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娴  朱丹丹  王丑明 《水利水电快报》2023,(11):110-114+120
为了解洞庭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并进行水生态评价,在2020年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对洞庭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并采用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WQI)对洞庭湖进行水生态评价。结果表明:(1)洞庭湖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73属,优势种类有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直链藻(Melosira sp.)、尖头藻(Raphidiopsis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十字藻(Crucigenia sp.),全湖平均密度为95.7×104个/L。(2)洞庭湖浮游动物共检出48属,优势种是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象鼻蚤(Bosmina sp.)以及无节幼体(nauplius),全湖平均密度为74个/L。(3)底栖动物共检出57种,优势种类有指突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rostratus)、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和10月,对苕溪上游临安段9个断面开展了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门6纲27科46种,其中昆虫纲种类最多,出现频次最高的种是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羽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111 ind./m2和24.18 g/m2,按耐污值来划分以耐污种群和中等耐污种群占优势,共计占91.3%。利用底栖动物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苕溪上游临安段水质状况较差,除S2断面外,均处于中污染—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大纵湖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纵湖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交融的里下河地区洼地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级规划保护的重点湖泊之一。近20 a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大纵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于2015~2016年对大纵湖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大纵湖共采集出底栖动物10种(属),其中寡毛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及其它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32.27,100.52,82.02,5.29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2,0.61,168.74,0.02 g/m~2。底栖动物密度与生物量均呈现出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征。大纵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主要为苏氏尾鳃蚓、霍甫水丝蚓、中国长足摇蚊和环棱螺。基于调查结果,选用4种不同的生物指数(BPI生物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Goodnight生物学、Wright指数)对大纵湖进行水质生物评价,结果表明大纵湖目前处于轻度-中度污染阶段。  相似文献   

4.
2015年对常熟市昆承湖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时空分布调查,开展了水质生物学评价与环境影响因子分析,并基于底栖动物分布特征对昆承湖2006—2012年环境修复工程效果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4次调查共采集底栖动物12科22种,优势物种多为耐污型;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38.3 ind/m~2,各季节密度分布存在差异,但均以摇蚊幼虫类密度占优,其次为寡毛类和软体动物,底栖动物年均生物量为24.54 g/m~2,主要为软体动物所贡献;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H')、Margalef多样性指数值(D)、Pielou均匀度指数值(J)和BI指数值表明,昆承湖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不同湖区因污染程度等环境因素不同,底栖动物物种、密度与生物量分布存在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体DO、浊度、TN、TP等水质因子以及底泥TN、总有机物等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昆承湖实施封闭湖泊口门、深度清淤等环境修复措施后,水质总体得到改善,但湖泊水深增大、基底形态单一以及水生植物分布少等因素也影响了湖泊底栖动物密度与种群分布。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固城湖水域水文条件变化及氮磷营养盐负荷加剧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固城湖及其出入湖河道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水系内水文特征和水质环境现状,开展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生植物等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全面系统地评价固城湖水质和生物资源状况,估算了固城湖流域工矿企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种植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5个主要污染源对湖体水质的污染负荷贡献度,通过入湖水量估算了固城湖氮磷污染通量。提出了全面系统评价浅水  相似文献   

6.
