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伟其  曹峰梅 《电子学报》1998,26(12):41-44,36
在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具有设定图像旋转角的曲轴电磁聚焦成像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作者先前的电磁聚焦成像理论,导出了在设一图像转角下系统曲轴场系数应满足的条件下,作为例子,讨论了几种能够实现设定图像旋转角的曲轴电磁聚焦成像系统中的曲轴场系数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图象无旋转的电磁聚焦移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对的电磁聚焦移象系统的理论进行了补正和补充,放宽了实现图象无转角的条件,导出了能获得放大率 M=1或 M≠1、且无转角的图象移象系统中轴上相对电位和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关系式,以及特征值λ应满足的条件,提出了设计图象无转角且放大率可变的移象系统的新途径。文中给出了解析实例与数值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3.
0463.1 99040063具有设定图像旋转角的曲轴电磁聚焦成像/金伟其,曹峰梅,周立伟(北京理工大学)11电子学报.一19 98,26(12)一41一44,36在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具有设定图像旋转角的曲轴电磁聚焦成像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作者先前的电磁聚焦成像理论,导出了在设定图像转角下系统曲轴场系数应满足的条件.作为例子,讨论了几种能够实现设定图像旋转角的曲轴电磁聚焦成像系统中的曲轴场系数的分布.图2参10(金)0463.1 99040064偏转像差中的D ilemma效应/张晓兵,尹涵春,童林夙(东南大学电子学所)11电子学报.一1 998,26(12).一100一103应…  相似文献   

4.
宽束大物面电磁聚焦系统的弯曲轴电子光学像差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宽束大物面电磁聚焦系统弯曲轴电子光学象差理论。我们引进了旋转的曲线正交坐标系,导出了主轨迹方程、一级近似的弯曲轴近轴轨迹方程,讨论了理想成象性质。本文定义了象差积分函数,导出了形式简洁的全部二级象差函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近场逆合成孔径雷达成象技术。对后向散射场进行相干处理,可以得到三维逆合成孔径雷达成象。后向散射场是频率和两个互相正交轴以旋转角的函数。大多数现有ISAR算法均基于傅里叶变换,因此只容许少量的波前曲率。在对近场物体成象时,必须考虑波前曲率这个因素。用直接傅里叶求逆对大型物体的近场ISAR成象,形成的图象在离旋转中心更远的点上增多了不聚焦点。文中讨论了一种新算法,它基于近场聚焦函数和频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假定空间静电电位(?)和磁感应强度矢量(?)在实验室坐标系中是己知的,利用沿主轨迹运动的非正交和正交两种曲线局部坐标基,研究了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的普遍理论。本文的数学处理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宽电子束成象系统是适宜和方便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趋势是进一步提高清晰度和扩展光谱响应范围。电子成象经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增长,在其技术基础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实用电子成象,如主动红外系统、电磁聚焦象增强器以及依靠夜空照明的被动夜视系统,经过三十年代的初期实验之后,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投放市场。六十年代后期和  相似文献   

8.
小角度旋转目标微波成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沦了小角度旋转目标成象技术。导出了适用于双站、单站、近场和远场成象测量条件的统一的图象再现算法;研究了超分辨力成象处理技术,并给出了一种将谱外推技术与目标粗略“形状”信息相结合的新的图象再现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微波暗室成象实验结果及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具有任意设定图像转角的电磁聚焦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实现图像有任意设定像转角的电磁聚焦成像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作者先前的电磁聚焦成像理论,导出了在设定图像转角下轴上电场和磁场应满足的条件,按照本理论不仅可获得直立式,而且可获得任意设定图像转角(或者倒像式)的电磁聚焦成像系统,作为例子,给出了一种解析的轴上电场和磁场分布,可实现设定图像转角且放大率M=1或者M≠1的电磁聚焦成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行波管用电磁聚焦系统的效率,在一体化电磁聚焦系统的无加载设计基础上,进行了加载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CST软件和MTSS软件进行仿真设计,然后进行装管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某X波段大功率耦合腔行波管的一体化电磁聚焦系统进行加载后,可实现对电磁聚焦磁场的局部调节,且基本不影响相临区域的磁场,在获得相同磁场强度的条件下,线包的耗散功率降低了3%左右。因此,对一体化电磁聚焦系统进行加载技术的研究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热成象的研究和发展至今已能生产高质量图象的系统。这些系统通常集中在有高度透射率的大气光谱区内,因此,所研究的探测器,大多数是使3~5微米或8~13微米区波长辐射成象的探测器。这些系统在文献中都已有叙述(Kruse 等人,1962年;Kruse,1965年;Wormser,1968年;Miller,1973年),它们通常由探测器的线列组成,用机械方法通过探测器扫描图象,每个探测器提供出每次扫描的一行图象信息。为了获得整个图象,对探测  相似文献   

