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为解决棉秆皮纤维手感硬、纤维分离度差等问题,对棉秆皮纤维的高温脱胶方法进行了研究。先通过预氧处理,再进行高温脱胶制备棉秆皮纤维,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影响脱胶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温度、保温时间和浴比对纤维木质素含量和残胶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结果采用二次正交回归分析进一步优化脱胶工艺条件,确定最佳处理工艺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1.26%,温度132.4℃,保温时间50min,浴比1∶20。对处理前后纤维的纵向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高温脱胶后纤维分离度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对棉秆韧皮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果胶酶用于制备棉秆韧皮纤维的单因子影响实验及L9(34)正交优化试验,采用果胶酶脱胶与简单化学处理相结合制备出棉秆韧皮工艺纤维.研究结果表明: pH 4.0、酶浓度5 g/L、温度40 ℃、酶作用时间96 h条件下,可去除棉秆韧皮果胶质43.6 %、木质素25.1%,所制备的棉秆韧皮工艺纤维细度3.35~3.65 dtex,平均长度84.5mm.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碱浓度对棉秆皮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对碱处理前后棉秆皮纤维的长度、细度、可挠度、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等性能进行测试.实验得到,随着碱浓度的提高,纤维的强度、长度、细度减小,纤维的可挠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均匀设计在棉秆皮纤维化学脱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GB5889—86对棉秆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棉秆皮的化学脱胶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化学脱胶最优工艺参数:NaOH浓度13g/L,煮炼时间76min,多聚磷酸钠用量3%,Na2SO3用量2%.  相似文献   

5.
6.
黄麻碱氧一浴一步法脱胶漂白短流程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碱氧一浴一步法对黄麻脱胶漂白新工艺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碱与双氧水同浴脱胶漂白原理,以及双氧水氧化木质素原理。实验中首次采用镁离子做助剂,同时在强碱浴双氧水稳定剂的作用下,使碱氧一浴脱胶达到最佳功效。用正交方案将影响脱胶漂白效果较大的3个主要因素:NaOH质量浓度、双氧水和稳定剂用量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得出最佳方案为:NaOH为48g/L,H2O2为10g/L,稳定剂用量5g/L。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化学脱胶处理秋葵纤维,对预酸和碱煮工艺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取出可纺纤维,并对处理后纤维的长度、细度及断裂强度进行测试和评价.预酸处理,硫酸溶液质量浓度2 g/L,处理时间120 min,处理温度60℃,浴比1∶15;碱处理,一煮碱溶液质量浓度7.5 g/L,二煮碱溶液质量浓度9 g/L,一煮处理时间3.5 h,二煮处理时间2 h,处理温度100℃,浴比1∶20,其中一煮与二煮中添加2%的硅酸钠、尿素和JFC。纤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残胶率为7.32%,工艺纤维长度为10~30 cm、细度为2.8 tex,断裂强度为23.8 cN/tex.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对比脱胶前后莲纤维的各项性能,研究探索莲纤维的最佳脱胶工艺,为莲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稀硫酸法、亚硫酸法、亚硫酸盐法预处理的化学药品添加量对棉秆酶水解的影响,对预处理前后的棉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固液比1:4、温度180℃、保温20min的预处理条件下,纤维素酶用量(相对于绝千底物)10U/g、纤维二糖酶用量(相对于绝干底物)3.6U/g的酶水解条件下,稀硫酸法预处理在98%浓硫酸添加量为5.52%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42.63%;亚硫酸法预处理在亚硫酸添加量7%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81.25%;亚硫酸盐法预处理在98%浓硫酸添加量0.92%、亚硫酸氢钠添加量为8%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70.06%.  相似文献   

11.
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棉花秸秆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制备活性炭,通过检测活性炭样品的比表面积、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探讨了浸渍比(氯化锌与原料的质量比)、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等操作条件对活性炭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棉花秸秆活性炭适宜的操作条件如下:浸渍比为1.5:1,活化温度为550℃左右,活化时间为90 min,在较优条件下制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1 403 m2/g,碘吸附值可达1 188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238 mg/g。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以温度、pH值、酶液浸渍时间等为主要因子,建立以精炼残胶率为单目标的苎麻新型生物酶脱胶工艺最优化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最优化工艺数学模型计算,得到酶脱胶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59.86℃,pH值8.62,时间4.31 h.在最优化工艺条件下,对脱胶处理后的精干麻的质量作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酶液对麻纤维韧皮的作用更加深入,胶质的去除更加彻底,残胶率降低,纤维支数提高,纤维制成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柠檬酸对棉织物进行羧基化改性,与氨基酸衍生物结合,制备出氨基酸可吸附材料。通过红外谱图考察了棉织物氨基酸可吸附机理,对处理后棉织物的吸湿率、白度和断裂强力等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棉织物相比,改性后的棉织物通过离子键可吸附丝胶中的氨基酸,吸湿率有较大提高,但白度与断裂强力有所下降。改性最佳工艺条件:柠檬酸质量分数为10.5%,次磷酸钠质量分数为9.3%。吸附工艺条件:NaHCO3溶液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为10min;丝胶溶液质量分数为7%,反应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14.
探讨本色棉纤维经过染色后性能的变化,分别对染色棉、本色棉纤维的手感进行了主观评定,并借助电子显微镜、纤维长度分析仪、细度分析仪、单纤维强力机等仪器对染色棉、本色棉的表面状态、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纤维拉伸性能、摩擦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染色棉纤维的各项性能比本色棉纤维均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后道纺纱工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将聚氨酯与免烫树脂复配,代替单纯的树脂整理,对纯棉薄织物进行强力和平整度的测试.讨论了焙烘温度,树脂整理剂用量,聚氨酯EPD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烘温度为145℃,树脂整理剂F-Cl用量为30g/L,聚氨酯EPD用量为40g/L时,其整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甲醛2D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测试织物处理前后的拉伸性能,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整理剂浓度、烘焙温度及织物经纬密度对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抗皱整理,织物的经纬向拉伸强力均有所降低,并随着树脂浓度和烘焙温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使得经向强力保留率小于纬向强力保留率,经向的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较小,纬向的断裂伸长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棉纤维细度与股线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着线性函数相关关系.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数理统计学的运算,确立了两个变数间的线位关系、线性关系式──回归方程,从而指导生产实际中确保14 ̄t×2股线品质指标在上等水平(2550分)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顺利纺出超仿棉纯纺和超仿棉与精梳棉混纺纱,根据超仿棉短纤维的性能特点与成纱质量要求,对各道工序进行合理的工艺配置,如清梳联采用一抓一混一梳的短流程,强调开松处理,不要有过多的打击;并条适当加大罗拉隔距和皮辊加压,运转速度偏低掌握;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适当加大细纱后牵伸、加大罗拉隔距,预防出"硬头";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温湿度,提高成纱质量.同时,对不同混纺比的超仿棉与精梳棉混纺纱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赋予针织丝光棉织物真丝绸的特性,探讨较合理的纤维素酶前处理和硅油后整理工艺,通过测试纤维素酶处理后棉织物的失重率、悬垂系数和顶破强力损失率以及硅油后整理后织物的白度、柔软度、折皱回复角、起毛起球个数和静态吸水时间,获得了一个优化的针织丝光棉的仿丝绸整理的工艺.其中,纤维素酶前处理工艺为高效宽p H抛光酶2.0%(owf)、浴比20∶1、初始温度20℃、酶处理温度50℃、酶处理时间40 min、灭活温度80℃、灭活时间10 min;硅油后整理工艺为硅油100 g/L、预烘温度80℃、预烘时间2 min、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4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