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处理时间对铝铜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间接挤压铸造得到的铝铜合金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可以发现,9h的固溶时间可以得到最佳的固溶效果,且韧性最好,伸长率为20%;固溶之后15h的时效处理,σb=465MPa,硬度为124.5HB。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粉末冶金铝铜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纯铝和氧化铜粉末为原料,运用热等静压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粉末冶金铝铜合金(Al-4.5%Cu)。研究了固溶和时效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讨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铝铜合金组织均匀、致密,固溶+时效处理使合金硬度、强度明显提高,塑性和韧性略有下降。经过550℃×11 h固溶+150℃×46 h时效处理,合金的维氏硬度HV为1300 MPa,抗拉强度σb为328 MPa,冲击韧性αk为72.85 kJ.m-2,伸长率δ为6.63%。  相似文献   

3.
镉对铸造铝铜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ZL201A合金中加入微量元素镉,合金的强度随着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0.3%左右达到峰值;镉量再增加,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合金热处理后精细结构为。微量的镉在合金基体中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热处理对铸造铝锂铜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铸造铝锂铜合金热处理采用(525+3)℃×(0.5~1)h固溶(水冷)+190℃×(8~16)h时效,固溶时效处理后可以得到理想的力学性能(Rm=482~ 523 MPa、A≥5.6%、硬度78 HRB).铸态铝锂铜合金组织的晶粒粗大,以柱状晶居多,晶界偏析严重,而固溶时效后铝锂合金的组织均匀,析出相能够弥散分布,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铜合金模具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研制的新型铜合金模具材料(Cu-14Al-X)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固溶时效处理对铜合金模具材料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固溶时效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铜合金模具材料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其中时效时间对铜合金模具材料硬度的影响较大。在600℃时效处理时,随时效时间从2h增加到5h,硬度明显提高,5h后达到最高值48.2HRC。硬化的原因是时效过程中γ2相和k相的弥散折出。  相似文献   

6.
采用立式离心铸造的方法,制备了铝铜合金铸件。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室温拉伸、压缩性能测试,研究了人工时效处理对铝铜合金铸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试样的抗拉强度、抗拉屈服强度、抗压强度、压缩屈服强度以及显微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60℃时效5 h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抗压强度达到241 MPa,显微硬度为108 HV,铸件的伸长率却发生相反的变化;力学性能呈现上述规律是由于显微组织发生相应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混合稀土对改善铝铜合金铸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研究混合稀土变质后铸造性能的变化,得出了Al-4.5%Cu合金流动性,线收缩率,热裂倾向,缩松及夹杂物等随稀土加入量的变化规律,知获得最佳综合铸造性能的最佳混合稀土加入量为0.2%,对混合土变质后的Al-4.5%Cu合金铸造性能的改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合稀土之所以能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是因为改变了合金的凝固结晶特性,并使合金获得了净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K2TiF6细化处理和热处理对高强度铸造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铸造铝铜合金的未细化处理的铸态组织为α(Al)固溶体和在晶界分布的θ(Al2Cu)及T(Al12CuMn2)相,α(Al)相组织粗大。加入一定量的K2TiF6可以细化试验材料铸态组织,使粗大的α(Al)枝晶变小,减小α枝晶尺寸,改善力学性能。加入1.0%K2TiF6细化处理细化效果较好,530℃固溶,175℃时效处理,获得的拉伸强度最高为386MPa。不同含量的K2TiF6细化处理的试样,固溶及时效处理后其组织均为α(Al)固溶体及其晶内弥散分布的θ相和T相,晶界处残留有未完全溶解的T相,组织中α(Al)晶界出现无析出带。  相似文献   

9.
对爆炸焊接方法制备的铝/镁合金复合板进行不同温度的后续退火处理。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对复合板接合界面的扩散层成分、物相以及组织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板接合界面镁铝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的厚度呈增大的趋势;扩散层由两层组成,分别为靠近镁合金一侧的Mg_(17)Al_(12)相金属间化合物层和靠近铝合金一侧的Mg_2Al_3相金属间化合物层;Mg_(17)Al_(12)相扩散层的组织形貌呈现柱状晶形态,而Mg_2Al_3相扩散层呈现细小的等轴晶形态。对复合板进行拉伸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伸长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退火铝/镁合金复合板的失效断裂路径为沿着Mg_(17)Al_(12)相扩散层及Mg_2Al_3相扩散层的接合界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对铝硅合金与铝铜合金流动性、热裂倾向等铸造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了铝铜合金铸造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凝固过程的不同,同ZLAlSi7Cu2MgA合金相比,ZL205A合金流动性较差;合金元素Zr使ZL205A热裂倾向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固溶处理复合人工时效热处理对所设计的高锌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合金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弥散析出的强化相Ф相(Al2Mg5Zn2)和τ相Mg32(Al,Zn)49提高了高锌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提高了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以及显微硬度测定、浸渍腐蚀和冲刷腐蚀试验等方法研究了Ni-W-P三元合金镀层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镀层硬度、耐蚀性和冲刷腐蚀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王久亮 《热加工工艺》2006,35(10):16-18
研究了不同形变与热处理工艺对多元Cu-Cr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有显著的时效强化特性,强化相为Cr,当合金经65%变形再经500℃×4 h时效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变形能降低合金的冲击韧度,而时效处理对合金的冲击韧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形变与热处理工艺对多元Cu-Cr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有显著的时效强化特性,强化相为Cr,当合金经65%变形再经500℃×4h时效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变形能降低合金的冲击韧度,而时效处理对合金的冲击韧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对改进型BT25y钛合金棒材固溶、时效热处理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型BT25y钛合金强化热处理的固溶温度为900~945℃,时效温度为530~550℃,在该工艺范围内处理,可获得均匀α+β等轴组织,且组织性能匹配较好,各项拉伸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工程应用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对Cu-Cr合金接头铸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热处理对Cu-Cr合金接头铸件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Ni-P alloy iswidespread due to the unique physical,chemical and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materials'11.And moreand more emphasize were laid on the study of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amorphous Ni-P alloybecause of its unique corrosion resistance.However,the detail reports about the relation of heat treatmenttime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morphousNi-P alloy are rare.In this article,the influences of heattreatment time on the structure and t…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GH4698盘件后续热处理对盘件显微组织和蠕变性能影响研究以及GH4698盘件标准热处理下750 ℃的全阶段蠕变行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GH4698盘件标准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由晶内两种尺寸的球状γ'相和碳化物组成.增加第四段热处理后,显微组织有所变化,晶内小γ'相尺寸有所增加,晶界γ'相贫化区的宽度明显减小,晶界颗粒状碳化物析出更加完善.四段热处理后对GH4698盘件在750 ℃/382 MPa下的蠕变极限有利.GH4698合金750 ℃全蠕变曲线以及俄原型机盘件蠕变性能对比表明,GH4698合金在750 ℃稳态蠕变阶段较短,盘锻件的显微组织和晶粒度的不均匀会造成蠕变性能较大波动,合理的蠕变性能验收条件应为700 ℃/412 MPa/100 h下残余应变≤0.2%.  相似文献   

19.
李斌 《表面技术》1989,(3):11-16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电刷镀Fe-Ni合金镀层为层状组织;获得了HV_(50)940左右的硬化层:重点研究低温热处理对镀层组织和性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引起300℃硬度升高的原因,分析得出导致镀层硬化的因素是晶化强化和弥散析出强化,晶化过程是以亚稳相的形成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