12.
几乎不管大气条件怎样,合成孔径雷达都能保持高分辨力成象。为了实现高分辨力,需要大的雷达孔径,这通过接收机在空间移动来收集雷达散射回波而得以形成。为了形成聚焦图象,在采用这种大孔径情况下,相应于到达孔径不同部分的雷达回波的相位延迟必须作出补偿。为形成所需求的图象而需要的原始取样处理取决于飞机(或卫星)航迹。在理想状态下,这既是通过惯性导航信息又是通过平台动态特性而得知的。然而过样的理想状态并非总是真实情况,图象可能变得聚焦不良。平台航迹的不定性还把几何畸变引入图象。已经得知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成象时典型的畸变达到大约200个象素。 Finley和Wood(见Finley和Wood于1985年发表的文章)已经证明聚焦中差可以自动消除。在校正聚焦时,各种预测是用各种可能的飞机(平台)航迹以的误隐含式方作出的。一旦知道了飞机航迹,就有可能预测成象中的几何畸变。本文对由不希望有的飞机运动引起的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图象中出现的几何畸变作了全面叙述。说明可以在几千个象素的飞行距离上以大约3个象素的均方根误差来预测相对于图象参照系的图象畸变。然后借助于简单的线性标度因子把图象参照系与地面参照系联系起来。一旦消除了相对图象畸变,还可以测出这个标度因子。  相似文献   

13.
谭显裕 《激光技术》1987,11(1):59-63
本发明介绍的激光目标指示器系统,用点光源和聚焦光学系统,可以准确校准激光发射光轴与视频成象传感器光轴.在调校时,外部接收中断.系统跟踪装置测出传感器上图象的x和y偏差.转动传感器以扫描预定的连续角度位置.电子控制和计算系统根据连续误差数据,在x和y方向扫描校正信号,以使图象中心与相应于这一转动轴的图象不变点相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相干激光成象技术克服了微波成象和热成象系统的不足之处,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相干激光成象系统的三大分系统:图象采集的传感分系统;图象处理、识别和传输分系统;决策和控制分系统。并简述了相干激光成象技术的目前研制情况和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有关相干激光成象的四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一种应用于红外成象的合成孔径系统(SAS)。最受人重视的合成孔径系统是一个由六个园形孔径组成的六角形阵列。本文重点放在说明二维模型特性的一维模型。在8~14微米区的红外图象中,一般探测器尺寸太大,不能在进行图象取样时不使空间频谱重迭。合成系统所特有的特殊传递函数表明,它能获得的取样距离比惠特克-香农取样理论所要求的要大,文中提供了一种可进行图象正确取样的探测器阵列。  相似文献   

16.
CO_2激光相干成象是一种多功能激光雷达图象传感技术,它可同时获得被采样目标元的反射率、距离和速度信息,从而可相应实现三种成象功能。本文简介激光相干成象基本原理,讨论CO_2激光相干成象性能优点和应用前景,描述成象演示实验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有源型图象传感器的角度评述了电荷调制器件(CMD)。它采用特殊的象元结构,在象元级上获得信号增益,降低了读出噪声。文中介绍了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描述了3—CMD 彩色照相机,高分辨率 CMD 成象器和25μm~2面积的 CMD 成象器的试验结果,揭示了 CMD 是实现高帧频和获得高分辨率图象的一种相当有前途的器件。  相似文献   

18.
引言为了改善机载微波雷达地形测绘时方位向分辨力,5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合成孔径雷达的理论和实验,于是合成孔径雷达是指雷达移动被测物(地面)固定得到地形的清晰图象。60年代人们根据合成孔径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了在一定条件下雷达固定目标物移动获得清晰图象的理论和方法,有人称这种方式为逆合成孔径雷达。70年代,通过理论上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探讨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大容量高速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微波成象雷达得以实现。当然,合成孔径和逆合成孔径均属成象雷达范畴。虽然合成孔径、逆合成孔径和成象雷达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具体的工作方式、影响性能的各种因素以及信息处理和获得图  相似文献   

19.
黄冠夏 《激光杂志》1995,16(6):248-250
Talbot效应可以用于周期物成象而不需要任何成象元件,并可以用来实现图象分解,本文给出了图像分解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虑了热成象系统的光学系统、探测器、电子线路、显示器诸分系统的传递函数计算的原则。提出了在“假设”忽略采样过程对传递函数影响时,热成象系统的传递函数计算。提出了用电子学的方法改善热成象系统传递函数及图象增强的可能。以某一具体系统为例,计算了热成象系统的传递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