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建立一个重点突出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部门,以及化石能源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CGE模型,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中碳税政策对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征收碳税,随着减排量的增加,碳税水平逐渐提高,三种化石能源的从价碳税税率逐渐提高,且煤炭的税率最高。随着二氧化碳减排放量逐渐增加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火电等能源消费量都下降,煤炭的下降比例最大,而火电下降程度不大,低碳能源消费基本保持不变。二氧化碳减排量主要任务在于煤炭能源。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实现我国碳强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7~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将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解为11种不同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各省的经济产出、人均GDP和城镇化水平等正向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各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农村人口比重、各省部门结构比重等负向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对模型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二氧化碳减排的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量数据表明,全球气温在升高、气候在变暖。本文针对目前尚未有学者对热力这一重要的CO2间接排放源报道的情况,尝试计算河南省热力CO2排放因子,约为0.127 6 tCO2/106kJ。采用河南省2000-2009年各行业终端能源数据,对河南省各行业终端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林地、绿地、耕地的碳汇能力进行测算,考察河南省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及林地、绿地、耕地的碳汇能力,并对河南省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进行分析,寻求探索河南省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煤炭行业国有重点煤矿1994年和2000年的能源消费情况、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及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能源消费CO2排放量的变化与控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世明  顾培亮  郝海 《煤炭学报》2002,27(4):412-416
通过对世界能源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数据建立其Logistic模型,然后对CO2排放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能源使用的增加而继续增长。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引入了Logistic扩展模型,研究了排放量的控制,并分析了排放量控制导致的能源消费量及消费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1992-2007年广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能源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广州市1992-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则不断下降,由1992年的4.19 t/万元减少到2007年的2.75 t/万元,年均减少率为2.28%。碳排放结构分析表明,广州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从经济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碳排放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则迅速增加。通过相关分析认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的下降则可以明显抑制碳排放量增长。因此,建议通过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强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是能源消费大省,认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对于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山西省1980~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长数据,通过Johansen检验发现两者为协整变量,且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表明第t年的GDP和第t-1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对第t年的能源消费有明显的影响。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GDP是能源消费总量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能源法律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1980~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出口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出口量每增加1%,二氧化碳排放量会增大0.3196%。提出尽可能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倡导以内需带动经济发展及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鼓励低能耗产品的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实现矿业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将我国75个典型矿业城市从生命周期和资源类型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利用2015年矿业城市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GDP)来对比不同矿业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探索不同类型矿业城市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高值城市和低值城市在空间上较为集中,且二者差距较大;成熟型的煤炭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普遍较高,成熟型的有色金属型城市或非金属矿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普遍较低;不同类型矿业城市分能源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占比情况异中有同,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要实现矿业城市的低碳发展,应紧抓高碳排的矿业城市,稳定住低碳排矿业城市,加快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生产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增长速度、消费弹性系数的基础上,利用经典的排放系数法分别计算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同时,应用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年均增长83%,其中煤炭消费占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总体下降了61%,其中“十一五”期间下降了18%。GDP增长和技术进步分别是促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CO2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建设低碳世界、低碳城市成为必由之路。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对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1998—2012年人均碳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性和影响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碳排放和GDP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92,且人均碳排放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总体上呈现出高增长态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还远远没有到达,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小幅度趋缓的"N"型,GDP增长的能耗过大,环境代价过高。为落实乌鲁木齐市"十二五"规划,实现低碳城市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乌鲁木齐市应在大力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以此来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测算碳排放效率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环节。本文以全要素的框架为基础,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法,对2005-2015年江苏省各地市的工业总产值、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能源投入和工业CO2排放量构造的面板数据做了实证分析,研究了江苏省工业CO2排放绩效。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市的工业CO2排放绩效存在着时空差异,差值最大达48.2%,绩效呈现出“苏中>苏南>苏北”的格局,连云港位居减排潜力第一位。提高江苏省工业CO2排放绩效水平,可从调整能源结构、增加科技支出、推进区域合作入手。  相似文献   

13.
钱敏  高璐 《资源与产业》1999,22(2):18-24
为能有针对性地控制工业碳排放量,本文在计算2008—2017年陕西省工业碳排放量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广义迪氏指数分析法(GDIM)对工业经济水平、能源消耗、人口规模等陕西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工业碳排放与消耗能源碳强度、工业人均碳排放量、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工业从业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与陕西省工业GDP的增长、能源消耗的增长密切相关;工业人均GDP变化引起碳排放变化的抑制效应。最后为陕西省工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VEC模型,定量研究新疆碳排放、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结果显示,新疆碳排放、能源效率、非农产值结构、非农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新疆能源效率提高存在“反弹效应”;人均GDP每增长1%,则碳排放同方向变动3.2%;非农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变迁可以有效抑制碳排放。短期内,新疆能源效率、人均GDP、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调整系数分别为0.04、-0.03、0.13及-0.11。基于研究结论,从开发新型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及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探讨新疆实现碳减排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从碳排放总量及能源强度方面,对脱钩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新疆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处于弱脱钩及扩张连接状态;各个脱钩状态下,影响CO2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来促使CO2排放强度下降是实现新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选取城镇化率、客货运周转量、人均GDP和能源强度4个指标反映湖北省人口、经济和技术水平对湖北省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首先对湖北省碳排放情况和人口城镇化比例及能源强度进行整体的分析,然后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对湖北省交通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数据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此时普通的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结果不准确,故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来消除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最后对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法两次迭代映射分解得到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系数。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客货运周转量、人均GDP和能源强度4个指标均与交通业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2000—2018年的湖北省交通业碳排放数据,使用情景分析法设定低、中、高3种碳排放情景对203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首先计算出3种不同情景下不同解释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然后将结果带入碳排放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公式中计算得出2019—2030年碳排放量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得出2030年的碳排放量在低排放情景、基准情景和高排放情景下分别为1 081.772万t、1 131.407万t和1 176.507万t。分析显示人口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交通业碳排放量影响最大,城镇化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耗强度的增强会导致能源需求量和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加大了城市交通运行压力。结合2030年前完成碳峰值的目标,将3种情景下湖北省交通业碳排放量预测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显示均完成目标达到碳排放峰值。最后针对影响碳排放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节能减排建议,以期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2007年辽宁、北京和宁夏3个样本地区出口贸易中隐含CO2排放量进行核算,分析影响出口中隐含CO2排放量的因素,并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来计算各因素对区域排放量差异的贡献值。结果表明,辽宁出口贸易中隐含CO2排放量最高,其次是北京,最后是宁夏。区域出口中隐含CO2排放量受出口总量、出口结构、直接CO2排放强度以及中间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辽宁出口贸易中隐含CO2排放量高于宁夏的原因是其出口总量较大,高于北京的原因在于出口部门中高耗能部门所占比重较高以及直接CO2排放强度较大。调整出口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是降低区域出口中隐含CO2排放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定三种情景方案,动态模拟了2020—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演变趋势。同时,以综合调控情景为基准,考察了经济、人口和能源等因素的变动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探究了碳达峰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在基准、低碳、综合调控情景下的预测碳排放峰值分别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量的1.62倍、1.33倍和1.14倍,三种情景下实现碳达峰的时间依次为2038年、2030年、2027年。同时,人均GDP增速快慢、科技投入强度大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高低、化石能源占比大小以及能源消费强度大小均对碳达峰时间具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调控情景下预测的碳达峰时间距离当前最近,碳排放峰值最小,是一种现实选择的最优方案。碳达峰最优路径的确定需要从确定适当的人均GDP增速、加大科技投入强度、降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及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