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并行电法监测工作面“垮落带”岩层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荣新  张卫  张平松 《煤炭学报》2012,37(4):571-577
在工作面高抽巷中布置电法监测系统,所有电极均布置在巷道底板位置,采用并行电法仪采集数据,进行高分辨地电阻法反演成像,根据工作面回采与电性参数变化关系,分析了“垮落带”岩层的动态变化特征:伴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存在采动应力影响,观测范围局部岩层裂隙发育,导致周期性的电性变化,可能与工作面周期来压事件有关;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覆岩破坏可能以大块破断与冒落为主,电性参数变化大;工作面周期来压间隔期内,覆岩破坏可能以小块破断与冒落为主,电性参数呈渐变形式;给出了工作面超前采动应力作用范围、周期来压步距及垮落带高度。  相似文献   

2.
赵杰  潘乐荀  朱慎刚  杨胜伦 《煤》2012,(3):21-22,39
在工作面特定位置布置覆岩破坏观测钻孔,布置孔内电法观测系统,利用矿井并行电法仪采集电法数据,进行电阻率层析成像。通过采动影响前后覆岩变形与破坏区电阻率值变化情况,划分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在祁南矿713工作面施工2处覆岩破坏观测钻孔,获得的电阻率变化较好地反映了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动态发育情况,得到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直观可靠,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认识近距离煤层群首采层开采后的顶板"三带"发育规律,以贵州五轮山煤业有限公司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为研究区域,利用网络并行电法对1805工作面8煤顶板"三带"演化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获得了8煤顶板上覆岩层变形与破坏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805运输巷距离底板垂高32.1~35.8m为裂隙带,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为35.8m;7.1~8.7m范围里为冒落带,顶板岩层35.8 m以上岩层电阻率值稳定,为弯曲下沉带。研究对象在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研究结论可指导类似条件矿井的"三带"管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指导新疆某高瓦斯倾斜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瓦斯灾害治理工作,采用并行电法探测了该矿1E401综采工作面的“竖三带”分布情况,并对钻孔电极电流及电阻率数据进行了反演,分析解释了并行电法探测数据。结果表明:1E401工作面垮落带高度为13.0 m,裂隙带高度为44.0 m,弯曲下沉带高度为44.0 m以上范围,垮落带高度与采高之比为3.25,裂隙带高度与采高之比为11,探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工作面采动应力超前影响最大距离为60.0 m。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榆树田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以110501工作面实际工程条件为背景,现场应用并行高密度电法技术,得出顶板覆岩电场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反映采动影响下顶板覆岩的变化规律,掌握顶板覆岩破坏规律。研究表明,垮落带高度为30.7 m,位于下4煤与下3煤之间的中砂岩层位;导水裂隙带高度为73.7 m,位于下1煤顶板上细砂岩和粗砂岩分界面附近。垮高/采厚比为3.1,裂高/采厚比为7.5,下5煤层采动应力超前影响距最大为65 m。研究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金桥煤矿4303工作面为例,采用网络并行电法对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含水层(体)富水性进行探测,获得该工作面的视电阻率剖面图,圈定其低阻异常区,并对圈定的异常区位置进行钻探验证,验证低阻异常区的富水情况,查明探测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矿井采空区积水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积水成为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其积水区边界的划定是有效防治采空区突水的关键.在建立采空区积水区边界模型基础上,运用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对7130工作面采空区放水前及放水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获取含水异常体与渗流场、地电场之间的响应特征,以此建立积水区边界与视电阻率之间变化关系,可圈定矿井采空区积水范围.结果表明:有效富水系数为0.122 6的积水区边界与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测量得到的电阻率参数所划定的积水区边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可在动态监测中形成不同时段的电阻率剖面.  相似文献   

8.
介绍应用并行电法采集系统,在卧龙湖矿井103工作面进行底板探测。通过网络并行电法数据体的三维电阻率反演,得到矿井工作面底板下三维空间的电阻率分布特征。在该工作面布置钻孔,在底板灰岩层位中电阻率为70Ω.m以下区域,出水量最大达到60 m3/h。该技术取得了煤矿工作面底板完整三维电场参数与电阻率数据体,客观反映了该工作面内底板的水害空间位置,为该矿井防治水工程提供了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9.
10.
赵伟  孟玉双  张华 《采矿技术》2009,9(4):48-49,62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采煤工作面随推进过程中煤层底板不同位置、深度的岩层视电阻率变化情况,据此分析研究回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通过不同位置的两组观测数据,分析底板岩层在采前、采中、采后的破坏规律,分析确定底板破坏深度与采面宽度、采场位置等因素的关系,为奥灰水的防水设计与施工,为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集二矿1煤层组距下伏太原组1灰平均间距仅约18m,该区域太原组灰岩具有"高水压、低存储、非均质"的特点,1煤层开采受底板灰岩水威胁。通过利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对1煤首采面底板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查,有效地掌握了底板灰岩水赋存情况,为该面底板注浆加固钻孔布置及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隧道施工中,开展超前地质预报能够有效查明隧道掘进前方的不良地质体,保证施工安全。直流电法通过获取隧道附近岩层地电信息来推断隧道掘进面的地质情况,以便预测隧道地质灾害。然而在隧道有限空间内,传统电法勘探工作效率较低且采集数据信息有限。引入并行电法采集系统,将高密度电法采集装置简化为拟地震排列的AM和ABM装置,不但能够转化形成传统电法的各种探测方式,而且可实现电阻率的快速测量,获得更可靠的地电信息。在实际隧道超前探测应用中,设计改进的U型电极观测系统对底板及掘进前方地质异常体进行探测,经反演获得异常体电阻率空间分布形态,为隧道掘进工程提供重要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以应用电法寻找松散层中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为例,介绍了在水工物探找水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地貌地质单元、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地形条件,合理布置电法剖面,采用灵活的排列方式,因地制宜进行探测,并对不同的电性参数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找水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矿井直流电法在煤矿水害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矿井直流电法在煤矿水害预测方面的应用效果,如探测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富水区域、圈定工作面内易突水地段、评价工作面回采时的水害安全性等,并对直流电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选择井下水文观测孔的位置,减少无效钻探工程量和时间,利用井下直流电法技术查明钻孔备选区域下方岩层的赋水性状况,综合分析直流电法勘探结论和水文地质等资料,科学确定水文观测孔的位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辉  朱子良 《煤炭技术》2012,31(12):107-109
矿井水一直都是杨庄煤矿采掘过程中的主要威胁,为了查明III51行人下山底板水的赋存状况,采用直流电法对底板进行了探测。介绍了测试方案、测点布置、探测仪器和探测关键技术措施等,并对探测的原始资料进行了评述,通过软件解释,得到了底板视电阻率相对低阻区。结果显示,该处有3处相对低阻区,其中第2低阻区赋水的可能性最大。通过打钻验证,该区域出水量达130m3/min。实践证明,直流电法在煤矿采区底板中探测水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7.
以义煤集团新安煤矿治理13采区回风斜井渗水为例,介绍了利用直流电法勘探技术勘查采空区边界和采空区垮落带导水通道.结合地质资料,得出解释结果,针对4个低阻异常区制定注浆充填改造方案,并以此正确指导注浆堵水工作,成功封堵采空区垮落带导水通道,拓展了井下直流电法勘探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尤其要注重岩溶发育情况的探测。该文以某高铁站附近高架桥基桩区域勘探为例,着重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地下溶洞探测中的应用。采用Res2dinv软件进行反演,结合地质及钻探成果进行综合解释,获得了勘探区内溶洞的分布情况,为该高架桥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