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爱琴  郭丕斌  薛碧薇 《煤炭工程》2020,52(11):180-186
负责任创新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背景下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基于负责任创新理论,以煤炭产业为例,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对2012—2018年发布的煤炭产业政策进行回溯、解构,对煤炭产业政策的总体特征、配置重点、政策部门与措施的流转进行了分析,剖析现存问题,明确煤炭产业发展路径和演变规律。研究发现:①煤炭产业政策价值和制度维度导向优先于技术维度导向。负责任创新理念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注意力配置不均衡|②政策关注较多的是创新质量、管理和安全问题,但对文化、诚信、科技伦理、公众满意、公正等方面多显不足。研究有助于了解政府在产业创新政策中的注意力配置全貌与关注重点,为地方政府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相关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面对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存在的滞后于不足,本文从地质资料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机制的优化方面提出对策;就地质资料现代化程度低的问题,从地质资料的管理体系,数据资源的整合,信息化平台的集成,信息服务体系的集群,集群化产业化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采用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完成管理体系+数据整合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实现管理与服务体制由公益向公益+战略性的创新转变,为市场化体系奠定基础;就地质资料服务效率低,普及率不广不广的问题从服务机制创新方面分析对应策略,结合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化实践,实现管理政策向服务政策的创新转变;最后,总结以往管理与服务工作,采用各种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创新,进行体制机制的转化,为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提供科技新动能,以科技赋能促进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为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3.
李绪国 《中国煤炭》2013,39(8):36-38,76
为了提升煤炭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和支柱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结合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科学的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地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人才、装备、资金投入、机制体制、创新平台等。本文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对地勘行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人才水平、专利情况和管理创新等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汇总分析了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骆英 《资源与产业》2015,17(1):6-10
根据贵州省第二次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源清查资料汇编数据、贵州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数据以及六盘水市统计年鉴,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的科技活动投入的经费、人员及产出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六盘水市作为新型资源型城市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自主创新意识薄弱,过分追求短期效应;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科技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因此,建议六盘水市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大力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投入,建立自主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有色金属行业存在着准入门槛偏低,企业规模偏小,资源开采无序,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尖锐,产业结构失衡和技术水平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策不到位、不协调;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与设备落后,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匮乏;企业粗放型经营管理,缺少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行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知识联盟和技术联盟.实现技术和管理的集成,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增强参与国际市场资源竞争能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有色金属行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产煤大省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至关重要,而区域创新能力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以及创新的经济效益这5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年产煤量过亿吨的9个省份进行了评价,并利用蛛网图从综合指标和产煤大省两个视角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其存在差距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9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可分为较强、一般、较弱三类,山东为较强,河南、安徽、陕西为一般,内蒙古、山西、云南、新疆、贵州为较弱;此外,各产煤大省在提高其区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面各有侧重,区域创新能力较弱的产煤大省需要立足于省情,加大科技投入、对外贸易以及发展特色非煤产业等方面的力度,以求突破"资源诅咒"的限制,实现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模式及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系统建立的相关问题.首先,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其次,建立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创新系统,并研究了创新系统的实现途径;最后,确定了充分发挥创新系统的相关政策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试论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大学生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要提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塑造高校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对于促进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废金属供应保障能力,支持重点工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依托创新战略联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对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与经济“三方掣肘”的可行路径。文章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采用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4-2014年区域生态创新效率值及其增长指数,并分解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增长指数,构建面板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生态创新效率的异质性及影响机制,得出:1)东、中、西部区域生态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区域生态创新效率与生态技术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区域生态创新效率提升主要取决于技术效率增长,而在技术进步、规模创新效率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外市场需求、产学研合作程度对生态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的市场竞争状况、产业转移、创新驱动因素起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制、市场竞争状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促进生态创新效率跃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须在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同时,控制节能减排。