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64排的螺旋CT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对再狭窄程度诊断评价。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的心内科诊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复查患者44例(支架数69个),将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与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类似,kappa=0.874;64排螺旋CT检查支架直径≥3mm患者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情况均优于支架直径3mm患者,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具有临床积极诊断价值,具有现实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患者诊断中应用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经脑血管检查发现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综合征的患者32例参与研究,全部患者均选择宝石能谱CT三维血管成像诊断,分析结果。结果:依据VBD影像学特点分型,14例为Ⅰ型;10例为Ⅱ型;8例为Ⅲ型(2例椎动脉延长迂曲,2例单纯椎动脉延长扩张,4例单纯基底动脉扩张)。结论:宝石能谱CT扫描速度快,宝石探测器密度分辨率更高,使得诊断更精确,并且降低了剂量,能够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臂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以及1.5T超导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与C臂X线血管造影检查临床结果具有一致性,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给予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检查可有效判定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家宙 《影像技术》2013,25(2):30-32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扫描下肢静脉成像技术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进行的下肢静脉GSI扫描检查的患者36例,36例患者均在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延时150s行下肢静脉扫描,造影剂浓度370mg/ml,注射速率4ml/s,总剂量100-120ml。扫描采用轴扫,扫描条件:120kV,mA为自动选择,旋转时间0.5秒;准直64x0.62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0.625mm,层距0.625mm。扫描过程中保持患者下肢静止不动,扫描范围自下而上从踝至髂总分叉上2cm处。扫描后将图像载入AW4.6工作站。利用能谱分析浏览器(GSI Viewer),进行常规VR(混合能量)重建和单能量容积重建法(GSI VR),配合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以(MIP)对下肢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评价下肢静脉GSI扫描不同重建方法对下肢静脉成像的效果,所有图像由两位高年资的医生进行评估。结论:能谱扫描GSI单能重建的方法较混合能量重建方法能大大提高下肢静脉成像的成功率和较高的静脉成像满意度,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并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应用螺旋CT、能谱CT和MRI影像学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原发性肝癌病人84例,按照随机排列方法,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28例,甲组实施螺旋CT影像学检查、乙组实施能谱CT影像学影像学检查、丙组给予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相关影像学检查后丙组病人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MRI影像学检查原发性肝癌病人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T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DSA与CT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28例,敏感度为93.33%,漏诊率为6.67%,DSA诊断27例,敏感度为90.00%,漏诊率为10.00%。CT检查冠脉斑块总数为44个,其中钙化斑块24个(54.55%),非钙化斑块20个(45.45%),DSA检出冠脉斑块共49个,其中钙化斑块27个(55.10%),非钙化斑块22个(44.90%),两中方法的斑块检出情况相比P0.05。结论:CT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具有较好表现,但在临床实施检查时存在一些限制性问题需要解决,故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须在CT冠脉造影与DSA法中进行斟酌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病患70例,患者都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综合分析冠心病用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法的敏感性达88.71%、特异性达89.92%、阳性预测值达89.43%、阴性预测值达89.23%,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积极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法,可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十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判定.结果:对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导性分别为92.5%和96.3%.结论:64排螺旋CT对中度及以上的冠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基本满足冠心病的诊断需求,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初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中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造影诊断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造影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观察比较,评价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与特异性价值。结果:在45例患者中,其中阳性例数为29例,阴性例数为16例,其中轻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14例,重度患者7例。常规冠状造影诊断中,45例患者检查出阳性例数为33例,阴性例数为12例;64层螺旋CT诊断中,45例患者检查出阳性例数为30例,阴性例数为15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明显低于64层螺旋CT诊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针对轻度狭窄的诊断,64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诊断中,通过使用64层螺旋CT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诊断效果优于常规造影诊断,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与评估预后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64例,均接受64层螺旋CT以及常规冠状动脉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均优于常规冠状动脉检查,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给予64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作用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效果评估后,选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使用AquilionTSX-101A64排CT进行检查。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动脉亚段全部显示清晰79例,占65.8%;四个动脉亚段单一显示不清晰29例,占24.2%;动脉亚段均显示不清12例,占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可以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先行64层螺旋CT检查,再行冠状动脉造影,二者相隔不超过1个月,比较分析二种检查方法结果,对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64层螺旋CT对中度、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95.6%、88.1%、70.0%,特异性分别为98.7%、95.7%、88.1%,准确性分别为98.7%、95.7%、88.1%.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且无创伤,可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栾德才 《影像技术》2013,25(1):8-10
