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胜利石油磺酸盐技术特点、性能及现场应用.根据相似相容理论,开发了符合不同油水体系的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并实现了工业化,其单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2mN/m~10-3mN/m.改进后的单剂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10-4mN/m,且抗吸附和抗钙镁能力较强.在胜利油田孤岛及孤东采油厂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糠醛抽出油族组分磺酸盐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柱层析法将糠醛抽出油分离为极性不同的4个族组分a,b,c和d.以各个族组分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制备各个族组分磺酸盐.用电喷雾质谱法(ESMS)表征各个族组分磺酸盐的分子质量分布,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法表征磺酸盐的分子结构,并测定了它们的表面活性、亲水亲油平衡(HLB)值、润湿力、乳化力.结果表明,族组分b,c和d磺酸盐具有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1,339和407;族组分b和c磺酸盐分子含有1~2个芳香环,烷基侧链含有6~7个C原子,每条烷基侧链平均有2~3条支链,族组分d磺酸盐平均含有2个芳香环,烷基侧链含有12~14个C原子,每条烷基侧链平均有6~7条支链;族组分b,c和d磺酸盐均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族组分d磺酸盐的cmc和γcmc均较低,润湿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采用萃取的方法在保证石油磺酸盐产品界面张力不升高的情况下分离出未磺化油,分离后的磺酸盐产品的驱油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磊 《化学工程师》2013,27(2):43-45,54
通过溶剂萃取的方法,利用N-甲基吡咯烷酮将减二线脱蜡油切割成极性不同的8个族组分,以第1族组分为原料,氯磺酸为磺化剂合成石油磺酸盐。研究反应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且测定其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以收率为指标,第1族组分石油磺酸盐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60℃、酸油比0.36、反应时间60min、老化时间20min;第1族组分石油磺酸盐界面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基于石油磺酸盐在化学驱驱油效率方面表现出来的明显差异,利用色谱法、质谱法、重量法,多角度研究了几种驱油用石油磺酸盐样品,并对样品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样品在分子量分布、平均分子量、石油磺酸盐活性物含量、双磺酸盐所占比例、紫外吸收系数、磺酸盐脱磺产物结构组成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样品应用于不同油藏区块,其现场驱油性能表现出明显不同。为了能更加准确的对油田用石油磺酸盐样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建议从多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7.
驱油用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水溶性好、表面活性高、流变性能好、高增溶能力等优点,在三次采油中应用效果好。从磺化前合成材料的不同,探讨了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8.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磺酸盐是一类极其重要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本文从石油磺酸盐的组成、结构和当量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石油磺酸盐的分析进展,并对不同的分析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驱油用磺酸盐的工业化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重烷基苯磺酸盐和石油磺酸盐工业化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并探讨了芳基烷基磺酸盐、烷基二苯醚磺酸盐和脂肪醇(烷基酚)醚磺酸盐的研究现状与工业化前景.指出重烷基苯磺酸盐和石油磺酸盐作为三次采油的主表面活性剂,目前在工业化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产品质量不太稳定,需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芳基烷基磺酸盐和烷基二苯醚磺酸盐可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用于特殊的油藏条件,有必要尽快开发可行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脂肪醇(烷基酚)醚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原料来源丰富,分子结构可变性强,耐电解质能力强,尤其是耐钙能力强,应用领域广,极具工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的用途极其广泛,在油田工业中常用于提高采收率.本文以石油磺酸盐(PS)为主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通过表界面张力测试,筛选出合适的复配体系,探究它们的耐温抗盐性能,并对最佳配比和最佳加量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与5组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复配性能,其中PS/木质素磺酸盐和PS/烷醇酰胺复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石油磺酸盐在无碱复合驱油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系统考察了石油磺酸盐/氯化钠/聚合物体系的界面活性、油水适应性、抗吸附性能以及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体系能在较宽的石油磺酸盐浓度范围内通过调节氯化钠浓度,使复合驱体系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3m N/m;由于石油磺酸盐与原油之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石油磺酸盐/氯化钠/聚合物体系经五次吸附后,其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3mN/m;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评价结果显示,石油磺酸盐无碱体系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可比水驱采收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合成磺酸盐石油添加剂原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指出了该类添加剂的世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22,(Z1):15-18
为了克服无机碱表面活性剂驱替引发结垢的问题,使用有机碱代替无机碱,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以乙二胺(EDA)作为碱剂,与石油磺酸盐(SLPS)复配,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有机胺驱油体系,优选出的体系组成为0.20%SLPS+0.15%EDA。研究了盐对体系驱替能力的影响,当氯化钠浓度低于30 000 mg/L,氯化钙浓度低于400 mg/L时,体系能使油水最低界面张力降到10(-3) mN/m以下。考察了体系的乳化特性,随着水油体积比的减小,乳状液中值粒径逐渐变大。驱油实验表明,水驱后,该复合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了10.83%。  相似文献   

14.
