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珍妮姑娘》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曾被评论家誉为美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文章试图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视角,通过对珍妮人格结构、自我防御机制的分析,阐述主人公的悲剧并非完全是外界环境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珍妮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2.
《眼望上苍》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被誉为是一部美国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次婚姻,揭示了珍妮三次婚姻中反抗背后的妥协。从而得出在当时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制度下,面对婚姻中的压迫与不平等,珍妮最终一步步由反抗走向了妥协。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伦理学和家庭婚姻伦理两个方面对《珍妮姑娘》中女主人公珍妮的形象进行解析,指出珍妮一方面是恪守传统家庭伦理的典范值得称道,另一方面她做出了触犯婚姻伦理的举动也是错误的。认为对其两方面形象的分析对于我们当下处理家庭关系和婚姻关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叙事语法理论中的布雷蒙"叙事序列"理论、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和"语义方阵"理论对小说《珍妮姑娘》进行分析证明,得出的结论是:在残酷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下,为了改善社会最底层家庭的经济状况,脆弱的女性最终沦为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赫斯顿的小说《他们仰望上苍》将后殖民主义的批判性、边缘性同黑人女性的受压抑状态联系起来,塑造了黑人妇女珍妮在受到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的情况下,怎样为自己的生活和爱情奋斗,对黑人女性边缘论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刻画了珍妮这一新型黑人女性。小说中,珍妮从沉默的被压迫者到逐步觉醒,开始了从边缘到中心挣扎、奋斗、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她的自我实现激励了不少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6.
叶蔚林新时期的小说主要以湘南菇母山区的人情风物为题材,富有人文情怀和人道关怀是这些小说的价值主题,也是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人性特征。在这些作品中,叶蔚林刻画了一系列洋溢着原始生命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爱情观念至情至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部以母女关系为主题的小说。谭恩美以第一人称为主,伴随第三人称转换的叙述方法,通过富于特色的移民语言和女性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人物形象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中的人物形象都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类型化到典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过程。小说与戏曲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区别,所以,戏曲人物既富有立体感,又有类型化的特点,而小说人物则更加丰富多彩。小说改编为戏曲,其人物形象很难达到原先的境界。由于审美接受的差异,看戏与读小说,两者审美趣味迥然有别,所以,读小说者多,看戏曲者少。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小说要旨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了作者借助《第二十二条军规》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所导致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塑造的哈克和吉姆这两个人物形象以及哈克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批判意义,论述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写实与浪漫主义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改写是英国女性小说家拜厄特在小说创作中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之一,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以拜厄特经典小说《占有》为例,解读其对经典神话、童话故事的创造性改写,探讨改写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揭示拜厄特在小说创作方面的独到之处及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小说《追风筝的人》在刻画阿米尔的父亲和仆人阿里这两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人物外貌、人物动作和所处环境的对比描写所产生的效果。认为这些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是美国当代作家、学者阿瑟·阿萨·伯格的一部具有后现代意味的侦探小说。小说借助"谋杀案件"的外壳阐明和宣扬了后现代理论,因而兼具侦探小说特征和学术理论色彩。但是小说又通过对人物形象、传统侦探小说体裁和后现代理论的戏仿,以探案内容、理论摘录、绘画摄影三种形式的拼贴实现了对小说体裁和后现代理论的双重反讽和解构,因而它既不是一部传统的侦探小说,也不是一部严肃的理论著作。这种戏仿和拼贴的方式既有利于后现代理论的大众传播、同时又拓宽了小说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理论小说化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胡辛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探寻作家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内在理路:女性:人(和男人一样)-女人(和男人不一样的)-个人(以独立的提升了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个人将做人与做女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对比手法的运用角度论述了契河夫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指出其手法首先是人物形象本身蕴含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对比,其次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性格反差的对比,再次是人物与外部环境的对比。通过契柯夫小说中的典型分析,论证了对比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刻划人物形象和深化作品主题起到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学原则。从整部作品的对照来看,人物形象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因此雨果提出的美学原则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了忠实的体现。雨果运用多样手法,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借助于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学人物形象的文化身份问题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族裔文化身份的阐释,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和当代美国小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法。就《我爱比尔》和《最蓝的眼睛》在族裔文化身份阐释的问题上进行比较,探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的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柏油娃》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论文指出正是通过人物和环境的隐喻功能,小说编织起复杂而丰富的意义之网,为揭示黑人传统价值观与白人主流价值观、现代与传统、奴役与反抗等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深广的想象时空。  相似文献   

19.
微型小说的写作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内容和形式的丰富使小说笔下的人物闪现出非常精彩的面貌和性格特色。人物视角的不同,使小说反映出来的意义和内涵也不同。从古典人物形象的再造及其特点分析微型小说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在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一书中,刻画了"迷惘的一代"和"准则英雄"的人物形象,运用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和冰山原则的创作理论,《太阳照样升起》对美国文学、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解读,能够更加深入地揭示作品的创作手法和小说的深层意蕴,能够对以后的文学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