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王九拴  胡杰  刘志强  杨静  张妍  马宁  杨军 《中国石油勘探》2011,(Z1):157-163,175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由于地下含气所引起的能量吸收与构造畸变问题,单一纵波资料在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历程中表现出明显局限性。利用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加入的转换波信息,能解决纵波资料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多解性问题,极大提高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的精度。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多波数据地震勘探为应用实例,进一步完善了转换波资料处理、多波联合解释技术,在转换波静校正、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利用获得的高品质多波数据,深化多波联合解释技术,进行多波地震属性联合分析及油气预测,确定岩性气藏范围,经实际钻探验证,获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由于地下含气所引起的能量吸收与构造畸变问题,单一纵波资料在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历程中表现出明显局限性。利用多波地震勘探技术加入的转换波信息,能解决纵波资料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多解性问题,极大提高储层预测、油气检测的精度。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多波数据地震勘探为应用实例,进一步完善了转换波资料处理、多波联合解释技术,在转换波静校正、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利用获得的高品质多波数据,深化多波联合解释技术,进行多波地震属性联合分析及油气预测,确定岩性气藏范围,经实际钻探验证,获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是青海油田天然气主产区,但由于该区第四系生物气气藏具有地层沉积时代新,成岩作用差,岩石结构疏松等地质特征,导致气云区地震构造成像差、低丰度气藏预测精度低等诸多难题。基于"低频+横波"多波二维联合激发的油气勘探攻关试验获得的高品质纵波及纯横波资料,采取了纵横波联合标定、联合解释、联合属性分析等技术攻关,结果表明:三湖地区浅层存在微小断裂,发现了多个低幅度构造圈闭及地震异常圈闭,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三湖地区浅层生物气的纵横波联合解释配套技术,该技术充分展现了纵横波联合地震勘探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九拴  王绪本  杨静  张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4):605-609,682,514,515
地下岩层含气时会引起地震纵波能量吸收与构造畸变问题,且单一利用纵波资料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会表现出明显局限性。而转换波受地层含流体影响较小,联合应用纵波和转换波资料能有效解决单独利用纵波资料易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多解性问题。本文基于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的高品质多波数据,从分析纵波与转换波在走时及振幅等属性上的差异入手,通过转换波合成记录标定及纵波与转换波资料匹配等,联合应用多波地震属性进行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经实际钻探验证,本文方法在三湖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单婷婷  张敏  马立协 《特种油气藏》2011,18(2):48-51,137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由于沉积时间短、成岩作用弱,形成了特有的"低频、低速、同相轴下拉"的地震异常反射特征。通过"时间域"和"深度域"两方面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得出其第四系的地层分布和构造形态,并发现解释成果与钻探效果高度吻合,据此推测三湖坳陷北斜坡仍然是今后生物气勘探的重要前景区。  相似文献   

6.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岩性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由于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增加了横波信息,降低了储集层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储集层流体识别和预测的可能性,因而受到了石油工业界的普遍重视.但因横波传播的特殊性,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采集、处理及解释方面都与传统纵波勘探不同.为了推动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自2002年起,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的广安气田、松辽盆地的徐深气田和柴达木盆地的三湖地区进行了二维或三维多分量地震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试验结果表明,转换波在松辽深层火成岩体和柴达木三湖含气构造的成像效果优于纵波,可以更好地圈定气藏的边界;在苏里格和广安致密砂岩气藏描述中,提高了储集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精度,为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据.随着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在复杂岩性油气藏勘探和油气评价与开发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台南构造生物气藏分布范围广,生物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分布规律十分复杂,且该区地震资料品质差,反射特征复杂,严重制约了该区生物气的勘探开发。在高精度地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对地震属性进行提取和筛选,并结合实钻测井资料,确定了三湖地区台南构造最能反映储层生物气变化特征的3种地震属性——平均频率、吸收系数、烃指数。经钻井资料证实,3种地震属性能够较好地检测出台南构造生物气储层的地质层位及平面分布范围,为台南构造气田拓展及其边界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地震资料受广泛发育的气云的影响,导致纵波在含气构造部位成像质量较差,而转换波勘探技术可望成为解决气云区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为实例,采用伪谱法对该区气云进行数值正演模拟;通过对模型数据的分析研究,可见到明显的二极化现象,该现象是影响转换波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用将转换波速度分解为基本速度和速度扰动的二极化校正方法,可消除转换波二极化效应的影响,提高转换波成像质量。采用上述方法对该区二维三分量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可在转换波数据上观测到明显的二极化现象,二极化校正方法的应用的确能提高气云区转换波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构造特征及与成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万余剖面千米地震剖面进行地质解释,指出三湖地区发育柴南和柴中两条走滑断层,柴中断层对三湖地区构造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早更新世末,柴达木盆地在南北挤压作用下,柴中断层右行走滑回返逆冲,伴生了区内3条雁列式的背斜带,即断背斜带、斜坡低幅背斜带和中央低幅背斜带,从柴中断层向南,褶皱强度依次减弱。最后,依据构造、保存条件,以及主力生气区与已知气田关系,指出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藏主要受构造背景、区域斜坡带以及生气强度和盖层控制,认为南部中央低幅背斜带是寻找未知构造气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四系生物气勘探是世界天然气勘探领域的难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地层弱成岩、砂泥岩薄互层及地层普遍含生物气的特殊地质特征,加上地震资料受多种异常的影响,如何开展三湖地区生物气藏的地震含气检测,一直是该地区天然气勘探的一个难点。在分析三湖地区特殊地质及地震异常特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利用能量加权瞬时频率属性可以预测三湖地区的生物气藏,并经过钻探得到了证实,为该地区生物气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以下简称山2~3亚段)为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但该亚段储层薄、厚度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该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针对该套储层的特征和预测难点,提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河道外形、模型约束波阻抗反演刻画砂体厚度和子波衰减梯度属性识别含气砂体的地震逐级预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山2~3亚段上覆5号煤地震强反射层,下伏储层地震反射能量弱,加之为稀疏二维地震测网、井控程度低,致使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难度大;②所提出的技术方法通过地震逐级预测约束,可以有效地刻画河道砂体分布并识别有效含气储层,提高了对勘探开发目标预测的精度;③基于该技术方法指导部署的勘探开发目标实钻效果好,地震预测结果横向分辨率高,真实地反映了河道及河道砂体的变化特征。结论认为,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二维地震勘探区煤系地层强非均质性、薄储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的地质难题。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近期利用高精度三维资料开展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勘探取得突出成效。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具有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因此提高河道砂体的边界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精度是致密气地震勘探的关键。通过开展AVO特征低频保护的“六分法”(分类、分频、分时、分域、分步和分区)高保真叠前去噪、近地表Q补偿和OVT域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针对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气藏的“双高”(高保真、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并创新应用“双亮点”属性及多波、多分量砂体含气性地震预测等解释技术,提高了含气砂体预测精度。该技术系列在川中沙溪庙组致密气预测应用成果显著,地震数据频带得到了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资料信噪比明显提升,河道边界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钻井成功率超过83%,应用成果有力地支撑了该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的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3.
