烃气碳、氮同位素及稀有气体氦同位素等多项地化指标并结合地质综合分析结果,划分了莺-琼盆地烃类气与非烃气成因类型,在气源岩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项地化指标综合对比,确认上第三系中新统一上新统下部海相泥岩是莺歌盆地泥底辟带浅层烃类气的主力气源岩,下第三系渐新统滨海沼泽相含煤岩系泥岩和半封闭浅海相泥岩是琼东南盆地崖13-1气田烃类气的主要气源岩,利用在本区建立的δ^13-C1-Rc关系方程,判识泥底辟带浅层烃类气源岩的成熟度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而崖13-1气田烃类气源岩尚处在成熟阶段,CO2气则主要来自受泥底辟及热流体上侵活动强烈影响发生碳酸钙热分解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  相似文献   

20.
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崖城组煤系烃源岩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崖北凹陷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区琼东南盆地北部坳陷西段,是新生代凹陷,连续沉积了始新世到第四纪地层。该凹陷古近纪为裂谷期,发育始新世陆相、早渐新世崖城组海陆过渡相和晚渐新世陵水组海相3套地层。中新世到第四纪为热沉降和新构造期,均为海相地层。崖北凹陷主力烃源岩是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煤系和泻湖相泥岩,其中,煤层、炭质泥岩及其伴生的暗色泥岩是烃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钻井揭示崖城组发育35层煤,累积厚度16.8m。煤层与炭质泥岩主要分布于崖一段和崖三段,形成于潮坪与辫状河三角洲。崖城组地震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良好,据此建立了煤系烃源岩沉积模式,煤系主要发育在凹陷缓坡带的辫状河三角洲和潮坪环境中,其次是陡坡带的扇三角洲和潮坪,暗色泥岩主要发育在深洼漕的泻湖环境。崖北凹陷崖城组煤系和泻湖湘泥岩都是有利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凹槽内部渐新统-中新统为有利成藏组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