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挤压温度对喷射成形60Si—40Al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喷射成形所制备的材料有一定的孔隙率,因此在材料实际使用之前,通常需要通过热挤压或热锻等热加工使材料达到致密化.本文采用包套热挤压使喷射成形60Si-40Al合金材料致密化,研究了挤压温度对喷射成形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挤压温度.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温度为520℃时60Si-40Al材料的致密度最高,可以达到99.04%;抗拉强度为164 MPa,维氏硬度为150.  相似文献   

2.
喷射成形制备Al-Zn-Mg-Cu系高强高韧铝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Al Zn Mg Cu系高强高韧铝合金 ,对喷射成形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对沉积坯件的热挤压工艺、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探索 ,对材料的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状态的材料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当喷射成形工艺参数合理时 ,沉积坯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与致密度 ,在随后的热挤压过程中 ,通过较低的挤压比即可使材料达到全致密 ;沉积坯件热挤压温度的降低有利于使材料获得更高的力学性能 ;同时 ,通过对合金热处理的优化 ,可以获得加工和使用性能更加优良的Al Zn Mg Cu系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Al10.8Zn2.86Mg1.9Cu铝合金并在420℃热轧获得热轧板材.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热轧板材不同状态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通过420℃的热轧制,晶粒形貌为沿轧制方向拉长的细长纤维组织;沉积态、热轧态、退火态时第二相主要为MgZn2,CuAl2和Al2cuMg3种相;经过450℃×1.5 h+475℃x1 h固溶处理,大部分的第二相回溶,只有少数MgZn2和富铜相残存;通过T6峰时效,热轧制板材的抗拉强度可达到660~670 MPa,屈服强度达到620~630 MPa,断裂延伸率为8%~9%;断口形貌表明合金的断裂是由沿晶断裂和韧窝断裂组成的混合断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硅铝合金材料应用需求,采取热压致密化和喷射成形法,制备硅铝合金,并利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铝基体中分布较为均匀、弥散;热压致密化能够改善喷射成形存在的弊端,促进材料致密度的提升,材料具备良好的力学及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固态粉末轧制法制备2024铝合金带材,研究粉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轧制力、带材的相对密度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带材的相对密度随粉末温度升高而增大,随保温时间延长而提高。粉末在585℃保温40 min后轧制,可获得形貌规整、无表观缺陷且晶粒细小均匀的等轴晶带材,带材相对密度达到93.28%。半固态粉末轧制力仅为室温下固态粉末轧制力的33.5%。半固态粉末轧制带材组织内仍存在少量孔隙,进一步热轧后可达到近全致密,显微硬度提高77.8%。因此,半固态粉末轧制对于缩短工艺流程,减小轧制力,制备高致密度的2024铝合金带材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选用不同工艺进行了钒微合金化汽车钛合金Ti-Al-Mo-Cr-V的轧制试验,并进行了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开轧温度和轧制变形量对试验合金力学性能产生明显影响。随开轧温度从945℃逐步提高到1 045℃时,试验合金力学性能先提高后下降;随轧制变形量从59%逐步增大到75%时,试验合金的力学性能先急剧提高后缓慢提高。试验合金的开轧温度优选为1 020℃、轧制变形量优选为67%。与945℃开轧温度相比,1 020℃轧制时试验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大28 MPa、屈服强度增大34 MPa,断面收缩率减小2.5%。与59%轧制变形量相比,采用67%变形量轧制时试验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大23 MPa、屈服强度增大27 MPa,断面收缩率减小1.5%。  相似文献   

7.
采用喷射成形方法制备了A1-8.5Fe-1.4v-1.7Si(8009)耐热铝合金,研究了喷射成形工艺参数及沉积坯件的热挤压工艺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成形工艺能够有效地抑制8009合金中粗大的富铁相的析出,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当喷射成形工艺参数选择适当时,沉积坯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与致密度,在随后的热挤压过程中,通过较低的挤压比即可使材料达到全致密。合金经过热挤压后,在室温及高温下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致密的铝电解用铜基连杆材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Cu-Ni-Fe-Co合金材料,研究了该合金的烧结致密化过程及最佳致密度下该合金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提高,较低的烧结温度1 050℃难以实现致密化,但过高的烧结温度1 280℃容易使样品发生变形,烧结温度为1 250℃时能实现致密化且样品不发生变形;该合金的致密度随压制压力的增大有所提高,但超过600 MPa后,增幅趋于平缓.在较优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致密度为95.2%,晶粒尺寸为20~30 μm的合金,该合金力学性能良好,且在850℃空气中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这证明合金表面形成了致密的复合氧化膜,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Mo-30Cu合金板材,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轧制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轧制变形后的组织进行观察,并采用维氏硬度计对经过不同道次变形量的材料进行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轧制变形性能及组织演变.研究发现,热轧温度为900℃、变形量达到50%时,板材试样轮廓清晰,Mo颗粒被压扁拉长,呈椭球状,烧结态组织转变为变形组织.总变形量为98%的Mo-30Cu合金箔材组织中,Mo相与Cu相均被压成纤维状,两相成均匀层叠分布,Mo层与Mo层、Mo与Cu层间界面清晰,彼此结合紧密.Mo-30Cu合金的轧制变形行为分为3个阶段:总变形量小于50%时,Mo颗粒在Cu相中滑移及Cu相变形;变形量介于50%~90%时,Mo相和Cu相协调变形:变形量大于90%时,Mo相变形.经热轧变形后的Mo-30Cu合金,当冷轧变形量为0%~ 25%时,由于加工硬化,维氏硬度呈直线上升;当冷轧变形量大于25%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钼骨架和铜相逐渐变形形成纤维组织,位错密度的增长趋势逐渐减弱,加工硬化效应也会逐渐低于线性增长规律,同时晶格畸变能增加,产生变形热效应,促使材料中产生回复过程,材料的硬度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喷射成形6061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与熔铸成形6061铝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成形6061铝合金显微组织较好,但由于其还未进行致密化处理,组织内存在一定的孔隙,各项拉伸性能低于熔铸成形6061铝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