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九叶诗派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它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新诗优秀传统的影响下,接纳了西方后期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里尔克、奥登的艺术技巧,呈现出思想知觉化、诗歌戏剧化、意象的现代性和语言的陌生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2.
刘勰诗学现在他的整个文学理论体系中据有重要席位。其诗学观的基本取向是继承、修正并淡化原始儒家诗学的功利主义,使其与审美融合。标举自然与清丽,强调性情本体的恰当形式化,是刘勰诗学观的重要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3.
刘勰诗学观在他的整个文学理论体系中据有重要席位.其诗学观的基本取向是继承、修正并淡化原始儒家诗学的功利主义,使其与审美融合.标举自然与清丽,强调性情本体的恰当形式化,是刘勰诗学观的重要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4.
论钱谦益与朱彝尊诗学观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谦益和朱彝尊都对明代诗歌做过总结性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诗学观的异同。他们都主张诗歌要抒写真性情,反对模拟和僻涩诗风,倡导以学问救正俗学之弊。就“言志”的内涵而言,钱谦益主张抒发愤排之情,朱彝等则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造成他们诗学现异同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时代社会的因素,也有文化心理的因素,与他们个人的遭际和思想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中充满着死亡或者毁灭的表述与意象,但是死亡并不是她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死亡仅是普拉斯通往另外一种心灵境界的途径而已;死亡与毁灭,只是普拉斯人生理想的另一种释放。通过分析普拉斯诗歌作品中的意象与内涵,探究诗歌中所体现的生存观,即毁灭与永生的意蕴与阐释,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广大民众带来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的另一种思考,从而对毁灭与永生这个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苦苦思索的命题产生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叶维廉早期代表性论文《从比较的方法看中国诗的视境》的主要观点折射出叶氏诗学理论体系的侧重和片面之处,其背后有着鲜明的文化立场,体现了成功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因果现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德在对因果必然性、因果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因果规律中人的能动性的考察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前人的特色。而佛教善恶报应论中体现的因果现在这些方面与康德因果论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对此略作探析,以加深对康德哲学的理解,并对当代哲学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老子“道”的思想对汤川科学观的影响。认为汤川把老子的思想看作是反映科学理论动态发展的过程,从而提出了类似库恩“范式论”的科学理论动态发展的思想。文章认为老子的思想对汤川的影响可能给予我们认识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以某种启发和提供深入思考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汲取"词本位""字本位"汉语理论的合理部分,从语言声频系统和文字形符系统梳理文、字与词的关系,认为"文"是最初的图形表意独体符号,"字"是由文孳乳派生出来的形意结合符号,音节与声调结合的表意单位就是"词",书写的文字符号与语音结合构成"字词"。这样的字词不但能够独立超越语音而示意,还有记录语音的功能。古代语文主要以单音节字词为基本单位,现代语文系统中多音节词语数量占了多数,成为精确表达复杂思想的基本单位,因而"字"与"词"(词语)共同成为中华语文表意的基本单位,构成了以文字为主导的中华语文特有的字/词并重的格局。基本的常用汉字非常稳定,有很强的组字构词能力,掌握具有字根意义的基本常用单字词,有利于精炼简洁表达,运用多音节复字词语有利于细致准确表达。所以,我们主张"字词本位语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10.
在普遍认为想象与想象力是浪漫主义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的语境下,拜伦被广泛视为一个"例外"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实际上,拜伦多次正面表达了对想象这一心理活动的强调和肯定,他只是不赞成将想象对写作的意义绝对化;与此相联系的是,拜伦还注意区分了想象和幻想的不同;而拜伦的实际创作,更是证明他拥有天赋独具的"历史想象力"和"文学想象力"并予以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假想的伦理困境中,产生了对孟子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义”字理解的分歧。这一分歧实际上也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所无法避免的。不过,通过细致的分析以及对《孟子》文本的系统解读,我们发现这种分歧只是字面上的矛盾,而矛盾的化解却能发掘孟子学说的时代新意——从职业操守的角度来理解“义”。这也是一种创造性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对诗学的影响在何种层面上发生一直众说纷纭。事实上,理学的性、情观对宋人思想观念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文人思想结构的改造,理学性、情观影响到此一时期诗人的创作思想。宋人“以意为诗”论中就渗透了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它同时也铸就了宋人诗歌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最先强调了读《诗》者在《诗》义阐释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这意味着读《诗》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诗》义;还可以通过主动推求去寻找《诗》的创作意图。《韩诗外传》正是汉《诗》践行孟子“以意逆志”观的突出代表。《韩诗外传》对孟子“以意逆志”观的传承,不仅展现了《诗》学发展至汉代的一次飞跃,同时也证明了汉诗通过《诗》义阐释传达经世意图的经学化倾向正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接触了几位业内老板,也都是我媒体策划的客户,在与他们交谈的时候,使我想起了黄巢的一首《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的大意是:等到九九菊花节到来,那时候只有菊花盛开,其他的花也就凋零了,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时间观产生之前,大致存在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两类时间观,二者直接或间接都从属于外物的束缚。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立场上建立的全新时间观克服了旧时间观来源于外物的弊端,而将时间作为人的一种存在形式。马克思时间观对重新理解劳动、价值、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维"健康观拓展了人的健康面,也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以健美操教学为例,对"三维"健康水平相当的两班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班学生无论在生理、心理,还是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好于对照班。  相似文献   

17.
《周易》作为考察先秦山水范畴涵义的典范性文本,携带着先秦审美方式的丰富信息和后世多元审美图景的萌蘖。,由“类”的运思方式和“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入手,解读《周易》独特山水审美内质,是廓清传统山水审美理路的先秦成因的关键。相对于原始儒家以道德本质主义为主体的文化建构而言,传统“类”之运思方式的变革为古典美学的发展注入了审关心理和审美经验的维度,之后发生于中国传统美学领域内的一系列变化多是循此而成。  相似文献   

18.
刘晓达 《饰》2014,(2):8-15
本文从东周至秦汉中期政治与社会转型的视角出发,在细致回顾与评析学界对"天下"观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美术史视角通过分析这一时期衍生的带有皇权建构与空间表现特征的美术材料,从而提出对该课题进行重新研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是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哲学在西学东渐中返本开新,迄今经过了若干发展时期,涌现了诸多大家流派。以今日全球化的视角观察,我们认为,传统"以物观物"的视阈形成了诸多局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当今中国哲学的研究者如能突破"以物观物"的哲学视阈,转化到"以道观物",方能站在哲学原初的立场,即重返哲学的本位,方能全面、深入地审视自身与他者的关系,实现"道通为一"的哲学形态。这将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是先民通过采集劳动获得的最早的味觉快感,这种快感是后世先民形成审美能力的起点;熏,不仅是先民创造关味的最早实践,也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实践。随着先民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先民对关味的创造逐渐转移到对服饰、器用、自身形象及舞蹈、音乐、诗歌等方面的关的创造。由美味而至关,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它是自然美向社会关过渡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