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石灰、明矾进行含油污泥调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凯  仇凯 《国外油田工程》2008,24(11):50-52
在化学调质促进污泥脱水的过程中,调质剂的选择主要依据含油污泥的特性以及脱水设施的类型而定.石灰、明矾、氯化铁以及聚合电解质通常作为化学调质剂使用.从污水处理厂取得的厌氧细茵消化污泥,舍油量在1.8%~8%不等,通过室内实验确定污泥的特性阻力、毛细吸入时间(CST)、滤后量.根据污泥含油量的不同,将石灰和明矾分别作为特殊的调质剂,添加剂量从质量分数2%~12%不等,以确定最佳化学药剂量.石灰添加量在6%时产生最佳脱水效果,而添加明矾药剂量趋于4%时,含油污泥的特性阻力、吸水能力迅速降低.明矾添加量超过4%仅增加含油污泥泥饼固体含量,被束缚污泥的总量有相应增加.建立特性阻力与CST间关联模型,CST在实验室务件下能够迅速测得,根据CST以及关联模型可迅速完成脱水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真空管式热解炉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真空热解,研究了以活性白土为催化剂,在真空度70 k Pa时,热解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油回收率的影响,对热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真空热解油回收率影响因素由大到小的次序为:保温时间热解终温催化剂加量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对油回收率影响最大;理想的热解工艺参数为:热解终温440°C,保温时间140 min,催化剂加量1%,升温速率5 K/min;真空热解是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作为一种产量较大的工业废料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升温速率是热解燃烧法处理油污泥的一个关键因素,探究升温速率对油污泥热解燃烧特性的影响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利用TG/DTA6300热重差热分析仪,对新疆吐哈油田含油污泥样品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燃烧试验,发现升温速率的提高可以使含油污泥热解燃烧反应更加剧烈,可降低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并且对油污泥燃烧反应的可燃性能、燃尽性能以及综合燃烧特性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含油污泥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田及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提高除油脱水效率的一种预处理.介绍了国内化学法处理合油污泥的现状以及进展,主要有表面活性剂洗脱法、破乳剂脱水法、化学混凝法、溶剂萃取和综合利用等,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油田含油污泥石油类快速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了相应的石油类快速测定方法,即干燥后油田含油污泥用四氯化碳提取,提取液用四氯化碳定容,然后经脱水,脱除动、植物油后,用可扫描样品光谱图的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石油类含量。与《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DB23/T 1413—2010)》中石油类测定方法相比,由于省略了皂化反应过程(红外法测定含油污泥石油类时腐植酸、有机酸对石油类贡献值较小,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小),减少了称样量,所需测定时间为原方法的十二分之一,提高了检测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检测成本。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的特点,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8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在5%之内,检出限为19.2 mg/kg。  相似文献   

6.
国外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浙江省宁波市 315207 摘要:介绍了国外炼油厂有关含油污泥处理的污泥调质和机械脱水、泥饼的热处理和解吸,污泥的生物处理和溶剂萃取以及油的回收利用等技术。对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作了分析。最后,对发展我国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含油污泥的干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技术处理含油污泥,已经成为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的研究热点。首先简要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来源,再通过干燥实验得到油泥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利用干燥速率方程得出干燥时间方程,并采用干燥模型及热分析动力学对干燥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通过比较得出的干燥方程符合Page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挖掘流化床的最大干燥效力进而对油页岩流化干燥过程进行强化,本文创造性地将常规布风板改造为异步旋转布风装置,调节内嵌式中心转盘布风装置与外套式行星转环布风装置的转速,实现不同的布风工况,实验研究了不同干燥工况对汪清油页岩干燥特性的影响,并选取9种常用干燥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干燥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降低中心转盘布风装置的转速,增加外套式行星转环布风装置的转速可以改善物料在流化床内的分布状态,降低干燥所需的时间;物料的流化干燥过程主要分为升速干燥、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三个阶段,合理的调整布风板转速会促使物料由升速干燥阶段直接进入降速干燥阶段;Two-term干燥模型对异步旋转工况下物料的干燥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的效果最好,但由于物料空隙内部吸附的气体会随水分一同扩散,且每次实验都会有少量水分附着在流化床壁面,导致模拟结果大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含油污泥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新疆油田含油污泥中分离3株石油降解菌,其代谢产物与化学助剂复配形成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更高的迁移油能力。优化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含油污泥的反应参数,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温度80℃、时间24h、搅拌速率200r/min、加药质量分数为1.2%。污泥含油质量分数(干基)为46.2%,处理后降低至1.2%,原油回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0.
