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掌握生产规律,控制碾米阶段碎米率,增加产品收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不同类型、不同加工条件下,我国大米加工企业的大米出米率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粳米/籼米的不同加工精度等级、生产规模与出米率之间的关系。以出米率为指标,通过拟合仿真模型及样本优化模型处理,得到其对应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同一生产规模条件下,大米出米率随着加工精度等级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优质和普通等级的籼米出米率变化幅度较粳米更大,出米率分布范围更广。同一加工精度等级时,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粳米出米率整体变化较籼米波动更大,但其分布范围更集中,说明其出米率较稳定,加工稳定性优于籼米。建立的粳米、籼米出米率与加工精度等级、生产规模的模型拟合度均较高,其中粳米较籼米更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确定加工大米精度等级,主要指标是以米粒去皮多少来作为衡量的依据。实践证明,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为此,笔者谈些肤浅看法,以供有关部门在制定新标准时参考。大米生产厂产品精度等级是由质量检验员根  相似文献   

3.
贵刊在1990年第5期刊登了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江其昌同志的《大米加工精度等级的依据需要改进》一文,笔者读后也有同感。目前,大米加工精度的判断是与所制定的标准样品对照,比较背沟粒面留皮的程度,采用直接比较和染色法来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米加工精度等级快速判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30个粳稻3、6个籼稻品种糙米碾削20~95 s,得到不同糙出白率的白米。分别采用称重法和染色法测出每个样本的糙出白率和加工精度等级,用FT-NIR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每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以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稻谷糙出白率的定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最小预测误差(RMSEP)为0.032 4%,相应的决定系数(R2)为0.999 5;对稻米加工精度等级与糙出白率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稻米加工精度等级的提高,糙出白率呈对数关系降低。基于预测得到的糙出白率,建立稻米加工精度等级判定模型,结果显示,对数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2.5%,采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可达98.33%。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不同加工等级条件下不同品种稻米的几种维生素含量,研究稻米加工等级与维生素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维生素随加工等级的提高而降低,等级越高,损失越大,基本上成线性相关,并找出合理的加工等级,为大米加工等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不同碾磨时间下大米留皮度、无皮粒数比、留皮≤1/5粒数、游离脂肪酸值、新鲜度值特性指标,比较和分析了各测定值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确认三级大米的最佳碾磨时间为30 s。对稻谷新鲜度值与脂肪酸值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谷新鲜度值与脂肪酸值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r为-0.875。  相似文献   

7.
大米的加工精度是我国大米定等的主要依据,是评定大米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因而,在加工、调运、销售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产生着重大的经济影响。大米的加工精度是指大米的背沟和粒面的留皮程度,国标规定的标准检验法是染色法,大米经过染色后的留皮的多少来确定等级。然而,本人在近几年的检验工作中,发现了几个具体问  相似文献   

8.
大米加工精度是评价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一种新的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技术,将大米样品通过伊红Y-亚甲基蓝染色法染色后,置于大米加工精度检测仪中进行留皮度测定,进而判定大米的加工精度等级。通过不同实验室间的验证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再现性良好,稳定性符合国标要求,满足大米加工精度定量检测需求。根据实验室间验证数据计算得到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并将该方法标准化,指导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影响吨米电耗的各种因素,从装机容量、工艺流程布局、设备选型和管理、规范操作、质量检测管理、新技术引用及生产科学安排等多个方面剖析,提出了降低吨米电耗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米糠成分与大米加工精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道米糠成分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一机米糠所含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较高;二、三机米糠含还原糖的量较高;各机米糠水分含量的变化不大;大米的精度越高,二、三机米糠所含粗纤维越低,出米率越低,碎米率越高,灰分的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1.
大米加工精度与碾白程度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研究对不同品种稻谷进行碾米实验,测定碾米全过程的不同碾白程度米粒样品的糙出白率、碾白卒、大米白度、表面色及染色后呈色,分析和比较了各测定值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用碾白率表示碾白程度和加工精度较准确,米粒染色后呈色测定的a值和b值与碾白率的关系反映了糙米籽粒结构的特征.可以根据碾白是否到达或超过临界碾白率来检测大米加工精度和碾白程度。  相似文献   

