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前言 国家已发布了鲜牛肉中汞的允许量标准,但对镉的允许量尚无规定。近年来随着肉类出口量的增加,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外商均提出了对镉、汞的限量要求。为了摸清本地牛肉中汞、镉底值,提高出口食品的合格率,我们对本地牛肉进行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部分经济海产食品中的砷、铅、镉、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产动物(干品)中总砷含量为1.29~27.76mg/kg,无机砷含量为零,铅含量为0.22~9.90mg/kg,镉含量为0~11.83mg/kg,汞的含量为0~3.04ng/kg;海藻(干品)中总砷含量较高,46.68~101.88mg/Kg,除羊栖菜外,其它海藻的无机砷含量为零.铅含量为6.13~18.31mg/kg,镉含量为1.97~12.05mg/kg,汞含量为0~5.17ng/kg.虽然个别样品重金属含量高于国家标准,但总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吉林省市售6种干制食用菌安全性,幵研究榛蘑中重釐属镉的含量。方法 对购买的样品采用微波消解法迚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和镉的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砷和总汞的含量。结果 161批干制食用菌的平均含量顺序为PbAsCdHg,超标率为3.1%。2018年检测22批榛蘑中5批镉超标, 2016年检测13批榛蘑中1批镉超标。结论 我省市售食用菌木耳、香菇、猴头菇、滑子蘑、黄蘑、榛蘑重釐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污染物限量标准,符合安全性要求。榛蘑中镉含量偏高,应对超标食用菌加强监测,对超标地区严格监管以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是味鲜、低热量、高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健康食品,野生食用菌更是食物中的珍品。环境镉、铅、汞、砷污染日益严重,通过食物链并经口摄食是人体对环境中有害污染物最主要的暴露途径,所以食品中污染的镉、铅、汞、砷被认为是典型有毒元素。与维管植物相比,大型真菌对生长环境中的金属和类金属等矿质元素具有更强的吸收和富集性能,包括镉、铅、汞、砷。对食用菌中镉、铅、汞、砷的含量水平,在菌体中各部位的分布及其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特别关注了野生食用蘑菇中镉、铅、汞、砷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改善生产环境、改革栽培技术等,市售人工栽培食用菌在镉、铅、汞、砷的污染问题上有所控制,按照相关标准抽检合格率较高,基本能够保证质量安全。但是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复杂,生长过程可控性差,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和食用安全风险评价,开发野生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汞、砷作为典型的有毒元素被认为是环境中比较严重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与维管植物相比,大型真菌对一些特定的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具有更强的富集能力,包括毒性元素汞、砷等。本文主要对食用菌中汞和砷元素含量水平、在菌体各部位的分布、生物富集及其健康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特别关注了野生食用蘑菇中汞和砷的研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直接进样测汞法在谷物中的检测效果进行适用性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进样测汞法对小麦、玉米、稻谷等粮食样品进行检测,并对该方法的检出限、准确性、稳定性以及加标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 当称样量为0.1 g时,小麦、玉米、稻谷样品中汞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70、0.075、0.085 μg/kg,均小于0.2 μg/kg;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39.42 μg/kg,在指定值范围内;汞的重复性检测,相对标准偏差在5%以内,满足汞检测的稳定性要求;汞的加标回收率为92.2%~101.4%。结论 与传统的汞分析方法相比,直接进样测汞法具有操作步骤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快速、准确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粮食中汞含量快速检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绍兴地区不同人群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摄入量,评估绍兴地区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安全性。方法对绍兴地区食品中铅、镉和总汞含量进行监测,结合2008年绍兴市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结果,对绍兴地区不同人群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膳食中铅的每周平均暴露量为5.26~13.1μg/kg BW,占原PTWI的21.0%~52.4%,全人群膳食中铅的平均暴露限值(MOE)为1.02;镉的每月平均暴露量为16.0~39.4μg/kg BW,占PTMI的64.0%~157.6%,2~6岁和7~17岁年龄组男性、2~6岁年龄组女性膳食中镉暴露水平均超过了PTMI限值(25μg/kg BW);总汞的每周平均暴露量为0.67~2.02μg/kg BW,占PTWI的16.8%~50.5%。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主要来源均为米及其制品和鱼虾类食品。结论绍兴地区居民膳食中总汞暴露水平是安全的,但膳食中铅和镉暴露水平较高,尤其是18岁以下人群,需加强相关食品中铅和镉的监测及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食品中铅、镉、总汞的污染水平,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进行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按照201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计划,结合内蒙古地区地产食品种类及分布特点,采集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的本地产食品样品,采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方法对样品中铅、镉、总汞进行检测,按照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共采集8类食品,其中监测铅含量的有效样品为4 212份,检出率为32.72%(1 378/4 212),超标率为0.76%(32/4 212),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超标率为7.37%(14/190);监测镉含量的有效样品为4 173份,检出率为54.18%(2 261/4 173),超标率为0.58%(24/4 173),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及肉与肉制品,超标率分别为3.68%(7/190)、2.06%(9/437)及1.15%(6/524);监测总汞含量的有效样品为4 217份,检出率为32.68%(1 378/4 217),超标率为0.50%(21/4 217),超标食品主要为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及蔬菜,超标率分别为3.68%(7/190)与1.01%(11/1 088)。