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发展变化的城市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改变,对原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连续性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如何发掘社会生态记忆,将具有时间深度和空间结构的集体社会记忆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型,进而营造空间和场所,是积极参与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和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以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环湖风光带为例,研究如何将生态记忆用于景观的连续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记忆载体的识别、存储、重构、嫁接、转化,创造出具有社会生态记忆的景观,努力实现社会集体记忆对于景观营建作用的理解和实践尝试。将人们过去的集体记忆和对地方的情感通过设计手段带入现在,研究如何将过去的痕迹融入日常景观的体验中,使场地成为集城市湖泊、生态记忆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滨河带。 相似文献
3.
探讨福州不同类型的山水绿道建设情况,总结其通过绿道网的建设、完善,连结城市及城市周边重要的生态斑块,形成生态斑块-生态廊道-生态屏障的有机联通的建设经验及城市生态网络安全格局途径,为探索通过绿道建构完善城市生态网络提供新的视角,对引导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道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道体系特别强调绿地空间的连接性,只有具备较长线性的连接性,才能体现绿道的生态、游憩、社会和景观价值。绿地的相互联通及结构优化,使同样面积的绿地产生巨大而有效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通过对绿地结构理论的生态规划原则及实例现状等方面的总结和阐释,指出以绿道网络为框架的绿色基础设施及城市景观体系的建立对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6.
伴随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于园林景观的建设,逐渐倡导回归自然,并体现出亲水、景观及文化的特点,随着生态园林景观的提出,对于生态园林的建设,现已发展为现代城市建设的趋势.文章以某城市河流附近的复合绿道建设为例,首先简述了施工背景,在此基础上对指导理念及建设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绿道规划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现代城市景观中绿道的含义。布拉迪斯拉的传统景观见证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巨大的城市发展压力。小喀尔巴阡山区的葡萄庄园,在城市意象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这些葡萄庄园因为处于住宅开发区中最有价值的地段而逐渐被城市发展吞噬。绿色空间沿岸的多瑙河也受到同样的威胁,护坡空间是最有魅力的开发空间。明晰了布拉迪斯拉发绿道保护和规划的核心问题,从当地层面检验空间规划的程序。研究结果展示了景观生态家、风景园林师和城市规划师在线性廊道规划上的理解代沟。探讨了减少理解代沟的方法,比如把绿道作为多功能廊道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8.
绿道作为维护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网络系统,可以成为国家和地方战略,提供整合自然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乡土遗产保护和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机会。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1998年以来完成的研究成果为例,阐述建立国家绿道系统——国家生态基础设施、京杭大运河国家生态与遗产廊道的构想,以中山市、杭州市、合肥市和北京市为例阐述连接城乡的绿道网络的规划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11.
健康中国战略导向下,如何提升既有公共空间健康
服务水平成为当前研究焦点。为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作用于人体
健康的积极作用,尝试引入医学领域“健康效用”理念构建评
价体系,以公众健康中“行为类型+环境要素”的关系为骨架,
以“行为需求+环境支持”的匹配特征为脉络,基于“体力行
为-多样性、自然体验行为-综合性、社会交往行为-均衡性”3
项匹配准则,建立既有城市公共空间“行为-环境”健康效用
评价体系。以承载居民最密集日常活动的滨水绿道展开类型实
证,结合苏州市尹山湖绿道案例,借IPA分析法提出“因子分
级+匹配识别”的评价方法,分析行为与环境的配对差异,辨析
影响滨水绿道健康效用提升的内因。据此提出滨水绿道环境更
新设计策略,以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和环境更新需
求,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南昌市青山湖隧道工程方案的总体设计和总体布置。包括区域路网及交通运行分析,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布置。最后简述了城市湖底隧道主要特点、难点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态美学是一门面向生态危机、致力审美体验与环
境健康共赢的规范性学说,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
义。如何借由景观感知研究助推生态美学观的传播,引导公
众审美意识转向自然关怀与伦理正义,是风景园林学科关注
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旨在借由理论综述与案例分析探讨以
景观感知为中介的生态美学践行途径。具体包括:1)在概念
框架层面,讨论了景观感知、生态美学观及风景园林实践的
关系;2)在价值规范层面,构建了践行生态美学的目标体系,
包含“安全氛围的暗示”“关怀意图的显露”“地方文脉的
反映”“生态规律的阐释”及“生态伦理的激发”5个关键维
度;3)在实践应用层面,凝练了围绕目标体系的一系列风景
园林营造策略。通过系统认识美学规范与景观实践间的作用关
系,以期为基于人本感知的、面向当代美学诉求的风景园林研
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绿道规划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景
观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以及风景园林学等多
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在现有对绿道规划研
究过程及成果中,重点聚焦于对绿道的历史
及发展、旅游及休憩功能以及绿道使用者行
为与需求的分析,对于绿道对城市生态功能
的影响关注较少。当前,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中,过度的开发建设活动使得城市的生态本
底不断破碎化,进而导致城市的生态功能退
化严重;城市绿道是重塑城市生态本底,提升
城市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成都市为
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技
术方法,以城市发展导向变更的时间段为节
点,分别从2000年、2008年以及2016年对成
都市的生态本底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以提升
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绿道规划方法,探索构建
同步提升城市美观与生态服务功能的规划路
径,其研究结论对于综合型、多目标、市域尺
度的绿道系统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制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居建设和生态基质是承载和反映地区城乡建设发展和环境生态恶化双重压力的载体.压力的疏解是寻找符合多样的承载空间生态基质秩序的有机疏散的建设模式.基于风景园林学学科的角度和方法,针对不同脆弱生态基质特征,介绍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模式和生境营造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临安青山湖作为杭州新兴的高端地产板块之一,近年来备受开发商追捧,大量山水景观别墅项目和独具稀缺景观资源的物业相继面世,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该文概括了现阶段青山湖别墅群的建设特征,并对该特征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指出其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角度针对性地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对青山湖别墅群的整体研究,为我国大中城市居住郊区化过程中郊区别墅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
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
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
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
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辨析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社区绿道
的内涵和特点,总结社区绿道在提升邻里聚居环境、完善绿色
基础设施、激活社区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作用;其次,以上海市
甘泉社区绿道为例,探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中的社区绿道实
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实
践方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