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添加炭黑对催化裂化渣油中间相沥青炭微球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流化催化裂化石油渣油为原料了炭黑添加量、热缩聚工艺条件等对中间相微球形成及转化影响发现无论炭黑添加与否,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中间相沥青的收率降低,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收率增 同一热处理条件,炭黑添加量的提高有使中间相微球直径减小,数目增多,分布均匀的趋势。添加炭黑促进了中间相微球的形成,阻止了微球间的融并。通过控制炭黑的添另量,并辅以热处理条件的优化,可以控制中间相微球的形态和数量,得到所需的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技术萃取分离大港常压渣油,可有效的脱除一些喹啉不溶物和固体杂质,且获得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反应性均一的组分,该组分经加压缩聚,不仅提高炭化收率,还可进一步改善性能,为制备高性能炭材料提供有效的途径,通过元素分析,族组成分析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原料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借助于热台偏光显微镜技术考察了所间相沥青液相炭化过程中的中间相转化行为,结果表明,体系中合理的脂肪侧链及环烷烃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是保证中间相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4.
渣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富含稠环芳烃,具有残炭高、氧指数高的特点,所以热性能稳定,可产生一定的阻燃性.通过经典液相色谱法富集渣油中的芳香组分,对芳香组分进行改性,在芳环结构上中引入醛基,经过还原、合成等有机反应,合成渣油改性阻燃剂.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热分析、残炭和氧指数等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具备阻燃性...  相似文献   

5.
中间相沥青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红岩  冀勇 《石油沥青》1998,12(2):25-28,34
用热台偏光显微镜(HSMO)对乙烯渣油中间相沥青(ETMP)和澄清油中间相沥青(DOMP)的显微结构进行了静态观察,对ETMP和DOMP经四氢喹啉(THQ),加氢改性后氢化沥青热动态中形成的显微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用X-光衍射(XRD)技术研究了中间相沥青,氢化改性中间相沥青的晶格参数及变化;通过显微结构的研究,对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原料-中间相沥青作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煤焦油和石油渣油共炭化制备针状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焦油和石油渣油配比4/1的沥青,在压力1.6MPa、温度为480℃下焦化,可生成针状各向异性的组织结构。在共炭化反应到260min,即中间相区域形成之后,通过减小压力以提高其取向性。所得针状焦的针状组织的单一轴向取向性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含硫渣油脱油沥青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重溶剂脱沥青的副产品沥青的各种利用途径,介绍了重溶剂脱沥青工艺,后续工艺可提供大量容易转化的脱沥青油。提出了发展重溶剂脱沥青必须解决脱油沥青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GRACE Dayison Europe公司推出两个用于渣油加工的新型催化裂化系列催化剂——NEKTOR和NOMUS,这两个催化剂体系以新型Enhance R技术平台为基础。这一平台由公司集中研发的系列化学剂与取得知识产权的工艺构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内炼油企业面临着加工劣质渣油、增产清洁燃料和节能减排的挑战,开发符合国情的劣质渣油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渣油加工的技术路线,对比分析了渣油采用焦化工艺加工的优缺点,认为高油价下渣油加工不宜采用焦化路线。当含硫渣油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为200~300μg/g时,应采用溶剂脱沥青—脱沥青油加氢处理—沥青气化—费托合成、IGCC(气电一体化)和制氢工艺,原油利用彻底,轻质油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腐蚀环境较少,是经济合理和绿色环保的渣油加工路线。  相似文献   

10.
用RUSKA2370-601型高压全自动无汞双釜PVT装置研究了大港减压渣油,澄清油和碱压渣油混合油与轻烃体系(分别为C3和iC4)的相态特性。对丁烷在100-150℃,丙烷在60-90℃,压力在15MPa以下,溶剂与油之比1.00-4.00。澄清油质量分别在0-40%范围内的各体系相态变化的液-液两相分界线,液-液-气三相区分界线,相点和上临界终点进行了精确测测定,得到了完整的P-T相同,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比的增大,液-液分界线向压力增加方向移动;渣油中澄清油含量越高;三相区分界线受溶剂与油之比,澄清油质量分数影响较小,讨论了相特性对溶剂脱沥青工业生产原料的稀释,溶剂萃取及溶剂回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渣油超临界溶剂脱沥青工艺,由于超临界流体的一些有利的特性,目前已受到了国内外炼油界的重视。本文基于1.5×10~4t/a超临界溶剂脱沥青工业示范装置的运转数据,对超临界溶剂脱沥青工艺的能耗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超临界溶剂脱沥青工艺能耗大约为1.09×10~6kJ/t原料,比Demex过程要低13%。  相似文献   