2018年1—12月对邵伯湖进行了底栖动物监测分析,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6种,底栖动物主要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霍甫水丝蚓、红裸须摇蚊和环棱螺。底栖动物密度介于46~115 ind./m~2,平均密度为81 ind./m~2。底栖动物生物量介于2.928~23.405 g/m~2,平均生物量为13.665 g/m~2。通过Wright指数、Goodnight指数、BPI生物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邵伯湖进行了水质生态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长荡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影响因子,与2018年1—12月逐月对长荡湖湖区10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长荡湖底栖动物共检出13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幼虫以及软体动物3大类;通过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长荡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颤蚓(Tubifex)、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rificata); RDA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TN、CODMn、水深和总溶解固体是影响底栖动物优势种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对北江25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并根据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对水质进行生物评价。研究中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6属,分别隶属于15目31科,其中水生昆虫30属,占65.22%;软体动物8属,占17.39%;环节动物6属,占13.04%;甲壳动物2属,占4.35%。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种属分别为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巴蛭属(Barbronia)以及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sowerbyi)。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生物学污染指数BPI(biotic pollution index)、BI(biotic index)、FBI(family biotic index)、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7种生物指数对北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的评价结果相比,北江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种类和数量等多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耐污种所占比例增加,水质理化参数恶化;7种生物指数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指数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FBI指数和BPI指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强,适用于北江水质的生物评价。在25个采样点中,6个采样点水质综合评价等级为较差或极差,16个采样点水质评价等级为一般,3个采样点水质等级为良好,整体水质属于一般的水平。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质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学的角度衡量,北江水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阳澄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阳澄湖进行4次采样,14个采样点共采集底栖动物3门7纲35种,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40个/m~2、180.4 g/m~2。其中,主要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基于种群生物密度的聚类分析,14个采样点被分为3组,其生境特征分别对应于敞水区、水生植被区和人类活动频繁区。其中,河蚬主要分布在阳澄湖西湖区的敞水区;红裸须摇蚊、中国长足摇蚊和霍甫水丝蚓主要分布在中湖和东湖中北部的人类活动频繁区;铜锈环棱螺和长角涵螺主要分布在中湖和东湖的南部的水生植被区。各点位的生物多样性显示,敞水区采样点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水生植被区和人为活动频繁区。研究结果表明,底质类型、水生植被分布和受污染状况是导致阳澄湖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于2016年9、10、12月对大金钟水库开展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63个分类单位,浮游动物15属20种,大型底栖动物2门3纲6目8科12属,水生高等植物13科14属14种。浮游植物丰度164.1×10~4~2 452.8×10~4cells/L,浮游动物丰度208.25~448 ind/L。基于底栖动物的ODP法和B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后,大金钟水库水质可能由轻污染向清洁好转。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对顺义城北减河、潮白河进行了底栖动物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顺义城北减河、潮白河下游底栖动物以耐污值较高的羽摇蚊为优势种,上游以耐污值较低的库蚊为优势种,说明上游水体好于下游水体.用IHB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可知,大部分采样点都处于严重污染,部分采取了生态处理工程的地点污染程度略低.  相似文献   

12.
以高淳区固城湖小湖区生态清淤工程为例,比较清淤工程实施前后底泥营养物含量、释放通量以及水生生物变化。结果表明,生态清淤工程增加了固城湖蓄水容量,削减了小湖区内源污染负荷,清淤工程实施后短期内改变了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建议加强水利工程调度和水位调控,跟踪监测清淤水域水生态恢复过程,促进清淤区域底栖动物和水生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珠江重要河流底栖动物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和2012年调查了珠江流域66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化学指标,利用2011年北江11个样点和郁江17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和水化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综合环境因子(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析36个候选底栖动物参数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合参数的分布范围,确定适于珠江流域开展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学质量评价的3个底栖动物参数:双翅目百分比、刮食者百分比和BI指数,进而构建了珠江流域河流生物学质量评价的综合生物指数及评价等级(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66个样点的综合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珠江流域河流生物学质量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占80.3%,清洁占13.6%,重度污染占有6%。研究表明,在珠江流域应用底栖动物开展中大型河流水质生物学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对潮河和白河北京境内段底栖动物调查基础上,采用群落分析法并运用BI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本次共采集底栖动物44种,水生昆虫及幼虫占比最大.底栖动物种类丰富度白河优于潮河.河流评价结果显示,潮河和白河水质整体为优.BI指数法评价中,潮河和白河以清洁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中,白河以轻污染为主,潮河以中污染为主.BI指数法适用性较好,而且评价结果较为准确,评价结果对潮河、白河水质判别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流溪河是广州最重要的河流,开展流溪河系统性监测与评估是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基础。2019年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9月)对流溪河底栖动物进行了野外原位采样,研究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评价流溪河的生境状况。研究发现流溪河流域底栖动物以收集者为主要类群,其次为刮食者和捕食者,滤食者和撕食者较少。上游和中游样点以中等耐污收集者(四节蜉和河蚬)和耐污收集者(摇蚊)为优势类群,而下游样点以耐污收集者(摇蚊)为绝对优势类群。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分布,枯水期流速和NO3是关键环境因子;丰水期SiO2和流速是关键环境因子。基于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的流溪河生态系统属性分析结果表明,流溪河大部分样点为异养生态系统;流域河岸带不健康;河流纵向运输能力多处于不健康状态;除上游的个别采样点外,捕食者调控能力较为正常;除受挖沙干扰的采样点外,流域生境稳定性维持较好。  相似文献   

16.
