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聚醚砜中空纤维膜为支撑膜,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能有效传递电解质而截留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复合荷电镶嵌膜.将均匀设计用于界面聚合制备荷电镶嵌膜的过程中,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回归方程,方程描述了各种因素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酸接受剂浓度对膜分离因子的影响很小;4-氯甲基苯酰氟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可取最大值;聚乙烯亚胺浓度和界面聚合反应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和最优值.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指导成膜实践.在优化条件下,膜对无机盐的截留率不超过30%,膜对蔗糖截留率大于90%,对二甲酚橙的截留率可达96%,说明该膜可用于无机盐与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大豆磷脂酰胆碱在硅胶柱中的色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豆磷脂酰胆碱的色谱分离过程,建立了考虑轴向扩散、液膜传质阻力和内扩散阻力的一般性速率模型,用有限元和正交配置法求解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并得到了液膜传质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及孔内有效扩散系数.采用乙醇 水体系分离了大豆浓缩磷脂中的磷脂酰胆碱,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和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随着流动相中水质量分数的增加,磷脂酰胆碱的容量因子和分离度减小.流动相中的水质量分数以20%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渗析法对直接黄11染料进行脱盐纯化,考察了电流密度、染料液室流量、染料质量浓度、盐的质量分数及pH值等对直接黄11染料电渗析脱盐过程的脱盐率与染料损失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电渗析可有效脱除染料中的无机盐,在实验的电流密度1.5~5.0 mA/cm2、染料室流量0.12~0.21 L/min、染料质量浓度4~16 g/L、盐的质量分数5%~20%及pH3.8~12范围内,直接黄11染料液的脱盐率均达到99%以上,染料损失率小于2%。  相似文献   

4.
针对膜蒸馏(MD)技术处理高盐溶液时,膜界面出现结晶结垢的问题,以无纺结构的纤维膜为膜蒸馏的分离界面,设定不同的料液初始质量分数和膜蒸馏工况条件,表征含盐溶液在膜界面上的结晶行为,探究膜界面结晶的成核和生长机理,开展膜蒸馏的性能分析和失效分析.通过降低料液质量分数的方式对已发生界面结晶的膜进行清洗再生实验,研究膜清洗再生后的膜蒸馏性能和恢复机制.结果表明,NaCl结晶以微小晶粒形式附着在纤维丝上,在近料液的膜界面上形成大块结晶,降低膜蒸馏的跨膜通量.膜的清洗再生可以恢复跨膜通量,恢复比例与结晶生长程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累托石为载体,用液相合成法制备和表征了Cu2O/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并以吸附降解二甲酚橙的效果,探讨复合材料的吸附及光催化氧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模拟二甲酚橙染料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30 mg/L,初始pH值为13,搅拌时间为40 min,纳米累托石/Cu2O复合材料的投加量为5 g/L时,对模拟二甲酚橙染料废水中二甲酚橙的去除率可达81.56%.三次重复使用后的复合材料对二甲酚橙的去除率仍可达70%.  相似文献   

