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稠油热采水平井已经成为在各种油田上保障生产稳定性的重要工艺之一,但是在油田开是要采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水平段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不够平均等各类缺陷。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需要提出有关测试分析方法来对这些矛盾进行分析,从而作出应对。本文主要对水平井井温剖面测试及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在对水平井井温井压剖面测试仪的原理以及安全性进行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水平段动用不均等开发矛盾。分析认为,蒸汽超覆作用;水平段各部位区域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大,吸汽强度不均,井间汽窜严重;地层亏空加大,地层压力下降,油层供液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依据水平井温度监测资料合理判断水平段剖面动用状况,采用同心管注汽工艺技术,灵活分配注汽量,实现对水平段不同区域分两段同时注汽,并通过注入混相凝胶调剖剂辅助同心管注汽进行蒸汽吞吐,有效封堵水平井段局部大孔道高渗透区域,抑制汽窜发生,提高蒸汽波及半径,调整水平段动用剖面,近而实现水平段均匀吸汽,达到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和改善开采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超稠油开发水平井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平井生产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水平段动用不均成为水平井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同心管注汽工艺技术,根据水平段井温测试曲线合理设计出汽口位置及排量,在井口实现对配汽量灵活调整,实现对水平段不同部位同时注汽,使水平段动用程度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开发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水平井扩大生产规模,维持油田稳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已经在超稠油开发中规模应用,成为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重要手段。随着水平井开发吞吐周期的增加,水平井开发出现油汽比下降、生产效果变差等问题,优化水平井注汽,提高水平井生产效果,对公司产量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利用井温剖面测试资料,结合水平井生产动态,开展了水平井优化注汽研究,分析超稠油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状况、生产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等。通过机理分析、数值模拟、统计等方法,提出相应的注汽设计及辅助措施实施要点,用于指导水平井开发,最大限度发挥水平井优势,最终提高超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平井在超稠油开发中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段动用不均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超稠油水平井吞吐效果。本文从分析水平井水平段动用不均原因入手,得出水平段物性差异、周边直井采出状况差异、完井及注汽管柱工艺不完善是影响水平段动用不均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经过科研攻关与现场实践,得出实施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能有效改善水平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平井具有热损失小,能够较好地保证热采效果;能改变热应力方向,有效防止管外窜;可降低注汽压力,提高吸汽能力等优势,使得水平井热采成为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技术。笔者通过建立水平井井筒摩阻数值模拟模型,首次对水平井注蒸汽后水平段沿程参数的变化规律开展了相关研究,明确了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沿程的流动规律,率先揭露出热采水平井水平段动用存在端点效应,为水平井设计和井网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水平井由于水平段动用不均,容易引起汽窜及水侵,严重制约了水平井的正常开发。本文针对水平段动用不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平井分注分采技术,实现了水平段均匀动用,改善了水平井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齐40块开发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进行研究,对汽驱合理注采参数进行优化,指导蒸汽驱开发。汽驱水平井产液量越大,相应产油量越高,同时含水率相应上升。水平井最佳产液量为100m3/d至150m3/d,推荐注汽速度为80~90m3/d。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蒸汽驱开发注汽井、生产井、观察井系列高温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高温注汽参数及吸汽剖面和产液剖面精细测试、井下干度取样测试、高温观察井温压测试、生产井井温压力剖面测试等技术,并主要针对辽河油田锦45块蒸汽驱监测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孤东油田水平井在开发生产方面主要存在水平段动用不均衡的问题。从投产的稠油水平井井温测试资料显示,80%以上的油井存在着水平段内井温差异较大的情况,针对孤东油田水平井的特点及开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减少热损失、提高水平段总体动用程度,我们开展了水平井双管注汽技术,截止到目前我厂共现场实施水平井双管注汽技术5井次,累计增产原油3257t,提高了油田产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前稠油水平井大修后因受井况限制只能采用笼统注汽方式,导致水平段油藏动用不均、蒸汽局部突进严重。小井眼水平井均匀注汽技术是利用小直径软密封阻隔器、配注器等工具,将水平段分成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注汽腔,实现了水平段均衡注汽,有效缓解了水平段动用不均的矛盾,并改善了小井眼水平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热采试井技术是用热采二参数测试仪、四参数测试仪来动态监测热采井注汽效果情况,首次在胜利油田通过应用新工艺技术对热采井从注汽到生产结束四个阶段全过程不间断动态监测.随着河口采油厂注汽井不断增加,注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井产量的高低和开发效果的好坏,针对热采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了测试工艺,使该测试项目在河口油田稠...  相似文献   

13.
