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志心  包德梅  曹黎明  秦政 《发电设备》2012,26(2):97-99,118
电站锅炉面临降低运行成本与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双重要求。依据采集到的燃烧数据,采用神经网络训练得到了锅炉燃烧模型,用于预测锅炉在不同燃烧参数的NOx排放和燃烧效率。并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通过调整锅炉运行参数,在锅炉高效燃烧与NOx低排放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大容量燃煤锅炉机组的迅速增多,锅炉运行中排出的NOx 对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对电站现有的锅炉机组和新设计制造的锅炉机组,开展如何才能有效地抑制和降低NOx 的排放量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因而有必要深入探讨燃煤锅炉各种低NOx 的燃烧技术。本文对国内外燃煤锅炉的各种低NOx 燃烧技术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比较,着重介绍了国外几种先进的燃煤低NOx 燃烧器,并提出了降低NOx 的有效措施,供锅炉制造部门和电站运行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钱琛林 《上海电力》2010,23(1):38-40
空气分级燃烧作为降低电站锅炉NOx的技术之一,已逐渐成为电站锅炉低NOx改造的主流技术。文章介绍上海外高桥电厂1号锅炉采用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关键问题及实施后的成果。对1号锅炉实施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前后的运行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设备投运后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站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在煤质等变化时需对燃烧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锅炉的运行性能和低的NOx排放浓度.运行人员可以根据机组的性能和运行经验对各因素变化及相应调整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定较佳的调整方式和幅度.电厂运行过程中对锅炉NOx排放的预测控制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燃烧调整试验的经验方法、基于优化控制的数学模型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电站锅炉低NOx燃烧技术和运行方式的试验结果,并提出了采用低NOx技术时的方法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分级燃烧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NOx的排放量.该文在燃烧试验台上,针对某电站锅炉实际燃用煤种及运行参数,进行空气分级燃烧降低NOx排放试验研究,着重考察煤粉的燃尽及结渣特性.结果表明,空气分级燃烧可降低NOx排放50%以上,结渣没有显著加强,燃烧效率有所降低.该文的工作为电站锅炉低NOx燃烧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角切向燃烧本身具有的火焰稳定性强、燃尽性能好、可防止炉内严重结渣的燃烧优点和NOx排放较其它燃烧方式低的特点,分析了水平方向空气分级、低NOx燃烧器、低温燃烧和垂直方向分级燃烧等降低NOx排放的炉内措施在我国燃煤电站锅炉中的使用效果,指出了合理组织分级燃烧对降低燃用低挥发分煤电站锅炉NOx排放水平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提高锅炉运行效率,降低烟气NOx的排放是电站锅炉燃烧优化的主要目标,而燃烧特性模型是燃烧优化的核心.基于某电站锅炉燃烧系统的稳态试验数据,通过对锅炉系统模型结构的分析,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NOx排放量和锅炉效率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其飞灰舍碳量、排烟温度、炉膛温度、NOx排放量等参数的软测量和锅炉效率的预测,为锅炉燃烧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Internet/ Intranet的火电厂锅炉低NOx燃烧优化指导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分散控制系统(DCS)上采集数据,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自学习特性,通过对锅炉输出参数和NOx输出特性的样本学习,建立了大型电站燃煤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实现锅炉的低NOx燃烧的优化运行指导,系统采用Browese/Server方式,实现基于Internet/Intranet模型下的大型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效率和低NOx排放为目标的锅炉燃烧整体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效率和低NOx排放目标的锅炉燃烧整体优化是指实时地提出同时优化效率和低NOx排放目标的操作,而其中锅炉效率和NOx排放模型的精度以及优化算法的效率尤为重要。该文基于改进MRAN算法的锅炉燃烧效率和NOx排放模型以及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优化算法,对电站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MRAN算法和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应用在电站锅炉的效率和低NOx排放目标燃烧优化上是有效的,可以得到按一定目标函数的锅炉效率和低NOx排放目标的实时整体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家对火电厂NOx的排放控制越来越严,以及燃煤电站锅炉降低NOx排放主要是以低NOx燃烧技术为主、烟气脱硝技术为辅的防治策略,分析了早期锅炉燃烧器的布置方式及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深度分级送风低NOx燃烧的技术特点,指出低NOx燃烧器加深度分级送风可大幅度降低NOx生成,故需要对锅炉进行深度分级送风低NOx燃烧改造,为此,详细分析了改造的内容、风险及注意事项,最后对改造的效益进行了初步估算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伯兴  吕华兵 《中国电力》2016,49(2):159-163
