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众所周知,在原材料确定之后,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在保持一定流动性的条件下,要提高其强度,就须增加单方的水泥用量,这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会使混凝土的温升提高,因而对要求高强度的大体积混凝土十分不利。于是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还能不能提高?如若在这点有所突破,必能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一定会促进混凝土的技术进步。为此,在混凝土破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加强界面粘结的工艺措施研究,其中包括水泥裹砂混凝土和净浆裹石混凝土的研究。水泥裹砂虽然可使水分向界面集中的现象有所减缓,利于加强石子与水泥石的粘结,因而混凝土强度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水泥裹砂难于在石子表面形成低水灰比的净浆硬壳。因而其强度提高的幅度受到限制,且易产生波动。根据混凝土破坏机理的研究,证明石子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是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可以设 相似文献
2.
普通的混凝土搅拌工艺是将水泥、水、砂和石子共同搅拌成混凝土混合料。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水分直接润湿石子表面;在混凝土成型和静停的过程中,自由水分进一步向石子与水泥砂浆界面集中,形成石子表面的水膜层。在混凝土硬化后,由于水膜层的存在而使界面过渡层疏松多孔,削弱了石子与硬化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形成了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混凝土的多种投料工艺对比试验中,用正交设计方差分析方法优选出了最佳投料工艺——净浆裹石工艺,并着重对净浆裹石工艺增强混凝土强度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研究在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合情况下,净浆裹石混凝土的增强效果及增强机理。为便于比较,在作净浆裹石工艺试验的同时,也一并作了砂浆裹石及沿袭工艺试验。 相似文献
5.
净浆裹骨料工艺增强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混凝土的界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AEP(即净浆裹骨料)工艺的增强机理进行了探讨。观察发现,AEP工艺使混凝土粗骨料-水泥石界面的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采用AEP工艺后,粗骨料表面为定向排列的板状Ca(OH)_2结晶消失,而代之以纤维状的C-S-H凝胶,界面区密实度提高,从而使界面粘结强度提高。分析认为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是由于AEP工艺改善了混凝土的均匀性,减少了水分向粗骨料表面的集中;同时,包裹在骨料周围的净浆,有利于在界面区形成C-S-H凝胶,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使混凝土的界面结构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6.
7.
为探讨骨料裹浆厚度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并验证富勒致密配比法之可行性,采用富勒致密配比法设计了3种水胶比(mw/mb=0.28,0.32,0.40)与不同裹浆厚度(t=10,20,30 μm),共计9组混凝土配比.结果显示:利用富勒曲线为理论基础设计之骨料架构及表面积理论估算浆量方式可应用于一般混凝土设计,并可进一步符合自密实混凝土高流动性之要求;而骨料裹浆厚度愈大者,表示浆量愈多,虽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但在龄期达56 d后却是骨料裹浆厚度越小,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越佳. 相似文献
8.
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凝土的调配以及湿度的配比,对于混凝土的弹性以及抗压强度都有非常重要作用。如果混凝土内部所存在的水分过度地蒸发,水泥中所存在的水分就会因为散得很快,而影响其强度。本文主要研究粗骨料体积分数对早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和轴心抗压强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国第一台水泥裹砂(石)混凝土搅拌机于1986年12月22日在洛阳市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机械局组织了部级鉴定。这台搅拌机是由建设部长沙建筑机械研究所和洛阳震动机械厂共同研制的。水泥裹砂(石)混凝土生产工艺是国外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有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显著效果,因而受到各部门和单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钢纤维水泥净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纤维体积率大幅度变化时钢纤维水泥净浆的劈拉,抗折和抗压等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钢纤维含量对钢纤维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王崇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1989,(4)
前言目前,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喷锚支护技术已得到较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干喷作业,造成大量粉尘与回弹,恶化施工环境,已成为当前推广喷锚支护开展新奥法施工的严重障碍.干喷作业时粉尘浓度常在100mg/m~3左右,甚至高达300mg/m~3以上;拱墙平均回弹常达30%以上.日本在七十年代末研究成功S.E.C全自动喷射混凝土装置(见图1),在降低粉尘、回弹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回弹率为15-20%,粉尘浓度在8mg/m~3以下.据称由于机械设备较复杂,工艺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