结论 内蒙古地区生产的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 、水产动物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蔬菜中存在重金属污染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了解内蒙古地区食品中铅、镉、汞(总)的污染水平,为建立内蒙古地区食品重金属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食品中重金属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计划,结合内蒙古地区地产食品种类及分布特点,采集内蒙古地区中部、东部及西部5个地区的食品样本,按照GB 5009.12—2010《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及GB/T 5009.17—2003《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测定》方法对样品中铅、镉、汞(总)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7类食品1654份样品。其中,监测铅含量的有效样品1610份,总体检出率33.40%,总体超标率1.62%,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蔬菜、蛋与蛋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以及食用菌,超标率分别为5.16%、2.21%、2.20%和2.01%;监测镉的有效样品1607份,总体检出率48.60%,总体超标率1.74%。超标的食品类别主要为食用菌、蔬菜及蛋和蛋制品,超标率分别为10.20%、5.41%和4.97%;监测汞(总)含量的有效样品1531份,总体检出率37.30%,总体超标率2.08%。超标食品主要为食用菌、乳及乳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超标率分别为20.13%、7.02%和1.20%。结论 内蒙古地区生产的食用菌(以鲜食用菌计)、蔬菜、蛋及蛋制品、粮食及粮食制品、乳及乳制品中存在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香菇子实体及其栽培基质中的重金属镉含量,初步确定香菇中重金属镉的风险等级,并估算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香菇中镉的富集系数。方法通过随机及定点方式采集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重金属镉的测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的风险矩阵方法进行镉风险等级分析。结果香菇子实体及栽培基质中镉的含量范围分别为:鲜品:N.D.~0.83 mg/kg,干品:0.11~1.9 mg/kg,栽培基质:N.D.~0.29 mg/kg。香菇中重金属镉的风险等级为中风险。自然生长状态下,香菇子实体中镉的平均含量约为拌料中的4.6倍。结论香菇中的镉来自于栽培基质,自然生长状态下富集系数约为4.6,栽培者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栽培料中的重金属限量来控制子实体中的镉含量。风险矩阵方法对香菇中重金属镉风险等级的评价结果为中风险,为质量安全管理和科学消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热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食用菌中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电热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食用菌中汞的方法,该方法汞的检出限为0.079ng(3σ),加标回收率为91.5%~104.6%。该方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照,不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为食用菌产品汞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对分析中可能出现的共存元素干扰以及样品取样量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对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和原因分析以及提出了在食用菌栽培中有效控制汞含量水平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闫文杰  段昊  吕燕妮  马爱进 《食品科学》2020,41(21):296-302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等活性成分,但由于种属、产地、气候环境、栽培方式、生产加工等因素的差异,其功效成分及含量不同,使食用菌原料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因此,对食用菌的生产加工、有效利用及功效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食用菌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是集营养和保健于一身的优质食品原料,在保健食品和医药等领域显现出广阔的研究前景与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阐述了食用菌类原料在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合规性依据、应用现状、保健功能等,并结合国际上食用菌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对我国食用菌在保健食品研发中的启示,以期为食用菌类原料的深度发掘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键  赵敏  宋力  魏洪福  孙培龙 《食品科学》2004,25(9):132-134
