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鲍润生 《中国园林》2024,40(7):125-131
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属园林,在清代承担畅春园的 部分园居理政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历史 变迁,西花园到今天已经全园不存,由于考古发掘有限、史料 缺失,难以复原出清代西花园的格局。结合样式雷图档、文字 史料、测绘资料,尝试对西花园的地理位置进行考证,并对其 平面布局进行初步探讨,还原重点建筑组群的格局,对比畅春 园和西花园的异同,有助于深入认识西花园的全貌,具有一定 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钰  朱强  李雄 《中国园林》2020,36(6):130
以清代畅春园匾额楹联的意境表达内容作为研究切 入点,结合文献及已有复原成果对畅春园盛期的匾额楹联依据 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空间落位,并以畅春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 空间为例,探究景题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研究发现畅春园 匾额楹联题写历经康、雍、乾三朝,匾联内容的变化体现出园 林功能的更迭,体现出园主不同的审美意趣。畅春园的匾联内 容以状物点景和修身养德类为主,兼有勤政亲贤、宗教祭祀、 祈福祝寿、问道求仙等内容。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手法, 点明所处环境,体现清帝对治世境界、自然境界和神仙境界的 追求,起到了凝练主题和升华意境的作用,是探究清帝造园 思想最直接的载体。根据畅春园楹联匾额解析畅春园的造园意 境,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畅春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为清代皇家 园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首次提出需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为推进研究和保护"五园"之中唯一园址不存的畅春园,通过综合研究多件清宫历史图档、近现代航拍测绘影像及考古报告等资料的空间关系,复原畅春园及附属的西花园在乾隆和道光2个时期的平面布局,并初步确定其在海淀区的具体区位,以及位于三山五园地区保护红线之内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对两园的功能和景观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畅春园是一座跨越明清两代、艺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人工山水园,对清代皇家园林的营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畅春园作为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之一,是平地造园的典范,也是一座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皇家园林。通过对游记、御制诗词、宫廷画和楹联匾额等史料进行考证,得出畅春园已知植物种类32种及大致分布位置。以此为基础对畅春园植物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认为畅春园在植物种类选择上,既因地制宜地使用北京乡土植物,也引种了南北方的观赏植物,同时注重生产性植物的运用;在植物配置方面,畅春园四季之景各异,植物与建筑和山水结合凸显文化性,强调空间感;在植物文化意境方面,楹联匾额中的植物文化反映出士大夫文人品格,整体则体现出江山永固、君怀天下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历经330多年历史变迁的北京清代"三山五园"之首的畅春园及其原初设计图至今尚未发现。根据清康熙时期(1662—1722年)《万寿盛典图》、道光时期(1821—1850年)《"样式雷"畅春园图》、光绪时期(1887—1908年)《五园图》等图纸和乾隆时期(1736—1795年)钦定的《日下旧闻考·国朝苑囿·畅春园》等文献,对比分析图与图、图与文之间的关系,实测遗迹并叠合卫星平面图,使用作图法确定畅春园方位和尺度,推测绘制出康熙时期畅春园平面布局图,并解析康熙帝在畅春园内的诸园景题名。  相似文献   

6.
陆国进 《广东建材》2013,(12):38-41
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同时还是制造业大省,而机械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工业建筑设计一般都在工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并趋向科学化、精细化、自动化、合理化发展。本文从生产工艺这一角度出发,基于对其各种制约因素的理解,借鉴以往工业建筑设计的经验,探讨机械制造工业建筑的平面及空间形式,比较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了当前常见的生产工艺类型,以及在其影响下的机械制造工业建筑的总平面布局。  相似文献   