廖林  陈汉林  牛佳文 《石油物探》2007,46(2):166-169
在对文昌A凹陷内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尝试中,钻井成功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灰质含量较高的珠二段1砂缉影响了下伏2砂组地球物理特性的表征。面对这种岩性组合,AVO方法缺乏相应的地球物理特征响应,而地震非弹性效应预测技术利用在油气藏范围内地震吸收衰减率上升段与速度弥散性异常共存的现象却能获得很好的含气异常响应。钻井结果和中途测试结果证实,地震非弹性效应预测结果完全符合地下储层含气性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川西深层致密碎屑岩气藏储层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川西深层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气藏属近源气藏,具有超深、超压、超致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其有利储层分布、储层裂缝发育带预测和含气性识别是制约气藏勘探开发的难点。为此,针对须家河组气藏的特点,基于储层特征分析及储层分类,建立了波阻抗反演与拟声波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地震相划分、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分频预测等多技术相结合的有利储层横向展布预测方法;采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联合研究的方法,系统地建立了多尺度裂缝发育带预测和裂缝综合评价技术系列;以叠前反演和叠前地震属性提取方法为主,建立了AVO岩石物性参数反演、AVD叠前反演油气预测、Proni吸收滤波、吸收梯度预测、双相介质理论含气性识别、多尺度频率和吸收分析等含气性预测和识别的技术系列。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对须家河组致密非均质裂缝性储层进行了有利储层识别、裂缝检测和含气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A地区储层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随着地震属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属性技术在储层预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地震属性技术对储层的预测主要是利用储层物性和充填在其中的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造成地震反射速度、振幅、频率等一系列基于几何的、运动学的、动力学地震属性的变化。通过分析属性参数的纵横向变化,从而确定储层的分布范围和储层特性。主要以A地区为例,根据该地区含气储层具有的低速、低密度的特征,结合地球物理模型研究结果,综合利用多种地震属性技术,预测该区有利含气储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横向预测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横向预测是一项新的储层地震技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横向预测,是先将地震资料变成可与钻井、测井资料直接对比的形式,然后以岩层为单元进行综合解释。合成声波测井是一种有效的横向预测方法,它把界面型地震反射剖面转换成岩层型测井剖面,用于研究储层的空间展布。应用这套技术在砂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孔隙发育带的研究中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部署钻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90°相位转换技术是通过地震相位旋转90°,使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岩层对应,从而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意义.该技术具有运算速度快、完全尊重原始地震资料,无需井资料和模型的约束等特点,尤其适合海上少井或无井条件下的储层研究.90°相位转换技术在渤海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田的储层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储层...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它对储层在空间横向上的分布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发现隐蔽油气藏的有效手段,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在岩石物性差异较大的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在地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处理、测井曲线的标准化与特征曲线的重构、子波的提取与层位标定等一系列前期处理工作,优选出了反演参数,对歧北斜坡沙一段下亚段进行了储层预测,直观地刻画了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了3个有利区块,为该区的井位部署及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砂砾岩体的地震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营凹陷北带盐下砂砾岩体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但由于深层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低,盐下砂砾岩体勘探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基于现有资料,对盐下砂砾岩体的地震预测技术进行了探索。首先进行了成藏控制因素和成藏模式分析,将扇体分为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浊积扇两大类;〖JP+1〗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扇体,分别讨论了相应的地震预测方法。对于近岸水下扇,采用岩石物理分析、正演模拟、地层切片和叠前弹性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对于深水浊积扇,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吸收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储层预测和含气性分析。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的对比表明,上述地震预测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储层的含气性,划分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石河子组盒8段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且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而且有效砂体重叠模式复杂、连通性差,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含气、含水砂岩之间无统一的气水界面。如何应用地震技术预测含气有利区成为该区块天然气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在综合分析目的层储层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了"两步法反演"含气性预测技术,首先应用分频反演方法预测砂体富集区,在此基础上利用波阻抗反演方法预测砂岩的含气性,再将2种方法预测的结果有机地结合,预测出苏X区块盒8段的含气有利区。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预测出含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