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州市水资源极其匮乏,深层承压水过度开采导致德州市全域10 356 km2面积成为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带来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枯竭、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超采区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德州市水资源和深层超采区基本状况,分析了深层承压水超采的形成原因,全面总结了4 a来全市深层承压水超采区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可加速全面完成全市超采区治理,对全国其他地下水超采区整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涑水盆地中深层承压水是当地工农业及城乡人民生活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已形成了千余平方公里的下降漏斗,文中通过对多年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涑水盆地中深层承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城市城区地下深层承压水严重超采,地下浅层咸水一直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利用。本文在分析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程度的基础上,对地下浅层咸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及措施进行探讨,以浅(咸)代深(淡),涵养深层水源,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袁恒太 《中国水利》2003,(14):21-22
山西省运城市城区地下深层承压水严重超采,而浅层咸水一直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利用.在分析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以浅(咸)代深(淡),涵养深层水源,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7,(5):72-75
为查明新疆塔里木盆地平原区深层承压水咸化的状况及产生原因,于2014年采集、测试深层承压水水样19组,并与2003年或2011年同一井位的总硬度、TDS、SO_4~(2-)及Cl~-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9组原位深层承压水监测点中总硬度、TDS、SO_4~(2-)、Cl~-含量变化趋势总体升高的取样点为13组,主要分布在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拜城县和阿瓦提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库尔勒市、且末县和若羌县以及喀什地区的喀什市、伽师县和疏勒县,且在空间上表现为点状分布;在咸化程度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深层承压水咸化最为严重。导致该地区深层承压水咸化的原因主要有浅层高盐度地下水越流补给深层承压水以及不规范的成井工艺造成浅层地下水沿井壁进入深层承压水等。根据咸化原因,提出了控制深层承压淡水的开采量、分层开采地下水、及时处理劣质及报废井等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为例,中部平原地区和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山区的山谷平原是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其开发利用主要是浅层地下水,仅在辽河下游平原的南部,存在第三系深层承压水。因此,该评价地下水超采地区对象为辽河平原南部上第三系地层,并对超采区进行了核定,同时对该区进行复核,并划分出禁采区和限采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深圳水库主坝坝头小山包所出现的深层“承压水”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承压水”现象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白利 《山西水利》2011,27(12):13-13
全国水利普查规模以上机电井普查表11项"所取用地下水的类型"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两项。其中浅层地下水是指与当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潜水以及与潜水有密切水力联系的承压水;深层承压水是指埋藏相对较深、与当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没有密切水力联系而难于补给的承压水。  相似文献   

9.
坝基深层岩溶承压水是南河大坝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阐明坝基岩溶承压水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的基础上,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重点对坝基承压水的动态特征和坝基渗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指出今后加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工程云岭综合设施和苗圃综合设施竖井基坑施工首次要求对上海地区第三层承压含水层水位进行控制。结合云岭综合设施特深圆形竖井开挖承压水控制工程实例,在分析承压含水层的分布特点和工程采取的降水措施的基础上,以工程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软土地区深层承压水控制工艺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工程采取的竖井地墙和外侧防渗墙两层隔水措施,首次实现了上海地区第三层承压水降水,最大水位降深达到57.8 m,保证了基坑的稳定性。实测数据显示防渗墙外的水位降深小于防渗墙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水位降深,水位降深速率具有相同的规律;各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与承压水降水相对应,承压水水位开始恢复后,迎土面深层孔隙水压力明显增大,且深度越深,孔隙水压力增大的趋势越明显,迎坑面水压力变化则较为平缓。所得结论可为今后上海地区类似工程施工和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供水工程按供水水源分为地表水源供水工程和地下水源供水工程。地表水源供水工程主要有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地下水源供水工程的水源主要依靠机电井开采,按开采地下水的类型可划分为浅层水(潜水)和中深层水(承压水)。按供水目标分为城市供水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文章分析了某县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现状、用水水平、开发利用潜力,为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分析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平原区第四系承压水在城市供水中的重要贡献,以及承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北京市平原区承压水评价工作的初步方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承压水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地处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总量匮乏,地下水储量有限。建国以来,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工农业用水急剧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民生活改善,用水量增大,加之开发利用不够合理,长期超量开采,“重用而无养”,致使地下水位特别是深层承压水严重下降,漏斗中心区下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云港市主要存在浅层孔隙水、深层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3种形式的地下水,从地下水资源量、水质状况、监测水平及开发利用现状等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地下水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不足、过境水难以利用等情况,提出了采取改变供水水源、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监测水平等措施,促进地下水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梁靖 《水资源保护》2010,26(3):30-32
根据湛江冯村垃圾场所处的原生及次生地质环境条件,采用水文地质学及地下水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冯村垃圾场潜在污染中深层承压水的可能性、危害性及防治对策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冯村垃圾场建于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补给区,地形切割强烈,包气带自净能力差,浅层潜水与中深层承压水之间的水头差较大,存在污染中深层承压水的可能性。建议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禁止在冯村一带再建垃圾填埋场,并设立防治分区,建立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及地下水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6.
库区渗漏、坝基深层滑移和承压水“顶托”影响是龙口水利枢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库区渗漏为岩溶裂隙-散流形式,渗漏量3~6m3/s,基本不影响水库效益。坝基软弱夹层发育,在对夹层详细分类基础上,对坝基深层滑移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软弱夹层抗剪强度指标建议值。河床坝基存在两层承压水,依据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对其工程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工程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松辽流域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流域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成果,利用与保护规划的方案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投资匡算及实施效果等。本文主要论述了该项规划编制的背景,目标任务等情况,详细阐述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地下水功能区、深层承压水和超采区等重点和难点问题,简要介绍了地下水保护措施等内容。本规划将作为今后松辽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部分县区因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区域性超采,特别是金乡县全境均划定为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已属于禁采区,地下水资源告急。结合济宁市实际,拟通过实施引黄置换工程,将黄河水从梁山县经嘉祥县调入金乡县羊山引黄水库,调蓄后对外供水,置换地下水,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陇东盆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形成于白垩世,受后期构造影响,由原生的封闭盆地变成了现今开放的自流水盆地含水系统。根据含水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可将陇东盆地分为第四系含水系统和白垩系含水系统两大系统;根据含水介质特征,在平面上可将陇东盆地地下水划分为白垩系碎屑岩类裂隙水、黄土孔隙裂隙水、河谷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型,垂向上黄土、河谷含水系统与白垩系含水系统不同含水岩组在空间上相叠置,其中黄土塬潜水、河谷潜水和白垩系深层承压水是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子系统。黄土塬潜水是独立的含水系统,白垩系深层承压水-潜水和河谷潜水形成了河流-盆地循环系统。盆地深层承压水径流缓慢,因此存在的深层淡水资源十分宝贵,可能属于不可再生的。  相似文献   

20.
张文杰  曾凤连  王兰懿 《治淮》2020,(11):12-14
随着经济社会用水不断增长,淮河流域各县域的居民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等日益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本文对淮河流域各县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承载情况进行分析,选取用水总量指标、浅层地下水开采量指标、深层承压水开采量指标,研究提出淮河流域各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控制指标体系,对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