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70年以来,邯郸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逐步开展,但距保护、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在概述连续多通道一孔多层CMT监测井技术原理及优越性的基础上,以宝鸡市渭滨区为例,从成井材料选择、下管、分层填砾及分层止水、洗井等方面对该监测井技术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地下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MT监测井技术成井方式先进,可实现对多层地下水的单井监测及分层采集水样,以一井代替多井监测的优势十分显著,可在宝鸡市诸县区地下水监测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地下水动态监测是地下水研究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专业的监测网络是获取准确地下水动态信息的保障。结合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体会和多年应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器的经验,总结了河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历程,介绍了监测网络现状,系统分析了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地下水动态专业监测网络构成和建设的实质性意见,并就监测工作广阔前景进行了分析,为将来地下水动态专业监测网络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远程数据通讯技术,利用现有的电话通讯网络,研制了地下水水位自动监测网络系统.介绍了地下水水位自动监测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指标、硬件系统和可视化操作软件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广西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不完善,监测和传输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水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下水监测是水法规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要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管理机构,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加强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利用GPRS技术实时监测安阳市南海泉域地下水,建立安阳市小南海泉域地下水资源管理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和水温等要素的远程监测,从而实现泉域地下水实时动态监测和数据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是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但目前存在着地下水监测站网不完善、单位体制不顺等问题。本文针对渭南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文章针对呼和浩特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的现状、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的监测井密度还有所欠缺的情况和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呼和浩特市地下水监测站网做好服务提出了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是水利建设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为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根据多年实践,在分析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一般过程,结合大坝安全监测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为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向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坝安全监测是人们了解大坝运行状态和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大坝安全监测认识的不断提高,必须从大坝安全监测内容、分析方法、监测自动化和观测人员技术能力上进行新的突破。文章以白龟山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为依托,介绍了安全监测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有效途径,主要是通过监测井观测地下水位,当水位达到控制指标时,以公告、通报等形式对省(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预警和提醒。本文以地下水补给、排泄对水位的影响为基础,着力分析了年周期地下水升降的变化规律,厘清了监测井和取水井水位的关系,提出了满足县域控制水位的单个取水井的预警水位和控制水位,为县域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何武全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2,8(1):31-33,46
渠道防渗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节水工程技术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的关键技术。该文论述了我国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介绍了我国在渠道防渗材料、防渗结构和防冻胀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 ,认为目前渠道防渗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由单一结构向复合结构和由以人工施工为主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 ,并提出了我国渠道防渗防冻胀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地下水监测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其动态监测的自动化为实时准确地获取地下水水文基本信息提供了更先进便捷的技术保障。该文介绍了广花盆地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历史与现状,以及2013年至2015年监测区地下水动态监测成果;分析比较自动化监测网络建设前后的监测数据量,对广花盆地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今后继续推进地下水动态监测的自动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