12.
加工精度显著影响大米产率和营养,但是加工精度的检测方法众多且尚未统一。本文整理了科学研究和市场贸易中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这些方法的原理将它们系统归为重量表征法、外观表征法和糠层成分表征法三大类,并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为大米加工精度的测定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开展用仪器识别米粒外观的研究将促进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米饭好吃与否用食味来形容,好吃的米饭称其为食味优良。优良食味取决于煮饭用的原料大米的品质和煮饭工艺。优良食味的大米与其自身的品种有关,但不是绝对的。米饭的食味除受大米的产地、气候、栽培技术和农艺的影响之外。还受收获时期,干燥技术,储藏,加工和煮饭技术的影响。当稻谷品种决定后,品种、产地和种植技术只能决定食味的一部分,其中种植技术影响较大。当稻谷成熟后,收获时期、干燥技术和煮饭工艺对食味也有较大的影响。就是说,要想提供优良食味大米,不单纯由一个或几个因素来决定,是稻谷生产的一个上、下游贯通的系统工程。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合理施肥,提高种植技术;把握合适的收获时期,收获后的及时干燥,干燥工艺的合理性是提供优良食味大米的关键所在。另外,对消费者的食育,煮饭方法的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大米加工精度是评价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市场上对大米认知存在着一定的消费误区,认为加工精度越高的大米就越好,其实精度越高大米的营养成分失去越多.在大米生产中,对大米加工精度检测多采用人工判断方法,根据多年的工作实际经验,探讨影响大米精度的主要因素,介绍大米加工精度检测的几种原理和方法,参考行业里常用检测技术,供同行间交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大米加工精度的方法,选择R-B值作为特征参数,建立了测定方法.在大米未经染色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客观检测大米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大米加工中出现的出米率较低、留胚少、食味和外观品质差、营养成分流失大等问题,通过调节小试碾米机碾米压力从而改变加工精度,比较不同加工精度和稻谷粒型对于新陈稻谷的出米率、留胚率、食味值的影响。试验证明,碾磨压力增加,大米的出米率降低、留胚率降低,食味值变化不明显;其中,长粒大米变化明显于圆粒。如将其产业化,可有效改变我国大米因传统过度加工导致的粮食浪费、能耗高等现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大米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总结了感观检验大米精度的方法及实践经验;对在生产中如何准确掌握大米加工精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阐明了发展大米加工精度在线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介绍了质量表征法、紫外-可见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在检测大米加工精度中的应用,综述了大米加工精度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大米加工精度的测定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龙粳40作为研究对象,依据GB/T 5502-2008《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染色法,加工得到不同等级大米,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不同等级大米中17 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水稻籽粒颖果外表面、近表面、近中部和米中部的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等级间大米中Na、Mg、K、Ca、Cr、Mn、Co、Cu、Zn、Rb和Sr的11 种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11 种元素在不同等级间损失率不同;Na、K、Ca、Fe元素在水稻籽粒不同部位的含量有差异,颖果表面Na、K、Ca、Fe含量较高,近中部和米中部含量较低。各营养元素在稻谷中分布不均匀,在加工过程中,营养元素将不同程度地损失。  相似文献   

20.
加工精度对大米矿物元素指纹信息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已逐渐被应用到农产品的产地溯源中,大米中的矿质元素指纹信息的稳定性不仅与环境(地域和年际)密切相关,还受品种和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农产品矿物元素指纹信息在不同加工等级与不同品种间的稳定性,解析品种、加工精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各元素含量变异的贡献率,筛选出受品种、加工精度影响较小的元素作为产地溯源的指纹信息。可为农产品产地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水稻作为模式生物,于2013年收获期在黑龙江同一地市的3个品种的水稻样品,加工成5个不同等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不同等级大米中49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大米中元素Na、Mg、Al、K、Ca、Cr、Mn、Fe、Co、Cu、Zn、Rb、Sr和Ba含量与加工精度密切相关;元素Na、Mg、Al、K、Ca、Cr、Mn、Cu、Zn、Rb和Mo含量与品种密切相关;在今后产地溯源技术筛选溯源指标时应考虑这些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