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气波增压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对气波增压柴油机的性能实验表明,气波增压器因其本身固有的废气再循环能力可有效地降低柴油机NOx排放,且排气烟度较原机匹配气波增压器前下降,同时还保持了良好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优良的瞬态响应能力,且低速时能保持很高扭矩。  相似文献   

2.
车用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排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气波增压柴油机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而后着重论述了有关气波增压柴油机进,排气系统设计与计算的理论基础,并较为详尽地给出了排气管中各参数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流程图。设计结果我们根据国外已有的气波增压吕与柴油机匹配的资料和经验选定的气波增压器完全符合,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增压6缸柴油机排气压力波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增压6缸柴油机进行了不同负荷特性下的排气压力波测量,分析了不同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增压6缸柴油机,当配气相位相同时,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平均值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随着扭矩的增加而增大;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进行横向对比时以及在外特性上,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高.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强度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排气压力波强度随着扭矩的增加而增高;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排气压力渡强度进行横向对比时,排气压力波强度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高,但是在外特性上,随着转速的增加,排气压力波强度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4.
SOFIM柴油机气波增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SOFIM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改造成气波增压中冷柴油机。匹配气波增压器的柴油机需重新设计进、排气管,根据气波增压的要求,采用进气均匀性更好、总管容积更大的进气管及中央出口渐扩式排气管,采用变频电机优化增压器转子与曲轴间的传动速比,使得在整个发动机工况内均能实现较高的增压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波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和排放性能在低转速下优于原机,在中高转速下比原机差,通过设计容量更大的进、排气管及进一步优化速比可改善气波增压柴油机在高工况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某增压六缸发动机的性能做进一步的改进,对其涡轮入口处和排气支管出口处的排气压力波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涡轮入口处和排气支管出口处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变化规律相同: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都随着扭矩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都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涡轮入口处和排气支管出口处的排气压力波强度变化规律不相同,涡轮入口的压力排气波强度要大于排气支管出口处的排气压力波强度.  相似文献   

6.
增压柴油机进气压力波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Kistler公司的瞬态压力传感器和Dewetron公司的燃烧分析仪,在某V型8缸增压柴油机上,测量了第1缸进气道入口进气压力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的波动状况,对压力波动曲线进行了数据处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转速下,不同负荷时,进气压力波动的规律相近,负荷越大,进气压力的平均值越大,进气压力的波动范围也越大,但是波动强度很接近,变化不大;对于不同的转速,进气压力的波动规律明显不一样,随着转速的变化,压力最大值对应的曲轴转角不同,波动强度也是随转速波动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增压柴油机进排气过程的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T-POWER软件建立了包括增压柴油机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和排气消声器的工作过程模拟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发动机的外特性指标、最高燃烧压力、进排气系统压力波动、消声器端口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试验验证表明:所建立模型能够正确预测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中的压力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Cat612柴油机的燃烧系统、配气正时及增压排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同时设计了螺旋流增压排气系统。  相似文献   

9.
带有进排气旁通的相继增压柴油机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带有进排气旁通的相继增压柴油机稳态仿真程序,缸内过程采用充满与排空法,进排气过程采用一维非定常流动模型,选择有限体积法对其进行离散求解。对某船用带有进排气旁通的相继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多组性能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柴油机转速在855~920 r/min时,开启旁通阀,能增加压气机的空气流量,避免喘振,并提高了增压压力,降低了排温,改善了柴油机的大扭矩性能,但柴油机的经济性有少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发火顺序对增压柴油机进气不均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某V型多缸柴油机性能试验和多个气缸压力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柴油机的一维性能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校核,并应用验证后的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该柴油机不同曲轴结构对应的发火顺序时各缸进气流量的不均匀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发火顺序造成各缸进气门前压力波动的规律差异很大,造成各缸进气不均匀度的差异也很大,相比之下,平面曲轴对应的发火顺序造成的进气不均匀度较小,而十字曲轴、成对曲轴和混合曲轴对应的发火顺序造成的进气不均匀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王有槐 《柴油机》2006,28(4):32-36
介绍了世界著名公司如:ABB、MANB&W、三菱、KBB、Napier等公司最新增压器产品,并对其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了透析,对当今增压器技术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493ZQ柴油机匹配气波增压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493ZQ柴油机上匹配大容积进气管、渐扩式排气管的方法,以及在气波增压器与发动机之间寻找理想的转速比,对气波增压柴油机的性能及排气净化进行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实用的匹配规律。试验结果证明,与原涡轮增压样机相比,采用变速比的气波增压样机具有非常优良的排放性能和瞬态响应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加速时不冒黑烟,彻底克服了涡轮增压柴油机瞬态响应滞后、低速供气量小的弱点。采用新型转子的CX-102型气波增压器有效地降低了噪声。  相似文献   

13.
对大功率柴油机采用主辅双进气道系统改善低负荷工况下的进气涡流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对进气控制挡板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负荷工况下,以螺旋气道进气为主,直流气道进气为辅,可以获得较强的进气涡流,达到改善低负荷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增压多缸柴油机各缸进气不均匀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某增压8缸柴油机性能试验和多个气缸压力测量的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对该柴油机的一维性能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校核,计算和分析了不同试验工况下柴油机各缸进气流量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的情况下,各气缸进气量的大小对比关系不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负荷的增加,各缸的平均进气流量增加,各缸的进气不均匀度增加;不同转速时,各气缸进气量的大小对比关系有所变化,进气不均匀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进气温度对直喷式柴油机冷起动初始期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进气温度对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不稳定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利用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排放测控系统,在一台直喷式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进气温度对柴油机冷机起动过程初始期燃烧有较大影响,随进气温度的升高,冷机起动着火滞后期明显减小,扩散燃烧增加。提高进气温度能够明显改善着火条件,降低起动过程供油量,减少失火循环,从而明显改善起动过程中的HC排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原环境下进排气节流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基于高原环境,对一台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分别研究了进气节流和排气节流对柴油机进气量、燃烧、排气温度、排放、油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进气节流、排气节流均会使柴油机进气量降低,缸内最高压力降低,最大燃烧放热率增大,缸内燃烧温度上升,排气温度升高,排放增加,油耗上升。但随着转速的增加,进气节流与排气节流的影响趋势却有所差异。在柴油机转矩为50 N·m,转速为1 400 r/min、1 800 r/min、2 200 r/min的3个工况下,进气压力降低25 k Pa时,排气温度分别提升75℃、60℃、52℃,NOx排放分别增加160×10-6、140×10-6、114×10-6,烟度分别增加0.079 FSN、0.062 FSN、0.052 FSN,比油耗分别增加4.4 g/(k W·h)、5.5 g/(k W·h)、7.4 g/(k W·h);而排气背压升高25 k Pa,排气温度分别提升35℃、50℃、62℃,NOx排放分别增加67×10-6  相似文献   

17.
针对防爆柴油机排气降温系统加装废气水洗箱装置极大增加发动机排气系统阻力的问题,自行设计和搭建了排气喷雾降温系统,并对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如喷雾流量、雾滴粒径、喷射方式、两级喷雾比例等在1 500r/min、700N·m工况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雾滴粒径越小越有利于雾滴在高温排气中的蒸发;采用逆流喷射方式和适当增加第二级喷雾流量比例增加了喷雾降温效果;系统中加入换热管增加了循环冷却水对排气的降温,减少了喷雾的用水量。在1 500r/min、700N·m工况下采用带有换热管的喷雾降温系统可以把排气温度降低到67℃,满足防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