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宏乐 《物探装备》2004,14(2):132-140
文中首先介绍了仪器记录系统和可控震源的极性约定;检波器的检测方法,可控震源的加速度表极性控测、脉冲测试、加权和信号与相关信号之间相关关系的验证。然后介绍了开工前对地震采集系统、地震信号激发源的测试;施工中设备的日检月检方法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1975年SEG技术标准委员会关于可控震源/记录糸统极性问题建议的扩充。这些系统极性将涉及到以估算地面力(加权和)或反作用重锤(以下简称重锤)信号实现锁相的P(纵)波可控震源,还将涉及水平方向振动的S(横)波可控震源。在首次提出这份报告时,上面提到的这两类可控震源还没有广泛使用。 本文概述了以前那篇文章的要点,还谈及了影响可控震源操作的一些约定。对这些极性约定,我们规定了一条推荐性的扩展定义,介绍了如何对纵波和横波可控震源/记录系统进行新的、完整的极性约定的简单过程。我们认为任何推荐的约定,只是一个简单的限定。这个限定可用于各类培训和实际操作间的系统联系。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希望能确定各系统间的差异,对极性约定的过程可作为比较这种差异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表条件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联合激发时,两种震源采集的地震资料存在明显的相位差异,处理中经常采用极性反转或相位调整的方法去解决,但是得到的处理结果精度不高,一致性处理效果不理想。提出了基于初至信息的可控震源资料匹配滤波技术,基本思想是对同位置激发的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单炮记录分别进行初至拾取、拉平、叠加、子波提取处理,利用两者初至子波差异求取匹配算子,然后将匹配算子与可控震源记录褶积,完成可控震源采集数据的匹配滤波处理,实现两种震源资料的相位一致性。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的极性反转或相位调整,该技术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晓峰  法炜  邓久奇 《物探装备》2012,22(4):267-271
BirdDog是SeismicSource公司研制开发的,主要用于可控震源独立加速度表测试的质量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利用BirdDog的数据采集功能,实时显示记录可控震源振动特征信号、TB时间、炮点坐标等信息的方法,并验证了这些存储信息的可靠性。为可控震源高效采集作业时存储震源振动特征信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白光宇 《物探装备》2003,13(2):90-91,108
VQC是用于对可控震源状态进行分析与监控的软件。它可对DPG信号、自定义扫描信号、地震道数据及检波器极性测试、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由DSD返回的信号进行分析。在可控震源施工中使用VQC软件,可得到直观、形象的图形,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来判断连接仪器主机与可控震源的三路辅助道是否正确,从而及时地发现并调整连接不正确的辅助道。  相似文献   

6.
张宏乐 《物探装备》2003,13(4):223-230
可控震源信号中存在谐波畸变是不可避免的,而谐波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若想最大程度地减小可控震源信号谐波,就必须清楚谐波声生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小震源谐波。由于可控震源相关地震记录的产生存在着的一些特殊问题,本文提出有必要对可能导致“源致干扰”产生的参考信号中的谐波畸变分量大小进行监控。震源信号中谐波畸变对相关地震资料面貌的不良影响与所采用的扫描信号类型和扫描参数有关。因此,在地震勘探工作的实践中,应视具体施工环境和针对具体勘探任务目的,合理地选用扫描信号参数,使谐波对地震资料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本文提出了除在可控震源施工时减小或消除谐波影响所应采用的几种方法之外,还分析了其它可能导致可控震源信号谐波产生的因素,并从可控震源设计制造角度提出了减小可控震源信号谐波产生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控震源的力信号压制谐波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波是可控震源采集中的一种特殊干扰,压制谐波一直是可控震源资料处理中的任务之一。迄今为止,大部分压制谐波的方法都是基于理论扫描信号与实际震动记录相关的技术特点提出的,易受表层介质特点的影响,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事实上,可控震源的力信号才是真正的下传信号,其包含扫描基波和谐波分量,因此震源记录可近似看成力信号与反射系数系列的褶积体。提出了用力信号代替理论扫描信号,用反褶积算法代替传统的相关算法实现震动记录的反褶积处理。该方法的直接输出资料是褶积记录,与可控震源的相关记录相比,谐波成分得到消除,信噪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是利用参考信号与母记录进行相关得到地震单炮记录,且两种信号相关性越强则相关结果越好。可控震源激发的参考信号通过震板振动传递给地表,因震板与地表存在耦合关系,导致震板激发振动信号与地表接收振动信号并不完全相等,故利用参考信号与母记录做相关难以得到最佳相关结果。基于此,提出一种利用距可控震源较近(约为15m)检波器记录到的地表振动信号与母记录进行相关的方法;经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相关单炮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廖声刚  谢承志 《物探装备》2006,16(2):155-157