石油磺酸盐驱油剂合成工艺的影响因素较多,从合成石油磺酸盐驱油剂的原料、反应器、磺化剂、操作方式以及复配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石油磺酸盐驱油剂的合成工艺,并简要分析了各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石油磺酸盐驱油剂合成工艺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磺化剂的选择以及研发新型合成反应器,此外可通过复配方法提高其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直链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驱油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所合成的各种结构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单剂及其复配体系在不同碱质量分数情况下对大庆四厂油/水界面张力情况。结果表明;对同一碳链长度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带甲基的比带乙基、异丙基和苯环上不带取代基的烷基苯磺酸盐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强;同样结构的十六碳链长的烷基苯磺酸盐又较其他碳链长度的烷基苯磺酸盐效果更优;长、短碳链的带甲基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按一定比例复配,协同效应显著;与支链烷基苯磺酸盐复配后,体系的驱油能力、抗稀释性和抗Ca^2 、Mg^2 能力明显增加。直链与支链按一定比例复配将是烷基苯磺酸盐作为驱油用主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庆化催化裂解油浆、浓硫酸为原料进行磺化反应,经氨水中和后得到石油磺酸盐。考察了不同酸油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磺化反应产物收率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磺化反应条件选取酸油比为2.5∶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 h时,可以得到性能优良的石油磺酸盐,石油磺酸盐对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降粘作用,收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7.
宿仕富 《河南化工》2009,26(3):23-24
以南阳减压废油为原料,在实验室以发烟硫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反应,制备了石油磺酸盐。通过对原料性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性能影响的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实验原料及制备的工艺条件,得到性能优良的jlcs型石油磺酸盐产品。  相似文献   

18.
室内合成了一种用于增强石油磺酸盐(KPS)性能的激活剂(D8),分子模拟软件对分子间的界面稳定性研究表明,激活剂界面稳定性优于石油磺酸盐,二者可以发生协同增效作用;激活剂以及复配体系界面性能研究表明,超低界面张力下的Na Cl和Na2CO3浓度窗口分别为0.4%5%,0.6%5%,0.6%1.2%,复配比1∶91.2%,复配比1∶99∶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界面性能,复配过程中分子间以"插层"作用实现表面活性剂间的正的协同作用,固/液界面吸附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复配体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应用该协同作用配制的最佳三元复合驱配方为:0.3%S(KPS∶D8=8∶2)+0.18%HPAM+1.2%Na2CO3,配方体系碱浓度窗口为0.6%9∶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界面性能,复配过程中分子间以"插层"作用实现表面活性剂间的正的协同作用,固/液界面吸附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复配体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应用该协同作用配制的最佳三元复合驱配方为:0.3%S(KPS∶D8=8∶2)+0.18%HPAM+1.2%Na2CO3,配方体系碱浓度窗口为0.6%1.4%,对不同原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配方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稀释性能以及乳化能力;聚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7.57%,聚驱后进行三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9.78%,该配方体系在聚驱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室内合成了一种用于增强石油磺酸盐(KPS)性能的激活剂(D8),分子模拟软件对分子间的界面稳定性研究表明,激活剂界面稳定性优于石油磺酸盐,二者可以发生协同增效作用;激活剂以及复配体系界面性能研究表明,超低界面张力下的Na Cl和Na2CO3浓度窗口分别为0.4%~5%,0.6%~1.2%,复配比1∶9~9∶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界面性能,复配过程中分子间以"插层"作用实现表面活性剂间的正的协同作用,固/液界面吸附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复配体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应用该协同作用配制的最佳三元复合驱配方为:0.3%S(KPS∶D8=8∶2)+0.18%HPAM+1.2%Na2CO3,配方体系碱浓度窗口为0.6%~1.4%,对不同原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配方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稀释性能以及乳化能力;聚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7.57%,聚驱后进行三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9.78%,该配方体系在聚驱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石油磺酸盐作为驱油过程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需求量大,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竞争力强,最具商业前景。本文主要分析了石油磺酸盐的组成、流程工艺、反应机理、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并例举了我国的生产应用实例;以及磺酸盐的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最后对石油磺酸盐的生产分析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