调查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进行水质生物评价,对制定流域环境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为摸清长江二级支流猫跳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用底栖动物作为指示物种,对猫跳河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调查发现:猫跳河有底栖动物82种,隶属于4门7纲51科,其中水生昆虫的种数占据明显优势。底栖动物总平均个体密度为84 ind./m2,总平均生物量密度为11.01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5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6。水质生物评价结果表明,猫跳河流域大多处于污染状态,其中支流受污染的状况比干流更严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MWP记分系统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采用BMWP记分评价得到的结果普遍劣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银川阅海湖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2015年-2017年冬(1月)、春(4月)、夏(7月)、秋(10月)对阅海湖水生态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叶绿素(Chl.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Σ))、浮游植物生物量(D)、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H′底栖动物)、水生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H′水生植物)、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9个因子构成阅海湖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运用灰关联法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阅海湖2015-2017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级均为亚健康,冬季均为健康状态。氮磷营养盐超标是导致阅海湖2015-2017年处于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底栖动物类群位于腐食食物链的关键一环,在水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群落组成可以表征河道的健康状况。根据2016年冬季、2017年夏季两个季度对涡河(安徽段)的两次底栖动物的数据采集,对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多样性指数对河道开展分段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涡河流域共发现底栖动物3门17属种,冬季以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为主,夏季各物种相对平均。底栖动物的种类数群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两次采样共发现17个属种,两个季节中种类最多的均为节肢动物。涡河(安徽段)干流底栖动物主要表现出生物多样性低、种类分布不均匀、不同河段差异性大等特点,整体来说尚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白马湖生态状况识别主要生态问题,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在白马湖湖区布设11个点位,监测分析该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和水质情况。结果表明,2014年共鉴定浮游植物119种,2016年共鉴定109种,2017年共鉴定114种,隶属于8门,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 var. angustissim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卵形金杯藻(Kephyrion ovale)、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链状伪鱼藻(Pseudanabaena catenata)和席藻(Phormidium sp.)。浮游植物丰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和中部较高,东北部和南部较低。并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污染指数3个指标评价不同年份湖泊的健康状况,白马湖为中-富营养(中度)水体。并对浮游植物优势种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东鱼河作为南四湖最长的入湖河流,其水质状况对于南四湖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分析东鱼河摇蚊群落结构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于2013年5月对东鱼河8个采样点表层松散2cm底泥中的摇蚊幼虫头壳进行了分析。东鱼河底泥中共鉴定出30个摇蚊属种,主要属种由Glyptotendipes pallens-type(20.42%)、Cricotopus sylvestris-type(18.23%)、Chironomus plumosus-type(15.24%)、Tanytarsus mendax-type(7.35%)、Dicrotendipes nervosus-type(7.12%)、Chironomus anthracinus-type(6.23%)、Polypedilum nubifer-type(5.38%)组成,共占所有摇蚊含量的79.97%。其中Glyptotendipes pallens-type、Cricotopus sylvestris-type和Chironomus plumosus-type是东鱼河的优势种,占全流域的53.89%。基于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对东鱼河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鱼河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等级;冗余分析得到NH3-N是影响东鱼河摇蚊组合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且不同摇蚊属种对NH3-N的响应不同。此外,结合摇蚊组合生态特性综合分析得,中游、中下游污染较严重,是东鱼河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