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为了探索掺不同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非均匀收缩特征,采用固定多组位移传感器的方法测试了单面干燥条件下不同深度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同时采用湿度传感器监测了各混凝土中相对湿度变化.结果表明:单面干燥条件下,表层混凝土的相对湿度降低和收缩增长速率明显大于内层混凝土,距离干燥表面100 mm处的收缩值比10 mm处低15%~33%.掺硅灰使混凝土内外层收缩梯度明显减小,掺粉煤灰和矿渣粉均使混凝土内外层收缩梯度增大.各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试件表层和内部的收缩与其相对湿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匝小线框装置的瞬变电磁法(TEM)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在众多实践中发现其探测深度比传统理论深度大得多.本文讨论了TEM小线框在近地表结构研究中探测的极限探深,进行了两种装置的TEM小线框实验,并与直流电法结果对比,虽然小线框TEM具有较高异常分辨能力,但是反演视电阻率和视深度偏小.直流三极法视电阻率为10~30Ω·m,而10m框TEM反演视电阻率为0~10Ω·m,反演深度约100m;而5m框是0~8Ω·m,深度约60m.回线尺寸越小视电阻率就越小.本文同时对比了两种TEM装置的电位衰减曲线、探测深度和两种视电阻率,讨论了TEM小线框的一般方法技术和应用问题,例如与晚期计算公式相比,全区视电阻率受装置影响较小,适合应用于TEM小线框反演.  相似文献   

3.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法(LPCVD)在表面有热氧化二氧化硅的(100)硅衬底上生长80nm厚多晶硅纳米膜,并对其界面进行表征.制作出单层Al金属的欧姆接触样品,在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对样片的电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退火使欧姆接触的电阻率降低,接触电阻率可达到2.41×10-3Ω.cm2.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密度电法对某回填土堆场局部区域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试验研究.野外工作中采用重庆奔腾仪器厂生产的WDJD-3型高密度电法仪,测量方式为温纳装置,点距1m,电极60根,结果表明:含硫酸盐、硅酸盐的土壤电阻率在4~7Ω·m,相对非盐化土壤15~20Ω·m的电阻率明显偏低;含有建筑填碴电阻率在25~55Ω·m,相对土壤...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开发出融雪化冰或室内升温用的新型功能混凝土材料,研究炭黑导电混凝土(Carbon Black Conductive Concrete)和复掺碳纤维炭黑导电混凝土(Carbon fiber-carbon Black Diphasic Conductive Concrete)的导电性能以及电热效应.方法通过制作两种材料插有电极的立方体混凝土试块并测量记录不同龄期下的电阻率,比较分析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并考虑碳纤维对导电性的影响作用.将两种材料试块分别串联进直流电路中,观察其通电发热情况并比较发热效果和电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相对于炭黑导电混凝土,复掺碳纤维炭黑导电混凝土的导电性更好,其中炭黑掺量为1%、碳纤维掺量为2%的试块电阻率低于100Ω·cm.两种材料通电发热速率均比较稳定且升温效果较好.单掺炭黑导电混凝土试块电阻率随通电时间延长变化较稳定,而复掺碳纤维炭黑试块电阻率受极化效应影响较大.结论相对于单掺炭黑导电混凝土,复掺碳纤维炭黑导电混凝土有更好的导电性,但其电阻率稳定性还有待研究.而单掺炭黑导电混凝土在通电发热试验中,其电阻率变化较小,具有较好的电阻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BN/聚砜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混合法制备了BN/聚砜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导热系数测试仪和超高电阻微电流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导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后的BN粉体与聚砜基体之间的相容性较好;BN/聚砜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B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可达2.08(W·m^-1·K^-1);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随B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最低值分别为0.82×10^15Ω和1.78×10^15(Ω·cm),具有电绝缘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钛掺杂对Cu_3N薄膜特性的影响,利用射频和直流反应共溅射方法,在硅(100)和ITO玻璃衬底上,成功制备了不同Ti掺杂量的Cu_3N薄膜(Ti-Cu_3N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发现,Ti-Cu_3N薄膜的结晶度均低于未掺杂的Cu_3N薄膜,但是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结晶度增强.Ti-Cu_3N薄膜的晶格常数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但均接近于Cu_3N的理论值.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显示,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薄膜表面变得粗糙,晶粒大小变得均匀.薄膜的微观硬度在Ti掺杂量为1.86at%时达到5.04GPa,而未掺杂的为4.19GPa.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电阻率逐渐从未掺杂的5.73kΩ·cm下降到Ti掺杂量为1.86at%时的1.21kΩ·cm.Ti的掺杂使薄膜的平均反射率变大,但过量的Ti会导致透过率下降.随着Ti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的带隙先增大后减小,Ti掺杂量为1.60at%时获得1.39eV的最大带隙值.  相似文献   

8.