6.
以累托石为载体,用液相合成法制备和表征了Cu2O/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并以吸附降解二甲酚橙的效果,探讨复合材料的吸附及光催化氧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模拟二甲酚橙染料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30 mg/L,初始pH值为13,搅拌时间为40 min,纳米累托石/Cu2O复合材料的投加量为5 g/L时,对模拟二甲酚橙染料废水中二甲酚橙的去除率可达81.56%.三次重复使用后的复合材料对二甲酚橙的去除率仍可达70%.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生育酚同系物的色谱分离过程,建立了考虑轴向扩散、液膜传质阻力和内扩散阻力的一般性速率模型,采用有限元和正交配置法求解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得到了液膜传质系数与流速的关系及孔内有效扩散系数,并将这些参数成功应用到色谱柱的放大过程中.采用正己烷-异丙醇体系分离了生育酚同系物,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和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随着流动相中异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生育酚同系物的容量因子和分离度减小.流动相中异丙醇体积分数以1%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无机盐-乙醇双水相体系萃取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考察了13种无机盐与乙醇构成的醇-盐体系对灵芝三萜萃取效率,发现NaH2PO4-乙醇体系萃取率最高.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aH2PO4水溶液质量浓度、乙醇和NaCl质量分数、水相pH对回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NaH2PO4、水、乙醇、灵芝醇提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53%、27%和10%,水相pH值为5.同时还比较了双水相和碱提酸溶2种分离纯化方法,发现双水相法灵芝三萜萃取率为47.366%,高于碱提酸溶法的44.933%,且双水相法萃取过程更为简便绿色.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纳滤技术在工业高盐废水处理中的脱盐分质效果,在实验室搭建的纳滤装置上,采用纳滤膜VNF1-4040,研究了NaCl和Na2SO4混盐溶液的脱盐分质过程,考察了在不同质量浓度比混盐进料条件下膜通量、进料质量浓度、进料温度对纳滤脱盐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考察工况条件下,纳滤膜对Na2SO4始终有着良好的脱除效果,截留率保持在97.5%以上.对于质量比为1∶9 NaCl/Na2SO4混盐,其Na2SO4截留率均优于相同运行条件下的其它混盐溶液.膜通量越低,进料质量浓度和进料温度越高,NaCl截留率越低,脱盐效果越好.当膜通量、进料质量浓度和进料温度分别为26 LMH、2 g/L和10℃时,Na2SO4截留率最高,分别为98.41%、98.24%和98.80%.纳滤膜对混盐溶液中NaCl的分质效果较好,产水中NaCl的质量浓度占比保持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聚砜超滤膜为基膜,通过间苯二胺(PDA)、哌嗪(PIP)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制备复合纳滤膜.研究了不同PDA/PIP比例下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接触角、功能层化学结构及表面形貌特征,分析探讨了界面聚合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DA/PIP混合体中PDA含量的减小,功能层聚集态逐渐从部分结晶向无定形状态转变,导致膜面粗糙度及接触角减小,膜通量上升而截留率下降;PDA/PIP质量比为25/75时膜性能最佳,最佳聚合条件为:PDA、PIP和TMC浓度分别为0.5 wt%、1.5 wt%、和0.1 wt%,反应时间60 s,热处理温度及时间为80℃和3 min.最佳条件下所得纳滤膜对四种无机盐的截留效率为Mg SO4Na2SO4Mg Cl2Na Cl;相应通量大小为:Na ClMg Cl2Na2SO4Mg SO4.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 Banach 代数中的行列式理论.给出了具有单位元的迹 Banach 代数具有行列式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非织造布滤料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介绍了内部结构的研究及表征、过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过滤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指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May 26,2014,BeijingScience is a human enterprise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that occurred in the 17th Century initiated the advances of modern science.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system created by human beings,the tremendous productivity brought about by science,and the spirit,methodologies and norms formulated in scientific practice since the 17~(th)Century have long become essential elements of  相似文献   

14.
15.
单面约束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与运动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单面约束力学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和运动方程。方法利用D'Alembert原理建立D'Alembert-Lagrange原理.Jourdain原理和Gauss原理,结果与结论得到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和带乘子的Euler-Lagrange形式,Nielsen形式和Appell形式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16.
q 是一个正整数,所谓 q-树的图是递归定义的:最小的 q-树是完全图 Kq,一个 n+1阶的 q-树是通过在 n 阶 q-树上加上一个新点并连接这点与 n 阶 q-树中任意 q 个互相邻接的点而获得,其中 n≥q.1-树我们通常称为树.在本文中,证明了对任意正整数 q,q-树是可重构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以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分离了药物扑尔敏的光学对映体.考察了在不同背景电解质 pH 值尤其是较低 pH 值下环糊精浓度对对映体表观淌度差的影响,并研究了有机改性剂尿素在分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层状球形夹杂在无限大基体中的局部化关系及平均应力场理论,给出了一种方法来分析含 n 种层状球形夹杂所构成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对于文献给出的空心玻璃球和高分子基构成的复合材料,该理论的预测与实验吻合很好.当表层稍失时,该理论退化为传统的 Mori-Tanaka平均应力场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当前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情况,提出了高师物理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