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秀霞 《烹调知识》2003,(12):47-47
蒸是一种重要的烹调方法,我国素有“无菜不蒸”的说法。蒸就是以蒸汽加热,使调好味的原料成熟或酥烂入味。其特点是保持了菜肴的原形、原汁、原味,能在很大程度上保存菜的各种营养素、蒸菜的门味鲜香,嫩烂清爽,形美色艳,而且原汁损失较少,又不混味和散乱,因而蒸菜适合面广,品种多  相似文献   

2.
“蒸”,是将原料装于器皿中,以蒸气加热,使调好味的原料成熟或酥烂入味的烹调方法,其特点是保持了菜肴的原形、原汁、原味,比起炒、炸、煎等烹饪方法,蒸出来的菜肴所含油脂少,且能在很大程度上保存菜的各种营养素,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蒸是一种重要的烹调方法,我国素有“无菜不蒸”的说法。蒸就是以蒸汽加热,使调好味的原料成熟或酥烂入味。其特点是保持了菜肴的原形、原汁、原味,能在很大程度上保存菜的各种营养素。蒸菜的口味鲜香,嫩烂清爽,形美色艳,而且原汁损失较少,又不混味,因而蒸菜适合面广,品种多。  相似文献   

4.
《川菜》2014,(10):30-33
提到蒸出的食物,很多人是否第一反应是寡淡无味。但试想下,一整天在炸炒的油腻包裹下,你是否很少注意到食物的原味好吃呢?更何况,蒸出来的食物更健康哦。怎么蒸菜更健康以及蒸菜的诀窍,今天就来教给大家。蒸出来的菜含油更少 烹饪中的“烹”是煮的意思,“饪”意指熟。在健康烹饪排行榜中: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就是蒸、煮,其次是拌、灼、汤、炖、炒、烤、炸。  相似文献   

5.
"蒸"的好吃,在种种烹饪技法中,"蒸"最受推崇,它最早始于中国,中华千秋美食文化素有"无菜不蒸"之说."蒸",是将原料装于器皿中,以蒸气加热,使调好味的原料成熟或酥烂入味的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蓓 《烹调知识》2009,(4X):17-17
<正>我国素有无菜不蒸的说法,比起炒、炸、煎等烹饪方式,蒸菜用油少,更符合健康要求,维持食物的原汁原味。不久前,以"蒸"为主打的特色餐厅逸麟蒸菜在京落户,使得这股"蒸"菜风开始在京城悄然刮起。逸麟蒸菜里的菜品全部以蒸为主,原料看似貌不惊人,  相似文献   

7.
知识窗     
《肉类工业》2012,(6):2+11+31+34+37
肉类的健康烹饪方法不管是哪种动物性食物,最适合它们的烹饪方法都是炒、蒸、煮这3种最简单的方法。蒸很简单,而炒煮则有特殊要求。炒:旺火急炒,加热时间过长通常是破坏食物营养素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烹饪方法上应尽量采用旺火急炒。这样,可缩短菜肴的加热时间,降低原料中营养素的损失率。例如,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如将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维生素B1的损  相似文献   

8.
<正>沔阳三蒸是湖北省湖沔阳(今仙桃市)传统名菜之一,属于湖北菜系,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沔阳三蒸"是哪三蒸,这是许多烹饪爱好者和食客的首问。"三蒸"最早指的就是蒸鱼、蒸肉、蒸蔬菜。有人说"沔阳三蒸"是粉蒸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子,有人说"沔阳三蒸"是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有失偏颇的,相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沔  相似文献   

9.
烀鱼     
山东滨州的无棣县,地处渤海湾的黄河入海口。当地的鱼特别多,虽然吃鱼已经成了平常人家的家常便饭,但是当地人做鱼的方式却出奇的简单,一般都是烀鱼。"烀"是一种地方方言,而烀鱼就是将收拾好的鱼放到大铁锅里,加水、加盐并加葱姜等佐料,大火烧开后再改小火慢烧成菜。这种烹调方法似煮非煮,似蒸非蒸,有人说这算是煮蒸兼有。不管是个体较大的鱼,还是个体较小的鱼,也不管是海里的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哪种动物性食物,最适合它们的烹饪方法都是炒、蒸、煮这3种最简单的方法。蒸很简单,而炒煮则有特殊要求。炒:旺火急炒,加热时间过长通常是破坏食物营养素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烹饪方法上应尽量采用旺火急炒。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新京报》记者邀请环公益组织"自然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家中使用蒸、煮、炸、炒4种烹方式,监测室内PM2.5的数值变化结果显示,烹饪确实能产PM2.5。但是,蒸、煮方式产生PM2.5并不多。煮玉米之前,厨房测的PM2.5为31μg/m3,煮5 min仅上升3个数值;10 min后,PM2  相似文献   