油田生产中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困难、成本高,含油污泥回注是一种低成本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常规回注 调剖法仅能回注粒径较小的含油污泥颗粒,不能充分回收利用含油污泥。为此,将含油污泥颗粒经球磨处理至 微纳米尺度,并添加石油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通过搅拌、超声、离心形成稳定的驱油体系,研究了含油污泥微纳 米颗粒驱油体系的粒径分布、乳化能力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驱油体系中含油污泥微纳米颗粒的粒径中值为 158 nm。该体系在室温(25℃)下静置4d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悬浮性,油水完全分离的时间≥5min;在60℃下与 煤油的界面张力为7.4×10-3mN/m,乳化能力较强。由于乳化与封堵的双重作用,含油污泥微纳米颗粒驱油体系 的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好于表面活性剂驱,适用于中低渗透油藏。在60℃、注入量为0.5PV、注入速度为1mL/ min的条件下,其驱油效率较水驱提高约20百分点,较表面活性剂驱提高约8百分点。含油污泥微纳米颗粒驱油 体系的制备方法可完全处理含油污泥,实现含油污泥的高效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the minimizing amount of oil sludge via dehydration. The effects of using combination of polyaluminum chloride and biomass as additives on the possible improvement of the dehydr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ed via water content of oily sludge) of oil sludge and on the yield of pyrolysis oil at 723 K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hydration considered in the experiment are biomass species and dosage, temperature, and flocculation time. The water content of oily sludg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biomass ranging from 0.5 to 3.0 wt% on dosage ratio. The best phase dehydration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from Apricot shell of 0.5 wt% at 313–323 K at flocculate time of 30–40 min, while the highest recovery percent of pyrolysis oil (33.54%) was obtained from Walnut shell of 1.0 w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biomass in oily sludge on the improvement of dehydration performance and on recovery rate of the pyrolysis oil were observed. The main reason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dehydration performanc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ixtures containing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oil sludge and biomass. The pyrolysis of the mixtures can increase the yield of pyrolysis oil and the higher heating value of oily sludge.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炼化企业在石油储运过程中产生的罐底油泥,进行了特性分析及萃取工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罐底油泥含水率约为16.1%,随着烘干时间的延长其脱水速率越来越低;当罐底油泥含水率为4%时,各溶剂的萃取效果均最佳,且溶剂萃取效果从优至劣的顺序为石脑油、120#溶剂油、正庚烷;以石脑油为溶剂时,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0 min,溶剂/罐底油泥(质量比)5,在此优化条件下,可萃油分萃出率大于62%.  相似文献   

13.
