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玉米皮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玉米皮纤维素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晶型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提取温度96 ℃、提取时间2.6 h、硝酸体积分数27%,此条件下提取物纤维素含量为80.26%±0.88%。表征结果表明,玉米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得到有效去除,玉米皮纤维素结构没有受到破坏;玉米皮纤维素晶型未改变,仍为I型,结晶度为56%;玉米皮纤维素热分解起始温度222 ℃,热稳定性优于玉米皮。优化的玉米皮纤维素提取工艺可行,在工业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以玉米皮为原料,建立了超声波辅助碱性过氧化氢法提取玉米皮纤维素的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玉米皮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和粒度分析仪对玉米皮纤维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玉米皮纤维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为70℃、超声时间为70min、超声功率为200W、NaOH质量分数为8%、H2O2体积分数为0.7%、料液比为1:30g/mL,在此条件下纤维素含量为83.34%。表征结果表明,玉米皮纤维素表面呈现纤维素聚集结构;玉米皮纤维素分子结构没有受到破坏,具有纤维素特征吸收峰; 玉米皮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未发生改变,玉米皮纤维素的最大热分解温度为328℃,热稳定性优于玉米皮;玉米皮纤维素粒径减小,平均粒径为111μm。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玉米资源,以玉米皮为试验材料,活性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等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不同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固液比对玉米皮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皮多糖提取率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是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100℃,浸提时间4 h,固液比1:20,多糖提取率平均可达4.43%.  相似文献   

6.
玉米皮是玉米加工的主要副产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文章综述近10年来中国玉米皮中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展望玉米皮活性成分研究方向,旨在为玉米皮的全面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皮、髓纤维素提取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玉米秸秆皮、髓纤维素的性质。玉米秸秆皮、髓分别用苯-醇抽提后,进一步用亚氯酸钠在酸性环境下脱除木质素,最后用氢氧化钾脱除多戊糖,得到玉米秸秆皮、髓纯化纤维素。结果表明,秸秆皮中纤维束排列更整齐紧密,秸秆皮和髓化学组分相似。从秸秆皮、髓得到的纯化纤维素得率分别为38.9%和38.2%,其中α-纤维素含量为87.5%和82.4%,绝大多数多戊糖和木质素被脱除。秸秆皮、髓纯化纤维素的晶型结构仍为纤维素I型,结晶度由纯化前的51.2%和30.4%提高到67.7%和42.1%;纯化纤维素的起始分解温度和最高分解温度相对于秸秆皮、髓均提高,热稳定性优于玉米秸秆皮、髓。  相似文献   

