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铌-钛微合金化试验钢在变形与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2~50℃/s的较大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组织中粒状贝氏体的量下降,板条贝氏体的量增加;同时变形促进相变,有利于奥氏体中新相的形成。用热膨胀法建立了试验钢静态与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ER50-6钢热轧盘条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其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对钢的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不超过1℃/s的情况下,盘条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组织晶粒度和硬度随冷速的变化不大;当冷速超过3℃/s时,盘条组织以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贝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铁素体晶粒变细,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盘条硬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
4.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51CrV4弹簧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规律,采用热膨胀法测定其相变临界点,同时测定51CrV4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转变时的膨胀曲线,绘制其静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金相-显微硬度法,分析不同冷却速度对51CrV4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为0.5℃/s 时,冷却转变的产物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增加,达到1℃/s 后,贝氏体开始生成;马氏体转变冷速区间为2~30℃/s;当冷却速度超过12℃/s后,冷却产物只有马氏体.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热轧高强钢的性能,利用热模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设备系统研究了Ti-V微合金热轧带钢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组织和性能随卷取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低于1℃/s时,试验钢中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度为5~30℃/s时,基体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介于580~600℃。当冷却速度增加至50℃/s时,试验钢中的奥氏体全部转变为贝氏体。此外,对不同卷取温度下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强度降低,塑性基本不变。当卷取温度为650℃时,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和屈服强度分别为716和653MPa,断后伸长率达到21.3%,主要是由于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高镜面P80模具钢相变规律,采用热膨胀法及金相法建立了CCT曲线,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减慢,过冷奥氏相转变开始温度逐渐提高,由405℃提高到560℃.当冷却速度在2~15℃/s区间时,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试验钢贝氏体含量逐渐减少;当冷却速度大于15℃/s时,试验钢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在整个试验条件下,试验钢显微硬度随着冷速降低而逐渐下降,硬度均值由366 HV10降低到287 HV10.  相似文献   

7.
8.
变形工艺对V、Ti微合金钢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结合显微硬度测试,建立了含V、Ti微合金钢的未变形和50%形变奥氏体的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冷却速度、变形条件及微合金元素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使铁素体 珠光体相变区左移,获得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的临界冷速增大.变形也使贝氏体相变温度有所提高,同时在较高的冷速下,变形可使显微组织变得更加细小.V、Ti的复合添加,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相变温度降低,有利于得到细小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微量铌和钛对控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传水 《钢铁》2004,39(2):51-56
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 Nb、 Ti对控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建立了控轧 Nb (0 .0 15 %~0 .0 70 % )和 Nb+Ti (<0 .0 30 % )微合金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σs、σb、δ5与屈服强度碳当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该低碳微合金管线钢的静态(无热变形)和动态连续冷却相变曲线,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连续冷却后的组织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分析。发现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在连续冷却转变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珠光体(P)、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和下贝氏体(LB)。在未再结晶区的热变形使C曲线发生左移,扩大了试样的针状铁素体区,并使得相变后的组织得到细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在G leeb 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13MnNbTi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获得了13MnNbTi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该钢种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及转变产物的组织,为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炜  赵征志  王莹  朱涛 《钢铁》2012,47(7):64-67
 利用热模拟技术(DIL805A热膨胀仪)和显微分析方法,对不同成分体系X100/X120高强度管线钢在连续冷却转变下的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无B钢,随冷速增加,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粒状贝氏体(GB)、贝氏体铁素体(BF)和马氏体(M)。B元素的添加使得管线钢相变开始温度降低到500℃左右,抑制了多边形铁素体的形成,促进了贝氏体的形成。为了获得高级别管线钢X100的复相组织,无B钢的冷却速度应控制在20~30℃/s,而含B钢的冷速只需控制在5~15℃/s,简化了冷却工艺。  相似文献   

13.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07MnNiMoVDR钢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07MnNiMoVDR钢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行为规律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其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逐渐向贝氏体转变;随冷却速度不同,在CCT图中存在两个相变区,即低冷速的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相变区、中冷速的贝氏体相变区。  相似文献   

14.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是一种超高强先进汽车用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据此,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C-Mn-Al系Q&P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0MnMoNiNb钢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和显微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建立了10MnMoNiNb钢在800℃变形50%后的连续冷却相变曲线(动态CCT曲线),并采用光学金相和TEM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冷速条件下,形变奥氏体的相变产物。结果表明,钢的相变组织主要由冷速决定,快冷显著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相变,中温相变产物为贝氏体组织,其中贝氏体铁素体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铁素体,均含有较高密度的位错和M/A岛状组织,并且在中温转变时无明显的碳化物生成。  相似文献   

16.
王凤香  简方  冯岩 《包钢科技》2007,33(2):26-29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利用膨胀法测定了27SiMn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利用蔡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冷速下试样的金相组织,借助莱卡硬度计测定了各试样的显微硬度值.随着冷却速度增加,硬度值越来越大.通过对CCT曲线的分析为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结合硬度测量,研究了SCM435冷镦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了不同冷速下SCM435冷镦钢的组织转变行为。结果表明,SCM435冷镦钢冷速低于1℃/s时,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在1~10℃/s冷速范围内,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少量珠光体+铁素体或马氏体,冷速大于10℃/s时,组织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山东冶金》2012,(3):32-34
以两种微合金化方式(Nb、V、Ti和Nb、V、Ti、Mo)的X70管线钢为研究对象,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双道次轧制工艺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卷取温度、冷却速度对X70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及冷速的提高,金相组织细化.卷取温度在520℃、冷速在15℃/s左右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针状铁素体组织.Nb、V、Ti微合金化管线钢,当冷却速度为15℃/s时,带状组织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9.
朱延山 《宽厚板》2011,17(4):6-7,11
利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X70管线钢的相变规律,采用热膨胀法及金相法建立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在低冷速下形成的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铁,随着冷却速度增加,组织变细,当冷速在20~40℃/s时,可以获得理想的针状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