半干化含聚油泥的微波热处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半干化含聚油泥的热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下,半干化含聚油泥的热处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快速升温区段、微波干化区段、烃类物质微波蒸发区段、微波热解区段和微波焚烧区段。其中,半干化含聚油泥的热解温度一般为370℃~450℃。含聚油泥质量的增加,对半干化含聚油泥的微波热处理过程特征没有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减少,半干化含聚油泥的微波干化过程将消失;而微波功率的增加,含聚油泥的微波热处理过程加快。在半干化含聚油泥微波热处理过程中,所冷凝回收的液相油品主要成分为汽油、柴油和重油,并且汽油、柴油的总含量达到70%,回收油的品质较好。含聚油泥微波800℃焚烧残渣的重金属离子溶出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值,作为微波吸收剂,加入到含聚油泥中可使微波热处理过程显著加快,说明残渣炭作为微波吸收剂是微波技术处理半干化含聚油泥的有效节能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干化一萃取组合工艺处理炼油业含油污泥,研究了干化时间、萃取剂种类与用量、含油污泥或焦块含水率等工艺条件对干化和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0~150℃,绝对压力为50~80kPa条件下将含水质量分数为83.1%的含油污泥干化60min,可获得含水质量分数为30.9%且燃烧热值为22.8MJ/kg的焦块;20~40℃下用萃取剂PRI-301对焦块进行萃取处理,v(萃取剂)/m(焦块)为40:7,可获得燃烧热值为28.9MJ/kg的萃取油,萃余残渣酥脆且呈黄土状。萃取油的常压蒸馏馏分分布与原油相近,回炼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江汉油田含油污泥焚烧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江汉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在对含油污泥进行组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含油污泥掺煤焚烧的最佳掺煤量、腐蚀性、燃烧热值及气体成分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具有高含水、高含盐、低含油的特点。含油污泥在掺煤质量分数为60%时效果最佳。含油污泥燃烧热值低、腐蚀速率高、焚烧气体SO2严重超标、蒸馏水吸收液的pH值较低,容易造成设备穿孔、局部酸雨等现象。因此,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因高含水、高含盐、高腐蚀、低含油、低燃烧热值以及江汉地区多雨水、空气湿润等原因,不宜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某油田污水处理厂沉降罐底部油泥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稳定性高、含油量较高的特点,提出了脱水-干化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实验考察了脱水剂种类、脱水剂加量、CPAM加量及干化剂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筛选出最佳脱水剂A,其最佳条件为:投加量2%(质量分数),快速搅拌过程前CPAM加量为200 mg/L,慢速搅拌前加量为400 mg/L,经脱水处理后,油泥含水率从85 % 左右降至65% 左右;干化实验中,脱水油泥在加入5% 氧化钙或者与煤粉简易混合(油泥∶煤粉=1∶1.5)后,晾晒3~4 h可成颗粒状,于电热炉(800℃)上灼烧10~15 min,引燃即可燃烧,油泥中的油分可实现再利用。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热解实验对辽河油田压滤污泥和清罐油泥进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热解后产生的热解油、不凝气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而且压滤污泥热解残渣灼烧灰中Al2O3含量达47%以上,回收价值也较高,从而基本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泥与微藻生物质掺混共热解处理工艺,利用热分析仪在N2气氛下对其进行不同升温速率(β)以及不同掺混比(φ)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各自组成及性质,通过分析质量损失(TG)、质量损失变化率(DTG)曲线,对热解过程进行反应阶段划分。此外,采用Doyle积分及Hancock经验公式进行热解动力学参数拟合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油泥与微藻掺混热解过程可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掺混共热解过程中阶段Ⅱ、Ⅲ、Ⅳ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级、1.5级、0.5级,活化能分别为15.07~42.34 kJ/mol、62.69~76.86 kJ/mol、7.99~15.66 kJ/mol;油泥与微藻掺混共热解,改善了油泥的颗粒形态,提高传热传质效率,降低了反应阻力,从而降低了热解过程中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9.
充分调研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储存状况以及处理方式,提出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思路,根据油泥的特性筛选油泥乳化剂,形成含油污泥调剖剂以及污泥调剖工艺设计方法。该技术在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现场应用14口井,累计处理含油污泥4 260t,措施效果明显,累增油850t,减水6 400m3,污泥调剖剂取代颗粒堵剂节省成本,投入产出比1∶2.2,经济效益明显。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污泥污染与利用问题,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风港油田含油污泥含油量较高且不具备除油除水设备条件的情况,直接对油泥混合物进行机械筛分研磨、乳化悬浮处理,以机械剪切法为主导制备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优化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的使用条件,评价了其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调驱效果.结果表明,在含油污泥中加入配方为0.2%丙烯酸酯共聚物悬浮剂(SF)+0.2%三乙醇胺单硬脂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