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固定标签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未充分考虑标签因子的多样化,主要依靠人工标记,扩展性不强,主观因素多。本文从用户的喜好特征因素角度出发,在固定标签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隐式标签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利用LDA主题模型生成项目文本的隐式标签,得到项目-标签特征权重,根据算法性能优化的要求选择标签数量,将项目-标签矩阵与用户评分矩阵结合得到用户对标签的偏好矩阵,最后通过协同过滤算法产生推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LDA的隐式标签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缓解了数据稀疏性问题,项目推荐的召回率、准确度和F1值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基于标签和协同过滤的个性化资源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以用户评分体现用户兴趣偏好及资源相似度,忽视了用户、资源自身的特征,并且对稀疏数据和新资源的推荐质量明显下降。在Web2.0时代下,标签可被用户依个人偏好进行自由资源标注。因此,提出了基于标签和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标签作为体现用户兴趣偏好和资源特征的信息,依据用户、标签及资源的多维关系生成用户及资源的标签特征向量,并计算用户对资源的偏好程度和资源相似度,然后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预测用户对其他资源的偏好值,最后依据预测偏好值排序产生Top-N推荐结果。通过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的比较,验证了本算法能有效缓解数据的稀疏性,解决推荐的冷启动问题,提升推荐的准确性,获得更好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3.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个性化推荐技术,其中用户相似度的计算方法是影响推荐算法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稀疏评分数据造成的用户相似度计算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使用分布估计算法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并使用用户兴趣模型计算用户间相似度。实验表明,该算法的准确性受数据稀疏性影响较小,同时在收敛速度和推荐准确性方面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协同过滤算法研究基础上,通过压缩稀疏矩阵的方式,综合考虑用户之间的关联性和项目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一种混合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通过在Bookcrossing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矩阵规模较大并且稀疏的情况下,本算法比传统的基于用户和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更有效的提高预测精度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的社交网络好友推荐方法用户兴趣不明显、用户之间相关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共同用户和相似标签的协同过滤算法。抽取共同关注用户作为共同项目,加入体现用户兴趣的自定义标签数据,并对标签进行相似度计算处理,以扩充稀疏矩阵,改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指标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相比,基于共同用户和相似标签的好友推荐方法更好地体现了用户兴趣,同时在推荐准确率和平均准确率上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娜  廖联军 《信息与电脑》2011,(11):163-165
根据目前电子商务网站中商品个性化推荐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比较常用的一种推荐方法——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发现了目前协同过滤算法在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推荐质量低、推荐效率低、数据稀疏性、冷启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度的聚类分析协同过滤算法,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算法中存在的数据稀疏性等问题,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证明了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推荐系统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定制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如何提供准确的推荐则成为其最大难点。针对传统推荐算法的稀疏性问题,提出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动态权重混合推荐算法。通过对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出不同用户对于不同物品的个性化行为特征指数,并将其引入相似度的计算中。依据用户评分数据稀疏性的差异计算出动态权重,并依此将基于用户内容的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进行动态混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稀疏数据集中能有效降低推荐误差,提高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似度传递的协同过滤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协同过滤算法是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应用较广的算法之一。随着用户数量及项目数量的增加,数据的稀疏问题成为影响个性化推荐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传递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能使大于阈值的用户相似度在有限路径长度上传递,增加可用于计算推荐值的用户最近邻居的数量,减少数据稀疏问题的影响,提高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9.
蒋胜  王忠群  修宇  皇苏斌  汪千松 《计算机科学》2015,42(3):252-255, 265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推荐精度低及冷启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社会行为和用户背景的协同推荐方法。作为用户标注行为的结果,变化的标签体现了用户行为的动态性。该方法首先根据动态社会化标签得出用户的动态兴趣偏好相似度,然后根据用户背景信息计算出用户相似度,最后计算基于时间权重的用户评分相似度,并集成上述3个相似度找出最近邻居集,以为目标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个性化推荐。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数据稀疏和冷启动的问题,还能有效提高推荐算法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协同推荐算法存在数据稀疏和推荐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社会化标签和用户背景信息的协同过滤(CF)推荐方法。首先,分别计算基于社会化标签和用户背景信息的用户间的相似度;然后,基于用户评分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最后,集成上述3种相似性度量产生用户间综合相似度,并对目标用户进行项目推荐。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在正常数据集和冷启动数据集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降低了16%和22.6%。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推荐算法的精度,而且能较好地解决数据稀疏和冷启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协同过滤算法中存在着数据稀疏性和可扩展性问题,由于用户和项目数据量巨大致使数据十分稀疏,且不同数据集中数据存在差异,致使现有算法中的相似度计算不够准确和用户聚类效果不佳,对推荐算法准确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提高相似度计算和最近邻居搜索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优化和流形学习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加权因子优化相似度计算,结合流形学习对稀疏的用户评分数降维后进行谱聚类,通过获得的全局最优解提高聚类所得目标用户最近邻居的准确率,进而提高协同过滤推荐精度。在Epinions数据集和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降低协同过滤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提高召回率,拥有更高的推荐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选修课系统存在结构性的不足和缺憾,为了避免高校学生盲目的选择选修课程,本文利用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对高校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课推荐.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推荐算法,并着重介绍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并分析了两种算法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协同过滤算法的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即在协同过滤中加入基于内容的因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避免了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存在的数据稀疏问题,以学生为本推荐适合学生的课程,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算法在很多有监督学习任务上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其依赖于大量标注样本,并且使用特定类别训练的分类器,只能对这些类别进行分类.零次学习希望计算机像人类一样,能够结合历史经验与知识进行推理,无需使用大量新类别样本训练,便可达到识别新类别的效果.发现了零次学习任务存在“冷启动”以及矩阵稀疏两个特点,这些特点在推荐任务中同样存在.受推荐任务启发,将零次图像分类任务建模为矩阵填充问题,借鉴推荐领域中协同过滤算法,将稀疏的样本标签矩阵视为非稀疏的视觉特征矩阵和类别特征矩阵的内积结果,进而实现对新类别样本的分类预测.此外,构建了基于类间语义关联的语义图结构,使用图神经网络进行已知类别和新类别之间的知识迁移,以较小代价为类别学得准确的语义特征.在3个经典零次学习数据集上分别进行传统零次学习和广义零次学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协同过滤式零次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分类精度,且训练代价较小.  相似文献   

14.