本文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几种不同的食用菌发酵过程中总糖、氨基氮、pH、菌丝干重等参数变化,以及发酵液中营养成分分析,并进行比较,为食用菌发酵过程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担子菌纲8种真菌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 8种担子菌纲真菌的蛋白质、脂肪、多糖、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质量分数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结果表明 :8种真菌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 ,除金耳、猪苓外 ,其余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均在 2 0 %以上 ,最高的达 3 8.84 % .脂肪的质量分数低 ,且变化不大 ,在 1 .4 4 %~ 3 .82 %之间 .氨基酸质量分数为 7.0 3 %~ 3 5.1 1 % ,均含有 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且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2 9.1 8%~ 50 .0 7% .真菌的多糖质量分数在 0 .4 8%~ 0 .87%之间 .8种真菌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其中灵芝、金针菇、竹荪、香菇和金耳分别含有较高的锗、锌、铬、钙和铁 .8种真菌含有大量的VB1、VB2 、VB6 、VB12 和VE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米豆腐中铅、砷、汞、镉、铬5种有害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超纯水定容,以锗、铟、铋为内标物质,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铅、砷、汞、镉、铬。结果铅、砷、汞、镉、铬回收率分别为83.2%~92.5%、85.3%~93.2%、83.5%~95.2%、85.7%~94.0%、81.7%~96.0%,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3.7%、2.3%、3.1%、2.9%、3.9%。5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n=6)在0.9997~1.000。结论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参数,可用于米豆腐中铅、砷、汞、镉、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菌中8?种烟碱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食用菌经粉碎、提取和净化后,进入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系统,经HILIC色谱柱分离,利用0.1%甲酸-10?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20∶80,V/V)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在优化条件下8?种烟碱类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方法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在0.012~0.12?μg/kg和0.004~0.04?μg/kg之间,方法的回收率在78.7%~107.8%之间,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1.8%~10.3%和2.8%~11.1%之间,基质效应为81.5%~106.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完全满足对食用菌中尼古丁等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运用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所采集的各类居民日常食品中的铅、镉、砷、汞检测数据,评估广东省居民膳食中铅、镉、砷、汞的人群健康暴露情况。方法测定广东22市各类食品中的铅、镉、砷、汞含量,计算居民铅的暴露边界比,镉的每月摄入量,砷、汞的每周摄入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各类食品中铅、镉、砷、汞的总体均值分别为0.140、0.118、0.320、0.018 mg/kg,18岁以下未成年人群,铅的暴露边界比(MOE)值为0.35~13.76;18岁以上成年人群,铅的MOE值为1.83~89.57,镉的每月摄入量为0.02~20.28μg/kg.bw,占镉暂定每月可耐受摄人量的0.08%~81.1%。各人群大米中镉的EMI值为11.47~20.28μg/kg·bw,占镉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的45.9%~81.1%;砷的EWI值为0.2~10.4μg/kg·bw,占PTWI的1.3%~69%;汞的EWI值为0.01~1.29μg/kg·bw,占PTWI的0.25%~32.2%。结论广东省居民膳食中铅、镉、砷、汞污染的暴露情况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来说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其中大米的镉、蔬菜中的铅暴露却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选择C-18H质子单峰作为麦角固醇的目标定量特征峰,氘代氯仿作为溶剂、吡嗪作为内标物,建立3 种食用菌麦角固醇的定量检测方法。通过优化采样参数、采集时间、扫描次数和弛豫延迟时间核磁检测条件,确定δ 0.63处的质子单峰C-18H作为麦角固醇的目标定量特征峰;经方法学评价,在0.55~5.30 mg/mg范围内,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7,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1 8 mg/mL与0.045 0 m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491 9%,方法的精密度与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食用菌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专属性,表明建立的方法对3 种食用菌中麦角固醇定量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灵芝(菌种)、油菜蜂花粉(主要氮源)、油菜蜂蜜(主要碳源)三种传统保健食品作为原料,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将获得的发酵液进行调配,以期制备一种营养丰富的发酵型食用菌饮料,并可解决蜂花粉深加工时破壁难的问题。本文将发酵液与柠檬酸、蔗糖和稳定剂进行调配,经抽滤、罐装、杀菌制得饮料成品。同时对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和花粉破壁率及饮料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酵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发酵液35%,蔗糖14%,柠檬酸0.26%,CMC的添加量为0.15%。发酵液中多糖的含量为25.74 mg/mL,蛋白质的含量为0.79 mg/mL,花粉破壁率为72.94%。本研究制得的食用菌饮料,天然美味,营养丰富,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利用醋糟培养食用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食醋生产企业处理醋糟及现代农业载培食用菌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研究了以醋糟为主要原料载培食用菌,通过试验培养温度和培养料的pH值对平菇、蘑菇、金针菇和猴头菇等食用菌的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醋糟栽培食用菌,可使醋糟变废为宝,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食用菌的载培,并为食醋酿造生产企业处理醋糟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