陈家庄油田稠油资源丰富,但是具有层薄、油稠、出砂等特点,因此水平开采是有效的开采方式。水平井注蒸汽采油与常规竖直井注采相比,水平井射孔的井段长,油层打开程度大,因而可以用较低的驱动力提高采收率,目前在薄层稠油开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陈家庄稠油水平井开采单油层注汽井段吸汽不均匀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除了对完井方式、注汽参数、生产管柱等进行优化完善,以适应热采开发的需要外,还重点研究和推广应用了热采防砂、降低注汽压力、气体辅助吞吐等三项保障薄层稠油热采的配套增效技术,使陈家庄稠油水平井热采达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开始,特油公司开始规模实施水平井,产量规模占公司产量的40%。随着水平井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矛盾也日趋突出,水平段动用不均成为了一个普遍问题。本文从分析影响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程度的因素入手,根据实践得出实施双管注汽、三元复合吞吐、配汽器、优化水平井注汽参数及水平井与直井组合注汽是提高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稠油热采水平井水平段水平段吸汽不均、局部突进,造成水平井段动用不均匀,动用差的问题,进行了水平井两点动态调整注汽技术研究,改变传统笼统注汽方式,在内径为76ram的4 1/2"真空隔热管内下入1.9"无接箍油管,实现小环空和1.9"油管分别对水平井的A点(脚跟)和B点(脚尖)注汽,井口可以实现配汽量的动态调整.有效的改善水平段吸气状况,提高了水平段的动用程度,提高了周期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初期取得了较高的生产效果,但随着开发历程的延长,水平井因水平段吸汽不均导致水平段动用程度不均状况加剧,水平井日产水平下降,含水上升严重。水平井分段式注汽改善水平段动用程度不均的研究在国内兄弟油田取得了较好生产效果与管理经验,2015年通过引入水平井分段式注汽至2016年持续对水平井进行分段式注汽技术研究及应用,旨在提高水平井注汽效率,最终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提高整体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水平井部署不断增加,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在热采超稠油开发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增加了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油层的吸汽和供液能力,周期产油量高、油汽比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部分水平井都存在水平段动用不均的问题,因而提高水平段动用程度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洼油田洼38块下第三系沙三段深层、特稠油油藏的特点及目前蒸汽吞吐开发进入尾声的现状,利用热采数模软件,对蒸汽吞吐后转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简称SAGD)开发方式主要油藏工程参数如:生产层位、SAGD组合形式、直井与水平井水平距离、直井与水平井垂直距离、注汽直井井数、注入参数、水平井排液量进行了数模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9.
改善加密区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油藏条件及直井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制约,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开发已进入高轮递减阶段,为缓解此矛盾,开始了水平井加密井网试验,利用水平井加密原直井井网挖掘井间剩余油,以提高采收率。目前加密水平井开发规模逐渐扩大,如何改善加密水平井的蒸汽吞吐效果成为突出问题。本文以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水平井为例,研究认为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水平段流体的流动状态、油层非均质性与汽窜和水平井段长度等因素影响了加密水平井的开采效果,利用合理优化水平井注采参数、调整注汽管柱在水平段下深、高温调剖、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直井与水平井间的多井整体蒸汽吞吐等方法改善加密水平井的蒸汽吞吐效果,进而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SAGD是超稠油蒸汽吞吐开发的接替技术,2005年在曙一区杜84块馆陶油藏进行先导试验。实施过程中,先后遇到汽液界面不合理、水平段动用状况不均匀、水平井汽窜以及注采不均衡等问题。以SAGD操作理念为指导,以动态生产曲线为基础,以动态监测系统为手段,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优化调整,研究出适合馆陶油藏特点的配套动态调控方法。综合利用注汽控制、水平段均匀动用、水平井防窜以及注采平衡等调控技术,使馆陶油藏生产操作平稳,达到或超过方案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