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2.
依据GB/T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从滴定体积、标准溶液浓度、移取体积和滴定的时间、温度,对检测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类和量化,系统地评定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法规FDA 21CFR177.2600《重复使用的橡胶制品》,对与食品接触的重复使用的橡胶制品进行正乙烷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测试,分析方法测试过程中最初7 h提取物及接下去萃取2 h提取物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评估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值。  相似文献   

4.
总迁移量和特定迁移量是评判接触食品塑料材料卫生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与欧盟在食品包装塑料材料的总迁移量和特定迁移量测量方法以及标准上的区别,并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三乙醇胺迁移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方法。食品接触材料浸泡液以氨基柱BEH Amide(50 mm×2.1 mm,1.7μm)作为分离色谱柱,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三乙醇胺在5.0~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可达1.0和5.0μg/kg。在低、中、高3个水平加标浓度下的回收率为97.6%~10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7%,本方法简单方便、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满足相关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6.
纸质食品接触材料中甲醛与残留化学物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比分析了2种不同纸包装材料与常温水、热水、4%乙酸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浸泡条件下,包装中甲醛及总物质的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甲醛迁移与化学残留物总迁移量的大小受各种浸泡条件影响是一致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介质温度时间。采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浸泡液中甲醛含量,该法对甲醛检测线性范围为:0~2 ug/mL,相关系数达到0.9990,检测限量为0.07 ug/mL,回收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正丁醇迁移量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采用水、4%(体积分数)乙酸水溶液、1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5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9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和橄榄油作为食品模拟物,不同类型食品接触材料在不同迁移条件下的进行迁移试验。浸泡液在顶空70℃下平衡40 min后进样,采用INNOWAX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在优化的条件下,橄榄油模拟液中正丁醇在0.01~0.5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为0.01 mg/kg,其他5种模拟液中正丁醇在0.01~0.5mg/L线性良好,r均大于0.999 5,检出限为0.01 mg/L。在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0%~110%之间。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正丁醇迁移量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8.
从电商平台上选购7批次食品接触用一次性丁腈手套作为样品,按照GB 4806.11-2016和GB 31604.8-2016所述方法,分别以4% 乙酸、20% 乙醇、50% 乙醇为模拟物,测定丁腈手套在不同迁移时间和迁移方式下的总迁移量.结果表明,在40℃、2h的条件下仅有2批次合格,合格率为28.6%,总迁移量随时间延...  相似文献   

9.
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市售的6种食品接触用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1#~6#)材质进行鉴别,测试了其在不同浸泡条件下的总迁移量,并对部分样品的蒸发残渣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与4#样品材质定性结果与其标注材质不一致;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总迁移量远大于传统聚乙烯(PE)塑料购物袋,2#~6#样品在4 %(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模拟液中浸泡及1#~6#样品在95 %乙醇模拟液中浸泡时的总迁移量均超过限量要求(10 mg/dm2),说明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直接接触食品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风险;样品中的PBAT能在95 %乙醇中溶解;样品中掺杂的CaCO3在4 %乙酸模拟液中出现了大量迁移,这是由于CaCO3本体发生迁移及CaCO3与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了乙酸钙;淀粉(ST)颗粒在水中会发生糊化脱落,而乙酸进入ST颗粒中会破坏ST的分子结构,导致掺杂ST的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总迁移量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0.
依据GB 8372-2008的方法,对牙膏中的总氟量进行了测定,对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取置信概率P=95%,包含因子K=2,得总氟的质量分数的扩展不确定度V(w总氟)=0.004%.各不确定度分量中,重复性、回收率和移液管体积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着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董菁 《安徽化工》2011,37(4):83-85
对面制食品中铝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价。采用《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T5009.182-2003中的方法,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其中工作曲线拟合对测量不确定度影响较小,可忽略。当样品中铝含量在4.69mg/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4 mg/kg。测量结果可表示为A(lmg/kg)=4.69±0.14,K=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食品接触制品水基模拟物中环氧氯丙烷的迁移量,过程简单高效。选择与待测物性状相近的环氧己烷作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可以消除一些操作过程、仪器等因素的影响,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比较外标法和内标法的回收率、精密度,结果显示采用外标法回收率为80.4%~92.3%,内标法回收率为89.5%~101.1%,同时内标法精密度更高。采用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内标法检出限为0.002 mg/kg,达到欧盟对食品接触制品模拟物中环氧氯丙烷迁移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周绮婷 《广东化工》2014,(9):224-225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2012)对采用偶氮分光光度法(CJ/T 51-2004 14)测定样品中苯胺的实验过程中可能引入的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评定,经合成得到了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周郑  闻向东 《广州化工》2014,(23):158-160
根据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磷含量检验方法规定的测量程序,建立了测量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各分量产生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评估,对一个铁矿石试样中磷量的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比较了他们不确定度的大小,当磷平均含量为0.0543%时,求得其置信区间为[0.0533,0.0553](k=2)。  相似文献   

15.
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三氯生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亮 《广东化工》2012,39(6):211-212
分析了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三氯生含量的检测过程,建立了该方法的定量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不确定度计算公式,找出了该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计算了公式中各个变量的不确定度,最后计算出了检测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6.
高小兰  蚁乐洲  刘伟红 《广东化工》2014,(11):207-208,212
文章评定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三类纺织品服装的游离甲醛限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建立纺织品甲醛含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不确定度的各个分量[1]。按GB/T 2912.1-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甲醛(水萃取法)》测定了三类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0 mg/kg、4.0 mg/kg、13.0 mg/kg。当样品甲醛的含量在限量附近时,用不确定度校正后的结果更可靠和准确。  相似文献   

17.
撞击法测定空气中落菌数的不确定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传海  葛嘉妮  尹群 《广东化工》2012,39(13):135-136
文章使用细菌总数的对数值进行统计处理的方法评估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的不确定度,从而确定了该测量方法的置信度和准确性,使测量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陈妍 《广东化工》2014,(2):115-116,104
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获得的结果的不确定度程度,是对于误差分析中较好的理解和阐述。文章以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总磷含量的测定为例,根据其实验过程的操作步骤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对其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量化了影响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求出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最后得评定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