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资源再生情况不容乐观.据预测,我国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旧有色金属、200万吨废纸、100万吨废塑料、400万吨废化纤以及700万吨废玻璃、废旧电子产品等大量废弃物随垃圾丢弃而没有被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资源再生情况不容乐观。据预测,我国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旧有色金属、200万吨废纸、100万吨废塑料、400万吨废化纤以及700万吨废玻璃、废旧电子产品等大量废弃物随垃圾丢弃而没有被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2017年5月2日,商务部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56亿吨,同比增长3.7%。2016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约为5902.8亿元,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主要再生资源品种价格持续走高,同比增长14.7%。2016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四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进口3990.4万吨,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以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攀升,40年来国内各类有色金属的消费总量已达7亿吨。目前,随着国内废旧金属品种陆续达到报废周期,废旧金属物资的产生量增速加快、增量加大,将其作为"原料"分门别类回收再利用,已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航标。这类再生资源被称之为"城市矿产"。据统计,2019年国内废铝回收量为600万吨,占再生铝产业原料供应量的81.2%。在"做优增量、优化存量、提质增效"思想指导下,2019年,我国再生铜、铝、铅、锌四大品种产量达到1437万吨,与生产等量原生金属相比,全年至少节能1641万吨标煤、节水19.8亿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7.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2.1万吨,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做出了较大贡献。2020年7月1日,《再生铜铝原料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催生着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销售企业重整行囊,再踏征程!  相似文献   

5.
正商务部近日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全面反映了2019年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基本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同比增长10.2%,达3.54亿吨,回收总额约9003.8亿元,同比增长3.7%。报告称,2019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10万家,从业人员约1500万人。截至2019年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品种的回收总量约3.54亿吨,同比增长10.2%。  相似文献   

6.
正一、再生塑料行业整体情况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约为1890万吨,较2018年(1830万吨)约增加60万吨、增幅3.3%。由于中美贸易战和国际塑料原料价格持续下跌,2019年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产值约为1000亿元,产值同比2018年(1143亿元)减少12.51%。2019年中国废塑料进口总量基本忽略,但再生  相似文献   

7.
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第一批试点城市的郑州,两年来尝到了再生资源市场建设的甜头。为加强体系建设力度,郑州要求到2013年,将在市区外规划建立9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个再生资源综合力Ⅱ工利用中心,中心内建立5大系统:废钢铁及废有色金属、废轮胎、废塑料、废玻璃、废纸再生加工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一方面是国内资源极大短缺;另一方面,每年约有500万吨的废钢铁,20多万吨的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废旧电器等废弃物没有回收处理,回收率仅为40%左右,资源严重流失。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已达70多万亿吨,占用土地5亿平方米,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的现实和潜在的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资源极大短缺;另一方面,每年约有500万吨钢铁、20多万吨的废有色金属、1 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废旧电器等废弃物没有回收处理,回收率仅为40%左右,资源严重流失.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已达70多万亿吨,占用土地5亿平方米,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的现实和潜在的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0.
供求     
四会市海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公司专业从事各种废旧金属、塑胶的回收、加工、销售等业务,对废旧覆铜板、废铜、废铝、废不锈钢等废旧金属有专业的加工设备及加工车间,是国家环保部的指定再生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