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饰》2010,(1)
服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这种活态的文化,不仅是人类艺术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外化体现,也是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纵观近现代世界服装发展史,优秀的服装服饰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念、思维方式及人生价值观都能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中得以体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性,表现出了历史性、融合性及中庸性等特点。分析了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来自西方竞技运动的冲击而面临的困境,指出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3.
多姿多彩的康巴服饰是藏民族服饰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康巴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一种物质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其服装服饰的式样、花纹、质地、色彩和附属饰品也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既具有藏民族鲜明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康巴藏族服饰于自然、平和、质朴中,以其材质之美、色彩之美、图纹之美、工艺之美、款式之美表现出极高的雪域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化、人性化风格特色.也以其生动的象征性视觉造型手段将藏民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中深邃、神秘的审美内涵所展示的人文精神形象地展示出来.康巴服饰文化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无论是从社会的横断剖面还是从历史的纵向发来看,服饰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变化是与其总体文化的演进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翟鹰 《饰》2008,(2)
该文就服饰插图的概念,审美特征与表现风格等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并就服饰插图的内涵与文化底蕴,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加以阐释和界定.文中对服饰插图的存在意义与审美价值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表述,使服饰插图不仅成为诠释人类服饰文明的载体,同时亦成为服饰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成为时尚文化创意产业中一支融设计与绘画于一体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6.
服饰仿生艺术的哲学和审美文化渊源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类艺术起源自然崇拜和原始巫术的方面论述了服饰仿生审美追求“真、善、美”的审美原则;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与“师法自然”观论述了服饰仿生的哲学内涵;从“回归自然”和“返朴归真”两个方面探讨了服饰仿生的设计理念,以此为发端探索人类与自然界在形式和精神上的统一是为了体现人类更深层次的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特有的民族服饰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羌族服饰中那些生动鲜活的民族元素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才能使羌族服饰源远流长.讨论了羌族服饰的五大特点,例举分析了一组融入羌族服饰元素的时装设计中的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服饰文化与“阴阳五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服饰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极为丰富.其中,被儒家吸收并加以发挥的“阴阳五行说”从“天人合一”、“五行相克”、“五方五色”等方面,对封建社会上层的服饰发生了深刻影响,并波及民间,是形成中国服饰东方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东南西北"方位词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基本要素.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差异来探寻汉英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人文素质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复兴大业的基本内容之一.高校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人文自觉,对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民间服饰是民俗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传统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的道德观念、礼仪习借、心理意识等古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形成了民间服饰所特有的审美特征。在民间,从老大娘缀衣的缝制到孩童的虎帽虎鞋;从姑娘的方巾手帕到小伙子的烟袋荷包,都赋予了特定的审美意识。虽然有的已演变成新的解释和内涵,但其审美形式仍然流传承继下来,原因是民间服饰植根于广大群众生活之中,有种潜在的传统的精神力量和审美意识在起作用。从民俗学的观点来看,民间服饰相对比较稳定地代表了一个大的历史阶段的民族群体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民族迁徙与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不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它对后世的文化变迁产生明显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饮食文化是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服饰与中国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乐勇 《饰》2006,(4):40-42
本文从中国传统服饰基本要素入手,在与西方服饰及西方民族精神的比较中概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由此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服饰与中国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寻求对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和服装文化的有。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中西传统服饰美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探讨当代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现状.通过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和史料分析法进行论证,得出当代中国服饰意境美缺失的结论.分析造成缺失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达到校正当前服饰审美观念的目的,呼吁建构新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服饰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晓予 《饰》2004,(2):39-40
世界的今日,服饰已进入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融合中。服装展现于世人面前的是多种风格的交替轮回,其快速化波及着整个世界。人们在目不暇接中感受到时尚的魅惑,这其中少数民族文化以其博大的内涵给现代服饰文化增添了新的视野,因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服饰文坛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追溯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各少数民族服饰的成长史。  相似文献   

16.
从服装理念、服装技术、服装经营、服装科教等4个方面论述了红帮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并指出了红帮这种创新精神在中国服饰史上的意义:一是对摧毁封建服饰等级制度、实现中国服饰现代化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以实际行动引导中国服饰审美文化与世界服饰审美文化接上了轨道;三是感召了红帮新一代传人,促进了当代服装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则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植根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的,那些长期影响中国人的生存模式、思维方法、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是构成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文化力量的感召.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养成和提高其人文精神,健全和完善其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语言,总是跟该民族的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称谓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反映了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英汉称呼语的差异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洪水神话是个世界性的神话主题,是人类早期先民文明存在的艺术形式,也是先民最初的生存状态、思想和原始信仰的反映。通过比较中西方洪水神话主题表现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西方洪水神话表达了西方民族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国洪水神话宣示了中华民族向洪水宣战、向文明进军的号角,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丹巴地处藏汉民族结合部,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少数民族南来北往的迁徒走廊,藏族、羌族、汉族等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使嘉绒藏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的差异、农耕的生产方式、女国文化传统、独特的宗教文化和习俗文化等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多姿多彩的服饰系列。丹巴服饰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我们了解丹巴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