根据祁连山永久冻土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岩石物性特征,开展了CSAMT方法的探测研究.通过对CSAMT原始数据的分析解释,发现测区浅部0~100m深度段,呈现一似层状的高电阻率异常;在中深部存在纵向条带状低电阻率异常且电阻率呈现横向不连续变化.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得出浅部0~100m深度段的高电阻率异常为冻土层的反映,中深部呈现横向不连续的电阻率变化或纵向条带状低阻异常为断裂构造引起.因此认为CSAMT能够很好地分辨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运移所需要的冻土盖层和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双键合成不饱和环氧树脂,加入稀释剂苯乙烯制备无溶剂型绝缘漆,通过电阻率和介电损耗对其绝缘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阻燃剂对绝缘漆体系的阻燃性能、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DSC研究绝缘漆体系的固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绝缘漆体系中当三聚氰胺磷酸盐(MP)质量分数为30%时,体系的阻燃性能达到UL0-94 V-0级,绝缘阻燃漆的电阻为7.8×10^13Ω,电阻率为4.36×10^15Ω.·cm,介电损耗为0.014 5,此时拉伸强度为3.34MPa,冲击强度为0.71 kJ/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固定多组位移传感器方法,研究了单面干燥条件下不同硅灰掺量的混凝土试件距离表面不同深度处的收缩变形分布规律,同时采用埋置湿度传感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处的混凝土相对湿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试件内层的收缩和相对湿度降低明显小于表层混凝土;硅灰的掺加,能显著减小这种收缩变形与湿度梯度差。单面干燥条件下,不同深度层混凝土的收缩值与其相对湿度值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在达到相同湿度条件时的表层混凝土收缩值小于内层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再生混凝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介绍了再生混凝土的定义及国内外发展情况,此外还介绍了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及运用,并为再生混凝土的发展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水泥、粉煤灰、骨料、外加剂、配合比选择试验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交试验,探讨影响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与振捣混凝土强度比的因素,提出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应具有适 量微粉含量和较大砂率,发现成型方式不影响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影响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桥沥青混凝土加铺体系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某高速公路上的一座装配式简支板桥的现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分析了沥青混凝土加铺体系受力特点,提出了该类桥型桥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时的控制指标。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由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下部混凝土结构存在的弹性模量差异引起的结构应力重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讨论了加铺层厚度、胎压变化2个因素对加铺层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砼的养护条件对砼质量的影响,说明应该重视砼的养护条件以及能够采取的养护措施。同时为检测砼结构构件的质量,砼试件也应采取不同的养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框架式钢筋砼构件预制与吊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庆乙烯化工污水改造风机棚工程为例,阐述框架式钢筋砼构件预制过程中模板组装、砼浇筑养护及安装过程中构件吊装就位、校正等全过程。该施工方法工效高、主要环节施工顺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泵送混凝土在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体积泵送混凝土施工中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及其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针对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特点从配料和工艺两个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裂缝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裂缝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影响,阐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状态下的钢筋腐蚀机理。井提出了研究一般环境条件下钢筋腐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自密实混凝土作为修补混凝土,进行了新老混凝土粘结的约束收缩试验研究,以研究受到老混凝土约束的修补混凝土收缩发展规律。试验考察了不同强度和界面处理方法对新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同时还制作了自由收缩试件进行比较。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新混凝土上由于约束收缩产生的应力分布,并采用双曲线函数拟合了新老混凝土粘结约束收缩的计算式,可为混凝土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混凝土材质、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提出了耐久性极限状态以及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