张付志  张启凤 《计算机工程》2009,35(21):258-260,
为了提高新用户服务的预测准确率,提出一种融合多系统用户信息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多个系统的用户信息融合到低维流形中为用户寻找邻居和推荐项目,并介绍流形学习算法在推荐服务中的应用过程。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传统协同过滤算法能更有效、准确地为新用户提供推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计算的飞速发展,衍生了海量数据,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中各种信息量的指数型增长导致用户想要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信息过载问题日益突出。推荐系统在缓解信息过载问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方法通过研究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个性化计算,由系统发现用户兴趣进而引导用户发现自己的信息需求。目前,推荐系统已经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电子商务、会话推荐、文章推荐、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传统的推荐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以及混合推荐。其中,协同过滤推荐是推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技术之一。该方法利用用户或物品间的相似度以及历史行为数据对目标用户进行推荐,因此存在用户冷启动和项目冷启动问题。此外,随着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系统面对数据的快速增长会遇到严重的数据稀疏性问题以及可扩展性问题。为了缓解甚至解决这些问题,推荐系统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为了提高推荐效果、提升用户满意度,学者们开始关注推荐系统的多样性问题以及可解释性等问题。由于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发现数据中用户和项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学习一个有效的特征表示,因此越来越受到推荐系统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评分数据、社交网络信息以及其他领域信息等辅助信息,结合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提高推荐效果、提升用户满意度。对此,本文首先对推荐系统以及传统推荐算法进行概述,然后重点介绍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相关工作。包括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任务、评价指标、常用数据集以及学者们在解决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问题时所做的工作以及努力。最后提出未来的几个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Recommender systems apply data mi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filtering unseen information and can predict whether a user would like a given item. This paper focuses on gray-sheep users problem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d error rate in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based recommender systems. This paper makes the following contributions: we show that (1) the presence of gray-sheep users can affect the performance – accuracy and coverage – of th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based algorithms, depending on the data sparsity and distribution; (2) gray-sheep users can be identified using clustering algorithms in offline fashion, where the similarity threshold to isolate these users from the rest of community can be found empirically. We propose various improved centroid selection approaches and distance measures for the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3) content-based profile of gray-sheep users can be used for making accurate recommendations. We offer a hybri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to make reliable recommendations for gray-sheep user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propose a formal solution for gray-sheep users problem. By extens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wo different datasets (MovieLens and community of movie fans in the FilmTrust website), we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reduces the recommendation error rate for the gray-sheep users while maintaining reasonable computation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协同滤波是当前推荐系统中一种主流的个性化推荐算法,通过近似用户对商品的评价进行推荐。核函数是解决非线性模式问题的一种方法。协同滤波通常会选用不同的核函数来分析用户之间的影响关系。由于单核函数无法适应于复杂多变场景。因此,结合多个核函数成为一种解决方法。多核学习能够针对场景来组合各个核函数以获取更好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核学习的协同滤波算法。该算法在现有核函数的基础上,优化各个核函数的权重以匹配数据的分布。在大众点评数据集和Foursquar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核学习的协同滤波算法比经验给定的相似函数的性能要高,具有更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Item-to-item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short for ICF)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commerce websites due to his interpretability and simplicity in real-tim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The focus of ICF is to calculat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item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chine learning in recent years, it takes similarity model instead of cosine similarity and Pearson coefficient to calculat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items in recommendation. However, the existing similarity models can not sufficient to express the preferences of users for different items.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novel attention-based item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odel(AICF) which adopts three different attention mechanisms to estimate the weights of historical items that users have interacted with. Compared with the state-of-the-art recommendation models, the AICF model with simple attention mechanism Self-Attention can better estimate the weight of historical items on non-sparse data sets. Due to depth models can model complex connection between items, our model with the more complex Transformer achieves superior recommendation performance on sparse data. 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ML-1M and Pinterest-20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greatly outperforms other novel models in recommendation accuracy and provides users with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list more in line with their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协同推荐技术存在的数据稀疏性和恶意评价行为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社会网络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协同推荐方法加以改进, 结合用户信任关系与用户自身兴趣, 通过计算网络节点的可信度来消减虚假评分或恶意评分给推荐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而提高了推荐系统的准确度。实验表明, 相对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 该算法可以有效缓解用户评分稀疏性及恶意评价行为带来的问题, 显著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的推荐效率和准确性,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提出一种用户评分和属性相似度的推荐算法。首先分析当前协同过滤推荐研究的现状,设计评分相似度、兴趣倾向相似度、置信度等作为评分标准,使得用户相似度的计算更加准确、有区分度,然后根据用户属性来衡量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最后利用MovieLens数据集和Book-Crossing数据集做对比试验,对比精度、通用性和不同稀疏度及冷启动情况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不仅提高了推荐精度,而且明显优于其它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