8.
以柚皮为原料,采用化学分离方法对其中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得到对重金属离子有较高吸附能力的纤维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提取过程中氢氧化钠浓度、过氧化氢浓度、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等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即氢氧化钠浓度为6%、过氧化氢浓度为10%、脱色时间30min和脱色温度为30℃时,柚皮纤维素含量最佳,为67.7%,对Cu2+、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76.9mg/g与96.4mg/g,产品为乳白色粉末,带有略微柚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有关玉米皮活性多糖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涉及多糖的分离提取、功能特性、应用及结构等方面,同时对该活性多糖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玉米皮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有关玉米皮活性多糖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涉及多糖的分离提取、功能特性、应用及结构等方面,同时对该活性多糖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玉米皮半纤维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玉米皮为原料提取碱溶笥半纤维素,是玉米麸皮综合利用的又一有效途径,提出了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提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Ca(OH)2水溶液为最佳提取剂,其提取半纤维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剂浓度0.25%,物料浓度3.3%、50℃、2h。在此工艺条例上,碱溶性半纤维素提取率为9.47%。同时对产品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该提取物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2.
以柚皮为原料,采用化学分离方法对其中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得到对重金属离子有较高吸附能力的纤维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提取过程中氢氧化钠浓度、过氧化氢浓度、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等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即氢氧化钠浓度为6%、过氧化氢浓度为10%、脱色时间30min和脱色温度为30℃时,柚皮纤维素含量最佳,为67.7%,对Cu2+、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76.9mg/g与96.4mg/g,产品为乳白色粉末,带有略微柚香。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纳米淀粉为基质,甘油为增塑剂、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剂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玉米纳米淀粉/CNC复合膜,成膜基质和干燥温度对纳米淀粉成膜影响较大,聚氯乙烯基质板对纳米淀粉成膜较好,干燥温度25℃,成膜平整光滑;单因素探讨了玉米纳米淀粉、甘油和CNC含量对纳米淀粉/CNC复合膜强度性能的影响,在该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正交优化研究表明,对玉米纳米淀粉/CNC复合膜的抗张强度影响为:CNC甘油玉米纳米淀粉,正交试验优化结果为CNC 2%,甘油8%,玉米纳米淀粉10%,制备的玉米纳米淀粉/CNC复合膜抗张强度达20.18 MPa;FTIR分析表明玉米纳米淀粉、甘油、CNC混合均匀,形成了均一稳定的纳米淀粉/CNC复合膜。该玉米纳米淀粉/CNC复合膜在食品药品可食性包装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食品科学》2004,25(12):46-46
一家食品化工公司最近采用新技术从玉米皮中提取出水溶性食物纤维。该食物纤维为阿拉伯多聚糖。据介绍,这种新型食材具有激活免疫功能的T细胞与B细胞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与增殖。此外,它还能起到抑制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长、预防冠状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等效果,并具有调整肠内菌群、促进对人体有益的肠内双歧杆菌增长、抑制腐败菌生长、防便秘、防人体老化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发利用玉米皮资源,对玉米皮的营养成分以及玉米皮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及甘三酯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皮粗脂肪含量为5.99%,粗蛋白质4.86%,粗纤维含量为12.45%;玉米皮油的相对密度0.9135,皂化值189.1mgKOH/g,碘值112.4gI/100g,不皂化物3.75%;玉米皮油脂肪酸组成中,油酸30·27%,亚油酸54·14%,棕榈酸13·68%,硬脂酸1·14%。玉米皮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蜡质玉米淀粉(WCS)为原料,通过羧甲基纤维素(CMC)辅助对其进行微波干热改性,以便改善WCS的加工特性,扩宽其应用范围。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流变仪、X衍射分析仪等对CMC辅助微波干热改性的WCS的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热特性、流变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CMC辅助微波干热后,WCS糊的黏度和冻融稳定性显著升高。表观黏度随角频率增加而降低,显示了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特征,添加CMC的WCS糊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增大,而损耗因子(tanδ)显著降低,表明样品的凝胶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和化学方法,以柠檬酸发酵残渣为原料,提取食物纤维素。研究和讨论了制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玉米皮膳食纤维冰淇淋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膳食纤维的作用,讨论了玉米皮纤维的浸泡条件为45℃、6h,确定了玉米皮纤维的添加量为 8%。  相似文献   

19.
柑桔皮制备食用纤维素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柑桔皮提取果胶后的残渣再生产食用纤维素粉的工艺过程,并对产品进行了质量检验。结果表明此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不仅废渣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开发出新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碱性过氧化处理,分离提取菠萝皮渣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得到4个不同纤维素组分(C0、C1、C2、C3)和4个半纤维素组分(H1、H2、H3、H4)。利用红外光谱、离子色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这些组分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素提取过程中,碱性过氧化处理能有效去除原料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离子色谱分析显示纤维素C3组分的葡萄糖含量达93%以上,较C0、C1、C2有大幅度提升,纯度显著提高;热稳性分析表明纤维素C3在335.8℃左右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在128.8℃处有一个的熔融放热峰。不同浓度碱液分步抽提半纤维样品总得率为15.61%,且4个半纤维素样品结构相似;离子色谱分析表明菠萝皮渣中的半纤维素由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热稳定性分析表明半纤维H3在285.2℃时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在124.5℃处出现很强的熔融放热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