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发明属于金属化学热处理领域,涉及的是金属零件低温氮碳共渗碳过程中用的气体介质。用于金属制品低温氮碳共渗的含有氨气和含碳气体的混合气,例如含50%氨气和50%丙烷的混合气,已为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2.
对气门进行了低温无毒盐浴氮碳共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00℃的低温氮碳共渗零件可保持高的硬度,且变形极小。从而拓宽了氮碳共渗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渗碳和碳氮共渗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林峰  腾清泉  刘洪涛  梅坚 《热处理》2005,20(1):35-39
开发了一种新的低温盐浴氮碳共渗工艺,使用温度为460℃~520℃。对低温盐浴氮碳共渗工艺所获渗层的金相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与传统的570℃盐浴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碳渗和碳氮共渗用钢的基本性能,指明了合金元素对心部性能(包括淬透性,机械性能等)和渗层参数(包括淬硬层深度、表层含碳量、气氛碳势等)的影响,并着重对某些合金元素对碳或氮的增渗性和抑渗性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硼钢渗碳和铬钢碳氮共渗的困难性和不适宜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PEN/C)层.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渗层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PEN/C渗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钛合金表面形成的PEN/C渗层为多孔状Ti(C,N),它提高了基体的腐蚀电位,增大了电荷转移电阻,减小了腐蚀电流密度.PEN/C渗层提高了钛合金基体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层形成条件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甲酰胺-乙醇胺电解液体系,对Q235钢进行等离子体电解碳氮共渗处理,通过对处理的试样进行XRD分析,确定了碳氮共渗层形成的临界条件,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下处理试样的相组成变化,给出了渗透层的形貌,测量了渗透层的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电解液体系下,不同的工作电压,所获得渗透层的相组成不同;渗透层的相组成包括:α-Fe、Fe3C、Fe5C2、ε-Fe2-3N、γ-Fe;在170V工作电压下,处理0.5min即可获得50min的渗透层,渗透层的显微硬度最大可达720HV0.1。  相似文献   

8.
低温气体碳氮(氮碳)共渗复合催渗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低温碳氮共渗过程中采用催渗剂进行复合催渗的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在降低共渗温度、缩短共渗时间的同时 ,能获得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经560℃左右液体氮碳钒共渗后碳钢与合金钢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以及洋层中的合金相,讨论了渗入过程的特点与机理。  相似文献   

10.
离子氮碳共渗层显微组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低真空化学热处理多用炉及其工艺特征,讨论了低真空脉冲式碳氮共渗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和应用表明,在750 ̄840℃进行低真空脉冲碳氮共渗,能够简便可靠地实现硬化层深度0.1 ̄0.3mm和表面硬度≥58HRC的超薄层高硬度碳氮共渗处理。  相似文献   

12.
低温气体碳氮(氮碳)共渗复合催渗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低温碳氮共渗过程中采用催渗荆进行复合催渗的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降低共渗温度、缩短共渗时间的同时,能获得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离子氮碳共渗层显微组织。结果表明:ε相可以{111}_γ’为基且以<110>_γ’为轴互成180°旋转孪晶生长。发现存在一种与通常密堆六角孪晶系统不同的ε相生长孪晶。γ’相多以互成180°旋转孪晶形式存在于化合物层中,其旋转轴为<111>_γ’。扩散层中α”相存在两种衍衬效应:即α”相衬度及相界的应变场衬度。  相似文献   

14.
高耐蚀盐浴氮碳共渗加后氧化及低温氮碳共渗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耐中性盐雾试验600 h,大批量生产的工件耐盐雾试验150 h以上的盐浴氮碳共渗加后氧化新技术.研究了一种使用温度为460~520℃的低温盐浴氮碳共渗工艺.分析了低温盐浴氮碳共渗工艺所获渗层的金相组织及硬度.与传统的570℃处理的盐浴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进行了对比.为广大热处理企业提供了两种新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5.
奥氏体不锈钢的低温离子氮碳共渗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对AISI 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离子氮碳共渗硬化处理,处理是在不降低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属于一种无氮化铬或碳化铬析出的氮和碳的过饱和固溶体(S相结构)。这种渗入钢中的过饱和氮和碳元素引起奥氏体晶格发生畸变,使渗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渗层内的最大含氮量和最大含碳量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深度,因而使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既有离子渗氮处理的高硬度,又有离子渗碳处理后的高的渗层厚度和良好的硬度梯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结构钢氮碳共渗层中的内应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氮化处理改善零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及耐蚀性时,必须描述氮化层的结构。碳和氮的渗入量,能够用电子探针正确地测定;与疲劳强度有关的氮化带(扩散带)的晶格畸变,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予以评价;耐磨性或耐蚀性,虽然是由表面的化合物层决定的,但这种化合物层的组织形态,却通  相似文献   

18.
由Fe-C相图可知,在723℃时,α-Fe中C的最大溶量是0.02%。由Fe-N相图可知,在590℃时α-Fe中N的最大溶量是0.1%。因此,用铁基材料,在它们共析温度590~723℃之间,都可以进行碳氮共渗处理,其共渗层组织由表面到心部随N浓度的变化主要有等几个相。从工厂应用的角度出发,希望得到两个相。一个是相,即通常说的白亮层,它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良好的抗咬合性及低的摩擦系数等优良性能。另一个是相,它是一个含C、N原子的高温稳定相,零件经600℃以上共渗处理后,除在表层获得较厚的。相外,在次表层可获得y相,水冷或油冷…  相似文献   

19.
气门的低温无毒盐浴氮碳共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门低温无毒盐浴氮碳共渗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金属化学热处理工艺。在500℃的共渗温度下,零件可保持高的硬度,且变形极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氏体不锈钢低温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7-4PH马氏体不锈钢在430℃进行了有无稀土添加的等离子体氮碳共渗处理,其利用OM、XRD、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共渗动力学、渗层组织结构、硬度以及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添加稀土使共渗层组织更加致密,渗层增厚;添加稀土不改变渗层的表面相结构组成,即主要由含氮碳膨胀马氏体(α 'N)、γ '-Fe4N和CrN相组成;添加稀土可使氮碳共渗层厚度增加46%以上,渗层显微硬度可提高100 HV0.1左右,同时明显提高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