文章将“工业三废”放入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体系中,采用非期望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9—2015年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以此为基础,引入空间杜宾模型重点分析若干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逐年上升之势,整体水平偏低,东、中、西、东北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该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空间扩散效应,地区间技术交流成效显著;3)政府科技支持、技术转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该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直接效应,而技术转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该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环境规制、绿色创新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取环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三重红利”,已成为当今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3种权重矩阵下比较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测算出主要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并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是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在3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均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其中环境规制强度在地理距离矩阵下每增加1%,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将提高0 065%;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表现最为显著,影响系数达到0 066。2)从溢出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能够直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绿色创新则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倒逼推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3)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在东部、中部地区作用并不明显;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驱动作用则呈现出西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东部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区应努力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积极推动高污染企业的产业转型,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和实施地区差异化政策,以避免“污染避难所效应”式的产业转移,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升环境效率是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讨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区域,利用Undesirable-SBM模型及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测度了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环境效率及产业集聚水平,结合能源消耗结构、城镇化、科技水平等关联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环境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效率值在研究期间总体偏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环境效率值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结论与其产业集聚水平相契合,东部产业集聚水平最高,西部产业集聚水平最低,中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环境效率与关联变量皆通过了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环境效率对产业集聚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距,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高限效应”已经显现,进一步产业集聚将阻碍该地区环境效率的提高,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产业集聚有助于该地区环境效率的改善,因为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能源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集聚所带来的交易成本、运输成本降低,使得企业有更富足的资金投入污染物处理中,同时产业聚集带来扩散效应,使得能源节约效应开始显现;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改善以一次能源消耗为主的局面,从而减少高耗能资源的消耗,提高环境效率;5)科技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能显著提高其环境效率值,在中西部地区则并不明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驱动环境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申蓓  钱晨 《资源与产业》2019,184(5):63-69
科学合理的碳排放责任核算与碳排放权分配是电力行业碳排放权市场建立的基础。考虑到省际存在大量电力调配,本文从生产者责任、消费者责任以及基于受益原则的共担责任三种角度核算了我国30个省域电力行业碳排放责任,并将共担责任下的核算结果应用到基于世袭制、平等主义、可行支付能力原则的综合加权碳排放权分配模型中。核算与分配结果表明:1)不同的核算方法下各省域电力行业碳排放责任存在明显差异。总体上,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者责任低于消费者责任,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者责任高于消费者责任,共担责任平衡了前两种责任之间的差异。2)在综合加权分配模型下,我国八个省域电力碳排放值须在2017-2020年期间率先达到峰值并降至2016年碳排放水平之下。此外,根据2020年各省域电力碳排放权分配额度与碳排放预测值的对比差异,我国东部沿海以及西北地区共九个省域202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权分配不足,需进行碳排放权贸易或采取相应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2003-2013年中国70个重点城市的水资源空间匹配及其变迁,发现了研究期间东、中、西部城市截然不同的水资源空间匹配演变路径,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受人口和经济集聚影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水资源空间匹配下降,尤其以西部地区显著;东北城市人口和经济的水资源空间匹配指数先降后增,显示从水资源空间匹配角度,东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波动早有征兆。基于二阶段动态广义矩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动机与潜力、发展水平都会影响水资源空间匹配。从优化空间匹配视角,放松人口流动管制,促进人口与经济同向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综合测算,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作用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从纵向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效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从横向区域对比来看,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也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的地区;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综合测算,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作用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从纵向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效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从横向区域对比来看,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东部地区也是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的地区;技术进步在金融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对稀土矿产资源最优开采和征税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走出贫困化增长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稀土行业的特点,论文基于Hotelling模型提供了一个分析中国稀土市场的框架,建立了最优开采量和稀土价格的数理模型,说明了稀土净价格变化、环境污染对于最优产量和价格路径的影响。利用现有的市场数据,论文对未来的稀土供应量和价格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各种税制的效率和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在中国资源储量固定的条件下,假设稀土新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中国稀土的最优产量长期维持在13万t/a,最优现期价格在19万元/t,并随时间稳步上升。目前国内生产配额和最优产量比较接近,但是价格明显低于最优价格。2)不考虑新的市场需求,仅考虑环境治理成本,稀土的最优产量长期维持在22万t/a,环境治理成本逐渐上升至最高100亿元/a之后逐渐下降。稀土生产的污染程度越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越弱,最优产量相应降低,资源耗尽的时间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ML指数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最后通过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整体效率偏低,有较大进步空间;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格局;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贡献的结果;产业结构、区域开放程度和教育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强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