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结合配电生产信息融合及技术架构,基于信息交互总线(Information Exchange Bus,IEB)应用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的映射及扩展原则,实现配电生产信息的统一建模,有效集成各营配系统。同时基于配电网信息模型建立信息交换服务,针对业务需求、业务流程,建立基于IEC61968标准和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信息平台基础架构,设计信息交互规范并定义消息格式,通过采用SOA和IEB信息交互总线实现具有松散耦合特性的消息传递,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互动应用。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作为输配电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其自动化的实现程度与供用电的质量和可靠性是密切相关的。配电网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扩大供电能力及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相对于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起步较晚。1998年之后,随着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大范围开展,在多个省份和直辖市掀起了第一轮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试点和应用的小热潮。然而,由于当时对配电网自动化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内先进的分体式智能塑壳断路器,对矿区供配电网设备实现自动化改造。通过供配电设备自动化测控、配电网闭环运行、馈线故障诊断隔离、配网智能自愈控制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实效性,降低供配电网损耗、提高供电设备效率和供电质量。利用智能配电网运行数据实时分析系统,对配电网潮流分布进行预测、调整,优化和制定矿区配电网运行方案及预案,为油田矿区可靠供电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配电公司为实现供电区域电力供电连续性和供电可靠性,在实践中创新引入5G+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技术方案设计,极大地提高了配电自动化通信可靠性,使配电网故障处理时间从分钟级提高到毫秒级,提高了供电可靠率。目前,随着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政策的不断落实,配电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创新深化应用。但在配电网领域实现智能分布式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具备自愈功能的智能配电网可以减少配电网停电时间,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DAS)的应用为配电网自愈提供了可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隔离故障,快速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有效减少配电网停电时间,实现配电网自愈。详细介绍了济南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故障自愈原理及控制策略,通过同一条10 kV线路智能化改造前后实际案例的对比,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以及配电网自愈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城市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各供电公司都在探索更有效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模式.通过对宁夏吴忠城市配网中安装的分布式智能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城市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应用的成功案例.应用结果表明:智能配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自愈能力强,维护量小,可极大地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电网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个关键步骤。本文根据配电网的现状,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以及性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议建。  相似文献   

8.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和配电三大系统之一。供电部门通过配电网实现产品销售向广大电力用户提供电能。这里所说的配网自动化只局限于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通过对馈电线路的监测,完成配电网络的控制、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恢复健全区间的供电等。  相似文献   

9.
针对包头地区配电网网架、设备、通信系统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现状,提出对包头城网开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试点工作。选定包头市青山区棉纺变电站6条试点线路,提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即总体结构采用包括配电主站层和配电终端层的两层结构模式。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构建的基本模式及其功能、配电自动化通信和终端以及馈线自动化实施方案。通过对试点线路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有效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及对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实现了配电网的高效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架空线路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处理故障时间长,冲击电网次数多等缺点,基于智能型终端,提出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改造方案。本方案已在珠海地区多条架空线路上成功实施,有利于提高配电网架空线路供电可靠性。配电网自动化对于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扩大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而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推动的作用。馈线自动化作为配电网自动化中重要的功能,是实现配电网快速隔离故障以及快速复电的有效手段,其运行情况对配电网自动化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配电生产管理体系架构和基于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的外部接口规划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配电生产管理体系软硬件及系统业务架构,同时提出了基于SOA体系架构的外部规划图和数据流示意图。  相似文献   

12.
马硕  秦理 《电力建设》2013,34(1):49-52
配电网设备复杂多样,容易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干扰,国内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刚刚起步,配电网的灾害监控、运行管理、故障诊断存在不足。研究了基于传感器网络的配电网保护通信技术,以实现电网灾害的在线监测与预警。通过支撑多任务的传感器节点阵列布置、网络体系的架构分级,采用图形化、可视化手段,对配电网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建立了可视化电网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能够针对数据进行检索、统计、计算处理,生成各类二次数据,便于有关人员对电网运行状态和趋势进行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配电网的特点及供电企业管理需要,提出了集能耗监测、诊断、治理、规划评估于一体的配电网能效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网络架构、软件架构,从电网设备、技术、管理多个维度全方位实现配电网的能效分析、能效诊断、能效治理、节能改造建议及策略评估等服务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节能服务信息化,加强了能效数据监测,有效规范了能效设备管理。  相似文献   

14.
区块链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针对电力系统应用场景的去中心化和可信数据交换需求,分析了电力区块链技术的适配性和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从建设需求、高可用计算资源、分布式存储、多平面网络和服务化中台等方面探讨了区块链技术设施的建设原则、规范和关键技术。其中,计算资源方面,提出了高性能自组织的区块链一体机的设计方法;网络资源方面,提出了业务平面、存储平面和管理平面的区块链数据中心多平面架构;服务化中台方面,提出了资源管理层、区块链管理层和平台管理层3层管理体系。最后通过电力信息安全督查管理系统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电网企业信息系统日益增长的对完整、准确、及时、一致的电网资源信息的需求,克服传统自治系统架构模式的信息重复采集、难共享、不一致等问题,以及一体化大系统难于扩展和维护的问题,提出了涵盖电网设备配置、网络拓扑、需求侧对象等核心要素,聚合设备域、网络域、客户域3个方面的全域电网资源聚合架构。此架构以全域电网资源集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电力系统的GIS 平台的开发应用, 是目前我国城网改造及配电自动化探讨与实现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在实现配电网自动化过程中,将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该系统采用Arc/info 平台, 自主开发应用软件系统平台, 既避免了国外软件系统在应用时的二次开发困难, 又解决了与电力生产、经营的其他数据信息共享的问题。在配电管理及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上, 又成功地实现了生产指挥与营销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配电网呈现出潮流双向化、源荷智能化、网络电力电子化等新特征,为提高智能配电网的可观测性,微型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等新技术产品得到逐步推广和使用,为智能配电网状态监测和运行控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手段。针对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电动汽车接入智能配电网实际情况以及微型同步相量测量信息与已有SCADA数据集成应用需求,提出了多源端系统数据信息集成思路和方法,构建了基于海量数据总线和高速数据总线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方案,通过采用主动分布式内存库、高速数据总线等技术将微型同步相量量测高密度实时数据与已有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集成和融合共享,为智能配电网高频运行状态估计、小电流故障诊断与定位、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等高级应用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配电网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俊锋 《广东电力》2007,20(5):44-47
中山供电局为了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建设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和C/S结合的方式,将自动绘图 (AM)、设备管理(FM)、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MIS)集成于一体,可对配电网进行自动分析,管理设备台帐、停电、检修、故障、巡检、规划等.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不仅为配电网管理、计算、规划和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而且简化了操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EPON通信的3种组网方案和3层结构模型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种的具体应用,提出智能小区用电信息采集、多网融合的建设策略,介绍了建设包括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基于GIS平台的光缆线路资源管理系统及光缆在线监测系统的智能通信网管平台建设内容,讨论了光传送网、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无线专网、物联网等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新技术及其特点,对配用电通信网建设与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配电网络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  吴竹媚 《广东电力》2007,20(3):61-63
阐述了供电企业建设配电网络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某供电局基于Microsoft Office Visio和SQL Server等软件技术的配电网络可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其硬件由服务器、绘图客户端、查图客户端等组成,软件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在规范化的馈线可视化管理平台上建立配电网运行与检修管理、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资产管理、调度管理、电力通信管理等专业应用系统,指出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功能实用、数据准确与完整是关键.该系统在某供电局配营部实施,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配电网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