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开发进入中后期,随着含水不断上升以及地面系统规模的扩大,原油生产过程能耗不断升高。为了控制能耗,降低原油生产成本,乾安采油厂工艺所在乾157站开展了低温掺输技术研究,研发了定量掺水工艺。实施后冬季只开1台掺输炉、1台掺输泵生产,掺水温度42℃,掺输水量由1561 m3/d降到725 m3/d,平均回油温度27℃。  相似文献   

2.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随着含水上升液量增加、地面系统规模的扩大,原油生产能耗不断升高。为了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充分利用采出水的热能,开展了不加热集油的常温掺输技术研究,通过试验得出掺水量的确定原则并研发了定量掺水工艺,在吉林油田英148辖区应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同期相比,掺输水温由60℃降低到42℃,单井集油温度由42℃降低到23℃,试验区块油井全部实现了全年常温掺输,系统运行压力平稳,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对垦东521油田油稠、开发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采取了稠油集输用掺污水加药降粘集输流程。实践证明,掺污水加药既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又可以有效地降低井口回压。并进行了一管多用、掺水站和接转站合建、稠油计量和注汽分配站合建、掺污水进行定量控制等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乌尔逊油田环状掺水集油系统受自然地理条件差(高寒),低产、低效井所占比例大,气油比低、原油凝固点高等因素影响,掺水集油系统生产能耗较高.在优选、控制掺水压力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步降低单环瞬时掺水量,观察集油环回油压力、回油温度,单井回压的变化,研究影响降温集输的主控因素,摸索各集油环在不同季节的合理掺水量和极限回油温度.通过1年的现场试验,确定了影响乌尔逊油田降温集输的主控因素和各集油环在不同季节的合理掺水量,降低了掺水集油系统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集输系统能耗,英台油田在高产液区块采取了常温输送和常温掺输工艺,但中低产液区块掺输系统能耗高的问题没有解决.为降低能耗、控制成本,英台油田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攻关,研究应用中低产液油井定量低温掺输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节能效果.同期对比,冬季掺输水温由65 ℃降低到42 ℃,单井集油温度由42 ℃降低到28 ℃,系统运行温度降低后,管线结垢腐蚀问题得到了解决,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定量掺水阀     
在油田掺水输油过程中,针对油井单井掺水量难以控制,并可能因此造成井口回压超高及管线凝堵的问题。通过开展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研制出了可使掺水量达到基本恒定的掺水工艺新产品定量掺水阀(已获实用新型国家专利:200520012551.6)。该产品能够为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工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保障掺常温水不加热集油工艺的大面积有效实施和系统的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也能够为油田的掺水集油系统提供更加先进、完善的新型掺水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常温集输”技术主要有3种:①高产液油井常温集输,即个别高产液井在不掺水的情况下,实施双管常温集输;②常温集输与降温掺水相结合,即个别高产液井在不掺水情况下,实施双管常温集输,其它油井低温掺水;③添加流动改进剂的“常温集输”。针对常规技术,对常温集输进行技术改进,采取“掺常温水”集输和“停掺水”集输。“掺常温水”集输就是站内停掺水炉,掺水泵打常温水进行,从井至站整个集输工艺不发生变化。该方式的技术关键是保证足够的掺水压力和掺水量。“停掺水”集输就是站内停掺水炉,掺水泵打常温水站内循环,计量间停掺水。单…  相似文献   

8.
河南油田江河油矿和双河油矿的掺水管网运行数年后腐蚀穿孔频繁,维护成本高,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研究采用高温产出液就地脱水回掺技术,替代原掺水管网,即利用部分油井的高温产出液就地脱水回掺。实施后,单井掺水温度与压力都大幅度提高,同时减少了联合站的重复处理量,投资少、效益大,对老油田的改造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概述 2002年英台采油厂原油产量将达到100×10~4t,是目前吉林油田产量最高的采油厂。其地面集输系统采用的是掺输工艺,但在掺输过程中,掺水泵因结垢出现定期抱死现象;中转站集输系统中大部分的阀门关闭不严,导致计量不准确。同时,由于大量的垢沉积在掺水管线中,造成有效掺水管径变细,最终导致掺水系统压力增高,掺输液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南油田稠油热采掺水系统压力不平稳、单井掺水量波动范围大、波动频繁的技术难题,通过在单井掺水管线上安装防返吐掺水水嘴,对油井掺水最佳掺水量进行研究,对不同出油温度、产液量油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