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洪军 《金属世界》2011,(6):59-61,71
文章简述了本钢炼铁厂开发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背景,分析了本钢新1号高炉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结构、软硬件配置情况及其应用功能,阐述了配料模型、炉缸侵蚀模型的应用,提出了高炉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本钢新1号4747m^3高炉开炉及达产的牛产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新1号高炉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通过对开炉前的精心准备,制定合理的丌炉方案,准确选择开炉料和各种操作参数,适时调整操作制度,优化高炉操作,实现了顺利开炉和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3.
本钢新1号高炉是近几年新设计投产的现代化特大型高炉,设计炉容为4350m3,其出铁场主沟采用了国内4000m3级高炉广泛使用的全风冷贮铁式主沟。但本钢新1号开炉仅3个月于大修3场主沟时发现,主沟中上部钢壳有100mm裂缝,随后别的主沟检修时在相同位置发现类似裂缝,严重威胁到高炉安全生产。通过对主沟钢壳断裂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对旧主沟进行加固处理,延长主沟寿命,解决了安全生产隐患。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介绍了本钢新一号高炉炉缸侵蚀模型的开发原理,及开发炉缸侵蚀模型的重要性及应用条件。并对其在新一号高炉上的应用效果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魏凯 《金属世界》2011,(6):21-23
本钢新1号高炉是本钢最大的现代化高炉,其装备和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从2009年2月份开始,由于产量大幅提升,原燃料开始出现大的波动,同时对大高炉的操作和管理的认知也不够,造成炉况一直不稳,高炉顺行未达到最佳状态。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合理的装料制度、调整送风制度及强化炉前管理等措施,高炉冶炼强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010年12月份达到平均日产过万的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本钢板材新1号高炉开炉运行至今,利用系数始终不高,生产能力没有达到最佳。根据原燃料质量条件,同时结合高炉的实践运行参数,对影响高炉炉腹煤气量、K值的各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提高炉腹煤气量的对策,为高炉下一步强化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炉布料矩阵对高炉顺行和煤气利用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钢7号高炉以前采用的布料矩阵是中心加焦布料模式,通过中心透气性较好的"焦柱"使边缘区气流横向穿过中间区到达中心,增强中间区矿物与煤气流的接触面积,但是实际生产中煤气利用率差。通过对本钢7号高炉布料矩阵的调整,对比分析调整前后顶温、壁体温度和煤气利用率等因素的变化,总结出适合本钢现有原燃料条件的最佳布料矩阵——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平台漏斗布料方法使通过中间区煤气流增加,本钢7号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2%,燃料比降低15 kg/t。  相似文献   

8.
对本钢七号高炉降低焦比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原燃料条件的改善、合理的炉型、优化布料矩阵及大批重、合理的送风制度、高风温、高富氧,以及各项制度的合理匹配是本钢七号高炉降低焦比的主要经验。由于七号高炉率先使用大批重煤气利用率好,炉况稳定顺行,焦比降低,煤比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3000m3级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本钢新1号4747m3高炉炉顶DN650放散阀自开炉以来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改进,避免了事故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本钢新1#高炉炉顶齿轮箱温度过高停止工作,影响到高炉生产的事故问题,针对本钢新1#高炉实际生产工艺及具体操作方法,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通过采取调整水冷系统、氮气系统、采取齿轮箱冷却应急措施等方法,使上述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从而达到了通过技术改进,避免问题重复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论述了CAD技术中参数化设计的三种建模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机械设计中的机构结构,归纳出其零件的几何特征构成。设计了机构CAD图形库,并提出了该图形库生成步骤和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4.
刘兴  赵霞 《表面技术》2008,37(1):37-39
采用激光辐照对FeCrAlW电弧喷涂层的组织进行致密化处理,借助扫描电镜和X衍射对涂层的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度提高,孔隙率明显降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降低.在较低的扫描速度下,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互熔区,涂层与基体之间产生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15.
16.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胫骨是一种由羟基磷灰石和胶原蛋白组成的自然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具有层状的微结构并且平行于骨的表面排列.观察也显示这些羟基磷灰石层又是由许多羟基磷灰石片所组成,这些羟基磷灰石片具有长而薄的形状,也以平行的方式整齐排列.基于在胫骨中观察到的羟基磷灰石片的微结构特征,通过微结构模型分析及实验,研究了羟基磷灰石片平行排列微结构的最大拔出能.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片长而薄的形状以及平行排列方式增加了其最大拔出能,进而提高了骨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7.
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 - The effect of the error of measurement of the form of current harmonics on the accuracy of determination of weber-amper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devices is...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介绍了CO2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冶金特点,CO2气体保护电弧焊焊接过程中的熔滴过渡形式;从焊丝的冶金过程,焊接时的工艺参数的选择及调整等方面探讨了汽车白车身CO2焊接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