本文介绍了SEG地震数据极性标准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对该标准的几点重要认识,并分析了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脉冲震源极性规定检波器上跳时,初至下跳、记录负值以及可控震源极性与脉冲震源极性建立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扫描信号的相关旁瓣是影响可控震源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常规可控震源扫描信号的设计中,通过对扫描参数的优化选择,可以使相关旁瓣有所减少,但不能彻底消除相关旁瓣的影响。可控震源扫描信号整形设计方法根据Ricker子波无旁瓣的特性,通过整形算法设计扫描信号,使其能够满足相关子波等于Ricker子波、振幅谱等于Ricker子波频谱的要求,将整形扫描信号以文本方式提供给可控震源。以整形设计产生的扫描信号代替扫描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非线性扫描信号,可以大大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新疆某地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地震记录极性和层位标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建立统一标准的地震记录极性和层位标定是精细地震解释的两项基础工作。美国SEG协会把地震剖面的极性规定为SEG正常极性和SEG反正常极性。其极性的由来有四种情形。文中利用正、反途径可以鉴定地震记录极性。对反正常极性地震记录,可根据速度资料建立起上、下单层足够厚的强正反射系数界面与强波峰的标定关系。本文以新疆LN工区资料为例,研究了层位标定方法,并从标定结果中提取了解释信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地震记录偏移叠加的微震定位方法是通过对振幅叠加来提高微震信号的信噪比,无须拾取微震初至;但其叠加成像效果易受初至极性反转的影响,对噪声的压制效果也不甚理想。文中利用不同检波器记录的同震源波形相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微震记录互相关成像的震源定位方法。即将时差校正后的微震记录之间的互相关系数相乘,构造成像函数,计算地下所有网格的成像能量值,通过能量极大值的网格点实现震源定位。针对模拟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同时压制噪声和初至极性反转对震源成像的干扰,提高了震源成像分辨率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极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需要进行纵、横波联合层位对比,因此地震资料极性的确定非常重要。从地震反射系数和坐标系统二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纵波反射系数和转换横波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基于一个3层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在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中常用坐标系下,按照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地震记录极性标准,分析了多波多分量资料中各种反射波和初至波的极性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极性判断和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Motorola公司的混合型16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56F805建立了基于双数字信号处理(DSP)的脉冲变极性弧焊逆变电源全数字化控制系统.利用DSP内部集成的脉冲控制调制(PWM)模块,通过选择合理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一次逆变PWM脉冲和二次逆变极性变换控制信号的直接数字化控制.A/D采样与PWM的同步避免了开关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尖峰干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了中频变极性和低频脉冲复合控制的变极性输出焊接电流波形,为提高TIG焊接工艺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技术研究方面,过去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地震关键面时窗选取、地震属性选择和地震属性优化及融合等方面,很少注意到地震资料极性对储层预测效果的影响。实际应用表明,地震资料的极性判断错误,可能导致储层地震属性预测失败。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在论述如何判别地震极性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渤海海域某构造储层的横向展布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碱度烷基水杨酸钙制备中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依农  刘维民 《润滑油》2000,15(4):16-18
考察了高碱度烷基水杨酸钙制备中溶剂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极性较大的二甲溶剂中制备的产品胶体料子尺寸较小,分布比较均匀;而在极性较小庚烷中合成的产品胶体粒子尺寸较大,分布不均。并在二甲苯及汽油溶剂中制备出碱值大于400mgKOH/g的产品,对其胶体结构、使用性能进行模拟评定发现,前者产品中胶体粒子较小,产品具有较好的清净性、产品具有较好的清兆性、机磨性及胶体稳定性;后者产品中胶体粒子较大,使用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周继勇 《石油仪器》2012,26(2):70-71,75
以最简便的过程检测地震仪器,验证其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十分必要。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对地震仪器现场极性检查、系统延迟检查等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