燃煤电厂是NOx生成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分析某600 MW燃煤锅炉面临的NOx排放浓度高、脱硝装置投入率低和SCR装置NOx浓度分布均匀差等问题。针对NOx排放浓度高,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针对脱硝装置投入率低,采取燃烧调整和有控制的脱硝低温运行;针对SCR装置NOx浓度分布均匀差,进行脱硝AIG氨喷射系统优化调整。通过调整与改造将锅炉NOx排放浓度由450~650 mg/m3降低到280 mg/m3,脱硝装置投入率由55%提高到99.5%,提高了SCR装置NOx浓度分布均匀性和3%的脱硝效率,实践证明有控制的脱硝低温运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低挥发分煤燃烧NO_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烟煤和贫煤等低挥发分煤在国内许多大型机组上得到广泛使用,该文利用一功率为138kW的小型煤粉燃烧实验台对上述单一煤种及其两者间3种配比混煤的不同配风下NO的生成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无烟煤和贫煤及其混煤在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释放主要聚集在煤粉燃烧前期,且混煤和单煤一样NO浓度在炉膛内仅存在一个峰值,焦碳N是低挥发分煤燃烧时形成氮氧化物的主要成分;合适地选取过量空气系数可实现不同掺烧比无烟煤与贫煤混煤高效低NO燃烧。  相似文献   

14.
以某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塔式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低NOx燃烧优化技术,进行了变氧量、变二次风配风方式、变煤层二次风、变强耦合式燃尽风(CCOFA)风量和变分离式燃尽风(SOFA)风量对锅炉NO、排放浓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锅炉NOx排放浓度与锅炉运行参数的关系,试验研究结论可用于指导同类型锅炉的高效低NOx运行.  相似文献   

15.
比较煤的挥发分和N含量对不同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的影响表明,对于燃用高挥发分烟煤的锅炉,煤质特性对先进低NOx燃烧系统锅炉NOx排放影响并不显著.对于同1台先进低NOx燃烧系统锅炉的NOx排放质量浓度随N、挥发分含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煤质仍然是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一座热输入量为0.2MW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石化污泥与煤的混烧试验,重点考察了质量掺混比、空气过剩系数、二次风率、Ca/S摩尔比、床温等因素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掺混比的增大,NOx的排放浓度呈下降趋势;随着空气过剩系数的增加,NOx的排放浓度呈上升趋势;在空气过剩系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NOx的排放浓度下降;脱硫剂石灰石的添加会促进NOx的生成,且NOx的排放浓度随着Ca/S摩尔比的增大而显著上升;随着床层温度的升高,NOx的排放浓度也呈增加趋势。由于循环流化床低温和分级燃烧对NOx的抑制作用,各试验工况NOx排放浓度均较低,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某厂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的低NOx燃烧技术。LNASB燃烧器的多级送风技术可以有效降低NOx生成量。采用过燃风机来增强过燃风动量,可以进一步降低NOx排放,同时防止因分级送风带来的飞灰可燃物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廖志武 《江西电力》2004,28(3):8-10
论述了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稳燃能力及低NOx排放原理,通过实例考察了水平浓淡煤粉燃烧、二次风配风方式、炉内氧量对NOx排放量的影响,以及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低负荷稳定燃烧能力。说明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是低负荷稳燃及降低NOx排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氮氧化物是燃煤电站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在410 t/h锅炉上进行了NOx排放特性试验,试验得出锅炉过量空气系数、配风方式、制粉系统投运方式对NOx排放的影响,并对氧量与锅炉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锅炉优化运行,降低NOx污染物排放提供参考依据。运行结果表明,低氧燃烧的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林鹏云  罗永浩 《上海电力》2005,18(5):452-455
结合当前国际上燃煤锅炉低NOx燃烧技术研究的主流方向,介绍了空气分段燃烧和气体再燃技术降低NOx排放的原理。对某电厂300MW机组四角切圆燃煤锅炉进行了空气分段低NOx燃烧系统改造,NOx减排效果达42%;对某电厂50MW燃煤锅炉进行石油气再燃实炉改造示范,NOx减排效果可达61%,证实了这两种技术对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