7.
唐宇华 《城市建筑》2023,(15):14-18
文章通过研究章华台发掘遗址,总结章华台建筑平面布局特点,尝试对现有章华台建筑复原研究进行补充,并为未来楚建筑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文章首先介绍章华台遗址的相关研究背景;其次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章华台遗址分为六个部分,按这六个部分依次梳理相关信息,分析出章华台遗址功能分区和各分区具体功能,绘制出章华台发掘遗址平面布局复原示意图,为接下来复原推论章华台平面布局打下基础;然后根据前文分析,结合先秦时期宫殿建筑平面布局特征,完成对章华台建筑平面布局的复原推论;最后依据以上分析,绘制出章华台平面布局示意图,总结章华台建筑平面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以间为基本元素组成建筑单体,多座建筑单体围绕中心空间构成天井院落,再通过多个单元(建筑单体或天井院落)纵向或横向扩展形成宅院组群。研究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以收集、调查的大量民居实例为依据,将闽东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归纳为三类基本元素、两类单元形式和多类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9.
爱俪园是上海私家园林近代演变的关键一环,这座在近代与张园比肩的上海著名私家园林,既见证了园主犹太商人哈同在上海的冒险家之旅,也饱含了爱国僧人黄宗仰的民族之心,是民国时期上海私家园林重要且独特的案例。然而已有资料缺乏完整度与正确度较高的平面,阻碍了爱俪园研究的深入展开。综合史料图像,复原出爱俪园较为完整的园林布局并指出待解疑点,供进一步研究爱俪园所用,对于民国私家园林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平面的视角出发,对高层建筑基本平面形式选择、总平面布局对城市风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高层建筑的不同基本平面形式,以及总平面布局中朝向、尺度、外部空间等方面的不同设计决策,对城市总体通风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根据定性分析,以及PHOENICS流体动力学软件的模拟结果,总结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平面选型和布局策略,以保证城市风道畅通,提高城市总体通风效率.  相似文献   

11.
长春园在圆明三园中建造较晚,建造这座皇家园林目的明确,是专供皇室悠游而设的园林。它总结圆明园造园中的优点和缺点,仍承继中国山水园林布局以水为主体的形式。长春园有意缩小水面,用景点或景区划分水域,以视觉效果点缀景物,组织景界,构成空间。总的布局是以山抱水,以水环山,构成里外环抱的形式。布局在自由的基础上,仍保持严紧的格局。建筑布局内紧外松,园内山水交融,浑为一体,建筑造型各具特色,体量相当。  相似文献   

12.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18,25(11):29-32
豫园与寄畅园是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两园造园各具特色,是明清两代交替时江南园林的代表,其中对两园园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两座园林中的假山。本文通过对两园的掇山格局尺度、堆掇技法、造景逻辑3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古典园林假山堆掇在晚明清初园林营造中的若干艺术发展趋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江南私家园林的研究领域中,描绘园林的平面测绘图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精度,为获得更为精确和真实的平面测绘图,尝试以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之一的拙政园为例,运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正射影像图,并收集不同历史文献中的拙政园平面图,提取其中水体、山石、建筑及植物4种园林要素,用周长、面积、形状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绘精度分析,来探讨成图精度的差异以及误差来源,讨论该技术在古典园林测绘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以期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梁伟 《中国园林》2022,38(6):127-132
海宁安澜园遗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考古所于2020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运用二元证据法,在考古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存世文献和图本的对照研究,对这一清代名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了推断,进而对其造园意匠、理景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考古资料、文献、图本三者在历史园林研究中缺一不可,历史园林应重视历史信息的留存和遗址保护,审慎进行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严敏 《风景园林》2020,27(7):121-127
《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明代徽州长卷版画,清晰刻画出一座私家园林—坐隐园的全貌。以该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声景为研究视角,探寻传统园林绘画中的园林声景营造价值。通过画面观察结合诗文资料补充,提炼画卷中园林声景的声音要素,分析画卷中的坐隐园声景类型,总结画卷中传统园林"声色"风景营造在选址、时间维度、声景联想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得出:从传统园林绘画中可有效地提炼声景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声景营造思想与特征,表明园林绘画在声景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邢启艳  陆琦  梁欣颖 《中国园林》2020,36(10):139-144
意园是清代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常州私家园林特征的重要实例。民国时期因园址产权变更,而沦落为民居,意园遭到严重损坏。以往对意园的复原,受历史材料的局限,未能综合各类历史材料和后人口述,因此论证分析较为笼统,平面复原也比较粗糙。借助此次意园的修复项目,综合分析各种图文史料,结合意园遗址实测与园主后裔口述,梳理了意园的历史演变,试图复原其盛期的样貌,并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其空间营造特色,以期丰富清代末期江南地区私家园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龙安寺方丈庭园"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庭园,但其建造时期、建造者、建造意图都未有定论。本文认为此园是对中国五台山的描绘。自古以来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非常兴盛,从8世纪开始有多位来自日本的高僧到访过五台山,并将佛像、绘画等带回了日本。以此为依据在13世纪绘制而成的"五台山文殊菩萨骑狮像",中央石峰的形态与"龙安寺方丈庭园"中央置石组群造型相同,可以推断"五台山文殊菩萨骑狮像"中的石峰是其描摹的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