12.
中间相沥青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间相沥青的制备与应用黄美荣李新贵(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上海200092)HuangMeirongandLiXingui(DepartmentofPolymer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ring,Coleg...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来源和属性不同的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为原料,在同一反应条件下进行加氢转化反应,考察原料属性对加氢残渣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压渣油还是减压渣油,都是性质较差原料的加氢反应转化率较高、汽柴油及焦炭收率较高、残渣油收率较低。与原料油相比,加氢反应所得大于350 ℃残渣油的饱和分含量增加,芳香分含量降低。实验所考察的四种渣油中只有沥青质含量很低的抚顺减压渣油加氢转化后所得沥青质与焦炭的产率之和大于原料中的沥青质含量,表明当原料中沥青质含量较高时,渣油加氢转化反应过程中沥青质主要以发生氢解反应生成小分子组分为主。  相似文献   

14.
把气泡雾化机理应用于气动雾化燃烧器喷嘴的设计中,设计出三次雾化的内混式气泡—气流雾化复合喷嘴,并进行了喷雾试验和流量测试。经重整加热炉试烧,结果表明对高粘度的特稠油,雾化粒度细,火焰明亮,且喷嘴工作可靠,调节比可达1:4。  相似文献   

15.
新型渣油乳化剂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镁等化合物作乳化剂,可使70:30(w)的渣油与水体系得到很好的乳化,而且稳定性较好。该乳化渣油在燃烧过程中,有较好的雾化效率和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程加氢和循环加氢的方法,考察了加氢渣油中沥青质进一步转化的可行性。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分离出加氢渣油中富含沥青质和杂原子的脱油沥青,将其与加氢渣油调合后进行再加氢,考察加氢渣油中沥青质的加氢再转化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循环加氢的方式,考察加氢渣油中沥青质循环加氢的转化性能,并采用FT ICR MS手段分析沥青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加氢渣油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的富含沥青质的脱油沥青在进一步加氢过程中能够继续转化。循环加氢过程中,正戊烷沥青质的转化率能够达到70%左右;随着加氢次数的增加,沥青质中含硫化合物(S1、S2、N1S1、N1O1S1结构)能够被有效加氢,而含氮化合物(N1、N2结构)加氢转化困难,HC芳烃结构最难以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以塔河常压渣油为原料,正戊烷、正己烷和正庚烷为溶剂,分离制得3个沥青质试样C5-As,C6-As,C7-As,采用SEM,XRD,FT-IR,TG-DTG等方法,分析表征了其表面形态、晶体结构、官能团结构和热解性能等。结果表明:随着溶剂碳链的增加,C5-As,C6-As,C7-As试样的收率逐渐减小,其值分别为33.57 %,26.98 %,21.12 %; 3个试样依次表面逐渐粗糙,粒径递减;芳香片层数和芳构化程度增加;芳环取代度降低,缩合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残炭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Rheostress300型流变仪和偏光显微镜测定了大庆常渣(DQAR)的流型、流型转变特点、黏-温关系和蜡晶形貌等流变性特怔,并分析了渣油饱和分和沥青质对DQAR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QAR在低温下均为假塑性流体,在高温下转型为牛顿流体,其流型转变温度为50℃。饱和分的加入能使大庆常压渣油蜡晶晶粒变大,网状结构更加紧凑,流型转变温度升高, 并使渣油在非牛顿流型区域黏度急剧增加;而沥青质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均能使渣油黏度增大,基本不影响DQAR蜡晶形貌。  相似文献   

19.
在轮古常压渣油(简称轮古常渣)中加入一定量的油酸,采用Rheostress300型流变仪测定油酸对轮古常压渣油流变特性曲线、黏-温曲线以及触变曲线等流变性质的影响,并采用柱色谱法、饱和蒸气压渗透法(简称VPO法)、流变性参数法、Zeta电位法和小角X光散射法(SAXS法)分析了油酸对轮古常渣沥青质的含量、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缔合度和胶粒大小的影响,从而揭示油酸对轮古常渣胶体流变性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油酸能使轮古常渣沥青质的含量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并使沥青质缔合度和胶粒平均半径减小,从而有效地改善轮古常渣的流动性能,使其黏度减小,触变程度降低,并在较低温度下呈牛顿流体状态流动。  相似文献   

20.
何金海  罗锡辉 《石油化工》2004,33(Z1):1491-1493
采用PASCA、NH3-TPD、XRD、BET和压汞法等技术,探索载体SiO2-Al2O3在制备过程中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变化,并研究焙烧温度对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MoNi/SiO2-Al2O3表面上活性金属(Mo、Ni)的分散状态及还原性能的影响.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载体的孔结构、表面性质变化与活性金属组分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分散状态之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因此,可以采用简单、方便的方法,一步制备出孔结构及表面性能均优良的MoNi/SiO2-Al2O3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