12.
正炒、炝、爆、炸、炖、煎、烤,熘、蒸、煮、烩、拌、汆、烧……我国常用的烹饪技法就有30多种,再加上从基本技法衍生出来的技法,多则数百种,在常见的餐厅饭馆里,我们经常会见到炝拌菜,其口味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多数地方习惯将炝拌并列,更有的地方是炝拌不分,认为就是一种技法,其实在中国烹饪技法中,炝和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技法。炝技法的出现主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春节前夕,在央视全国电视烹饪大赛的比赛现场,我和陈逸飞、方太(方任莉莎,曾在香港电视里以教授菲佣做中国菜的烹饪教母而名扬天下)同台为评委。逸飞兄邀我为"上海最佳餐厅"当评委,暗访的第一家店就是漕溪北路518号的"蔡家食谱"。当时我点了黄花万年青、风鹅、九层塔炒蛤蜊、丝瓜蒸娃娃菜、三杯牛筋腩以及综合汤包等异乡风味,记得当时店卡上写有"三通菜"字样。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探究胡萝卜切片经不同烹饪方式处理后的感官品质及重要营养素含量,比较不同烹饪方式对胡萝卜食用品质与营养价值的影响。胡萝卜切片经蒸、煮、炒、炸处理不同时间后,对样品进行感官品鉴,并测定其色度与质构特性,确定每种烹饪方式的最优时间。胡萝卜切片在最优时间下经蒸、煮、炒、炸处理后,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测定总酚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蒸处理样品感官评价得分最高,每种烹饪方式的最优时间分别是蒸13 min,煮4 min,炒70 s,炸30 s。烹饪后的样品与鲜样相比,红绿度a*减小,色差值ΔE大于5,可以观察出明显色差。质构测定结果显示,胡萝卜切片经烹饪后硬度、脆度及回复性均下降,蒸处理样品硬度与咀嚼性最适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蒸处理样品的细胞完整性最高;煮、炒、炸处理导致样品孔隙率增加。营养素测定结果如下:炒(49. 94μg/g)、炸处理(49. 19μg/g)后酚类物质的提取量最高,蒸(310. 27μg/g)、煮处理(303. 47μg/g)后类胡萝卜素的提取量最高。因此,胡萝卜经蒸处理后感官品质最优,类胡萝卜素的保留率较高,相较于其他烹饪方式处理后的样品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吃"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色、香、味",怎样"吃的健康"也是一个重要命题。常见烹饪方式如煮、蒸、炒、炸、烤等涉及的化学、物理变化程度不同,不可避免地对食物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具体食材为例介绍了不同烹饪方式对蔬菜、鱼类、薯类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居民膳食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煮、蒸、炸和微波等4种烹饪方式对草鱼肉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消减的影响。方法在空白草鱼肉中添加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后,分别用4种方式烹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药物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经过炸、微波、煮和蒸等烹饪方法处理后,鱼肉中的药物浓度分别降低了79.8%~93.7%、69.4%~91.2%、72.0%~86.2%和69.6%~77.8%。相同的烹饪方式,原药的消减速度均高于代谢物,药物的消减速率顺序为:炸微波煮蒸。结论高温加热能促进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产物的消减。  相似文献   

17.
生为甬人,有时候会颇以我们家乡的吃菜方式而自豪——因为宁波人的吃法,完全符合当今提倡的健康理念。 虽然,甬式烹饪,说到底不外乎烧、煮、炒、煸、蒸、拌、盐渍、腌制等方式,但一般宁波人家的餐桌上,明显的是清蒸和生拌的为多,而且永远也吃不厌。笔者幼时吃的菜肴,全是母亲所做,自然少不了生吃和清蒸的,而且至今“积习难改”。  相似文献   

18.
烹饪名师     
王清华(女),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生,山东省济南市人,现任济南中心大酒店总经理,国家特二级厨师。她于一九七五年从事烹饪工作,拜鲁菜大王赵树林为师学艺。她以娴熟的技艺和精明才干,先后被济南市西苑餐厅、芳园宾馆、工交宾馆聘为餐厅经理。她对烹饪工作苦心钻研,一丝不苟,擅采众长,推陈出新,在推动鲁菜烹饪技艺上有很大发展。她以爆、烧、炒、炸、蒸、扒、溜、煮、雕著称;对刀口、火候、菜口要求十分严谨;并注重清、鲜、脆、嫩、色、香、味俱佳。从山珍海味到肉禽菜肴千变万化各俱特色,真乃一菜一味,一菜一格,百菜不重。她的烹饪技艺曾受到中央和省市、外宾以及文化界名流的夸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注重吃是举世闻名的了,中国被世界称为“烹饪王国”,但是这个最讲究吃的国度,被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吃得并不科学、并不健康,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健康饮食,离我们有多远?科学烹饪 创造科学美食 中国5000年文明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国厨师运用蒸、炸、煎、煮、爆、炒等18般厨艺,烹制出色、香、味、形俱绝的各式菜点,令世人无不想一饱口福。传统菜虽重口感、重色泽、重造型,却忽视了人体对饮食量根本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陕西菜简称秦菜,其特点是:用料广泛,选料严格,刀功细腻,瓢功精妙,讲究火功,精于用汤,长于用芡,注重原色、原形、原汁、原味,擅长炒、炸、爆、酿、蒸、炖、汆、炝、烩、烧、煨等烹调技法,风格古色古香,华丽典雅,以鲜香、嫩爽、酥烂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