目的:分析与研究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为心率≤60次/min,对照组患者为心率>60次/min,对两组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依照重建的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当中图片质量,将其分成不可以用于评价以及可以用于评价两种类型.结果:80例患者当中有177支冠状动脉,而不可以评价的分别是25(14%)支以及43 (24%)支.不可以用于评价的68支包括左冠状动脉回旋18(26%)支、左冠状动脉主干7(10%)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2(18%)支以及右冠状动脉31(46%)支.不可以用于评价的因素有运动伪影、心律不齐、未完全屏气、相位窗以及延迟时间不当.结论:对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的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R成像、CT扫描在检出肺内单发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肺结节患者均行常规DR胸片、CT平扫成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显示肺结节征象的差异。结果:常规DR胸片检出19例,未检出6例,胸部CT检出25例。结论:由于CT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DR,较DR能更早检出肺结节,明显优于DR成像,能为影像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黄文清 《影像技术》2012,24(3):14-1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64位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6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位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将此结果与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由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因此对可评估的262支冠状动脉,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为181支,其中有176支得到CAG证实。64SCTC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可以达到97.2%,特异性可以达到91.2%,阳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4.9%,阴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5.1%。结论:64SCTC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在应用64SCTCA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病变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CT关注成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对照梗死区域与对侧健侧脑区的CTPI与DWI各项参数值。结果 :观察40例患者的CT脑灌注成像情况均可见明显的脑灌注异常区,且无论是脑灌注、强化峰值还是达峰时间、脑血容量,梗死区域这些指标均与对侧健侧脑区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梗死区和对侧健侧脑区的ADC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对灌注值、相对脑血容量以及峰值时间的测量来反映急性梗死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判断缺血半影区的存在,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能够清晰直观地对脑梗死的程度、梗死面积等病理特征进行显示。两种影像学诊断的图像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应用其来诊断急性脑梗死可以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有效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比较胸部能谱成像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进行胸部CT检查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常规CT扫平扫以及胸部能谱成像扫描,对两种CT扫描方式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进行评比,以确定最佳扫描方式。结果:常规CT平扫的CTDlvol、DLP、ED与能谱动脉期成像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平扫的上述指标与能谱静脉期成像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CT平扫的图像噪声评分、总体图像质量评分与能谱动脉期呈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能谱静脉期成像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扫描,胸部动脉期能谱成像辐射剂量与之相当,虽然胸部静脉期能谱成像辐射剂量较高,但图像质量良好,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18.
心脏大血管病变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最凶险的的疾病之一,随着医疗诊断手段的进步和社会的老龄化,这类疾病的发病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主动脉发病急、病情重,常常需要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准确的诊断是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极大保证。近年来主动脉CT成像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新的成像系统不断创新,在实际应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拟对这方面的成就进行一次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9月-2016年9月间经本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患者77例临床资料,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A组)、MRI联合MRCP(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B组),比较两种诊断手段的梗阻性黄疸检出率。结果:A组诊断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5.24%、恶性病变检出率为91.43%;B组诊断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78.57%、恶性病变检出率为57.14%。即A组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均高于B组,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症时,检出率相对较高,故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作为治疗心血管狭窄引起的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得到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从材料的角度系统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包括支架基体材料、支架表面涂层材料和所载药物,并简要说明了药物涂层的组装工艺和冠状动脉支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