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萌 《玩电脑》2005,(4):45-46
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正式施行了。它首次赋予电子签名与文本签名同等法律效力。并明确电子认证服务市场准入制度。保障电子交易的安全。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业开始采用电子办公系统。享受互联网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快捷与高效。但是。如何保证传送的公文不被篡改?如何确认发文者的身份?如何控制审批者的权限7这都是传统的电子办公系统所面临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电子签名技术得到解决。而且,法律的实施进一步保证了这些技术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本来应该对电子商务行业来说属于重大"利好"的事情,市场上却波澜不惊,究竟是其中缺乏商机,还是人们始终对"洛阳纸贵"有着永久的怀念?但不管怎样,电子签名至少已经从"怀胎十月"进展到蹒跚学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针对电子商务的《电子签名法》却使电子保单、网络银行成为兴起的热点,甚至连潘石屹也要来过一把电子签名的瘾。但国内已经存在的大大小小上百家的CA认证机构,如何进行规范还是给发展电子签名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难题。虽然国有国策,家有家规,但仅仅靠并非细致的《电子签名法》显然并不能完成任务。尽管如此,"告别纸上谈兵"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电子签名所搅起的这波浪潮,注定会改变传统商业习惯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3.
彭文波 《微电脑世界》2002,(21):102-104,108
目前,数字证书的使用日渐普遍,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业用户开始建立网络化的办公系统,并通过网络实现公文的传输。但是,如何保证公文传送期间不被篡改?如何确认发件者的身份?如何控制审批者的权限?这都是电子办公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数字证书正可以在这些方面为您解除后顾之忧。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免费的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软件的使用方法,帮助您充分掌握文档电子签名的使用技巧,从而切实体会到数字证书的先进功能。  相似文献   

4.
网络声音     
2000年10月份电子签名法案将生效,媒体充斥着各家公司对此的各项计划。但是法律获得通过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项成熟、广为人所接受的技术。当然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isignOnline inc.和onSign.com都在大吹特吹他们的签名技术是如何高效安全。 但是顾客们准备好在网上签名了吗? Jupiter Communications分析员Rob Sterling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说服人们来使用电子签名。应用技术如Napster在一个月之内就可以出炉,但是要想让电子签名风行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然法律的通过有助于这一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来应该对电子商务行业来说属于重大“利好”的事情,市场上却波澜不惊,究竟是其中缺乏商机,还是人们始终对“洛阳纸贵”有着永久的怀念?但不管怎样,电子签名至少已经从“怀胎十月”进展到蹒跚学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针对电子商务的《电子签名法》却使电子保单、网络银行成为兴起的热点,甚至连潘石屹也要来过一把电子签名的瘾。但国内已经存在的大大小小上百家的CA认证机构,如何进行规范还是给发展电子签名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难题。虽然国有国策,家有家规,但仅仅靠并非细致的《电子签名法》显然并不能完成任务。尽管如此,“告别纸上谈兵”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电子签名所搅起的这波浪潮,注定会改变传统商业习惯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6.
核心问题:监管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 《互联网周刊》2005,(10):28-29
从去年8月到现在,"电子签名"正在由一个概念逐渐演变成一套制度体系,人们的目光从什么是电子签名聚焦到如何制作安全可靠的电子签名,规范电子签名市场。《电子签名法》只是奠定了电子签名的基础,信产部、商务部、国标委等政府部门正在其上搭建电子签名监管架构,而市场演变也让CA公司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7.
《电脑爱好者》2005,(10):6-7
2005年4月1日颁布《电子签名法》到现在已有一个多月时间了。那么颁布这个法律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呢?有人说它是第一部老百姓看不懂的法律,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电子签名法》实施情况 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电子签名法》,2005年4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作为我国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电子签名法》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规范电子签名行为、明确电子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及认证程序、规定电子签名的安全保障措施等法律规定,为促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电子签名法》已经实施两年多,针对实施过程,重点从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和电子签名使用者两个方面加以剖析,找出其存在的成本、互通性、监管部门交叉、安全标准、使用环境、人们对电子签名认知程度等实际问题,以期今后有关部门能逐渐解决,为电子签名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正式颁布在电子政务发展道路上可谓是一个里程碑,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部法律只是给予了电子签名一个“名分”,承认了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这只是第一步,究竟如何保证文件传输过程中不被盗用,如何辨别签名人的身份是否正确,如何防止文件不被篡改、复制呢?众多技术问题都还有待解决。防止泄密在电子公文安全管理方面,防止泄密是第一个环节,从事电子政务安全研究的专家早已得出过结论:电子政务安全要重视来自于内部的隐患。也就是说,如何防止文件不被非法修改、复制、打印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防止文件泄密…  相似文献   

11.
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是电子签名的一种特定形式,国际上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领域已广泛推广,目前也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数字签名的运行状况如何?随着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推行,数字签名又将如何推广应用?本文就我国数字签名的应用现状和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是电子签名的一种特定形式,国际上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领域已广泛推广,目前也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数字签名的运行状况如何?随着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推行,数字签名又将如何推广应用?本文就我国数字签名的应用现状和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电子签名系统实现了业务受理的无纸化,提升了业务受理效率,大大缩减了企业成本[1],然而随着业务发展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如何实现电子签名在差异化业务场景的快速应用,已有领域尚缺乏相关研究.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业务路由的电子签名系统,在原系统通用能力基础上构建业务路由,能够快速实现差异化业务场景快速稳定处理.经过方案实施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电子签名法》条文为线索,对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了学理分析,对电子签名的认证制度中若干法律问题加以探讨,并运用代理制度分析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的电子签名行为的民事责任。笔者同时指出了《电子签名法》对于电子签名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以及不足之处,并对《电子签名法》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一年的实施实践已经显示出《电子签名法》的重大价值,但是未来还有许多路要走。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开始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政务)从此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这部《电子签名法》明确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规范了电子签名行为,规定了电子签名的安全保障措施,设立了电子认证服务市场准入制度,明确了认证服务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及法律责任。从而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了电子交易安全,维护了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2005年2月8日以信息产业部部令形式公布了《电子认证服务…  相似文献   

16.
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信息安全保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05年4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电子签名法》,确定了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为电子签名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法律基础,为电子认证服务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17.
我主要就电子签名立法问题讲四点内容,首先是电子签名法的作用是解决信用安全问题,其次是国内外的立法状况,再一个是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最后是电子签名法应具有的基本内容及其焦点问题。 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为了达到社会或者国家的安全。然而,其间应该有一个中介环节,那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电子文件迅速发展过程中电子文件对设备的依赖性、极具易改性、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不能保证等缺点,引入电子签名技术,通过电子签名技术的使用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结合电子签名法的出台阐述电子签名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PKI公钥基础设施和电子签名原理;然后阐述了如何采用电子签名技术来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如何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从而保证了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批签名的安全性,使系统成为一个高效、完善、安全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以构件化设计实现电子签名的思路,分析了电子签名系统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并介绍了与电子签名相关的Web构件的设计、应用构件化设计,开发实现了电子签名程序,经学校几年时间的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