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为了构建不同产区烟叶的指纹图谱,快速区分烟叶产地,以浓香型主产烟区的8个省区68份烤烟C3F为材料,采用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浓香型烤烟主产区海拔对烟叶多酚类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产区烟叶中多酚含量集中度较高,略呈正向偏态分布;28省区范围内(海拔高度17~1298 m)绿原酸和莨菪亭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3华中地区(海拔高度64~1044 m)烤烟绿原酸和莨菪亭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与海拔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4芸香苷较绿原酸和莨菪亭有更宽的紫外吸收波长和更强的吸收能力,可能是导致海拔高度越高烟叶中芸香苷占多酚含量的比例越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选取吉林当地3个主栽晒烟品种研究了不同晒烟品种叶片发育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晒烟品种中总酚含量表现为青黄叶>大叶黄>大白花,总酚在整个生育期的含量为0.16%~1.2%。不同晒烟品种中总酚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提高,在成熟期稍有降低;青黄叶和大叶黄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在叶片发育过程中整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而大白花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呈单峰曲线。各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变化规律相同,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单峰趋势。在烟叶生长过程中,各晒烟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和总酚的变化呈正相关,且与绿原酸和芸香苷达到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绿原酸、芸香苷、莨菪葶和总酚的相关性表现为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绿原酸、芸香苷、莨菪葶和总酚呈正相关,且与总酚达显著水平。由此可见,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多酚类物质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调节这两种酶的活性来控制多酚的含量,从而改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3.
顿倩  彭瀚  麦琦莹  邓泽元  张兵 《食品科学》2019,40(10):178-186
以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获得黑豆种皮可溶型花青素提取物,再进一步对不含可溶型花青素的黑豆种皮残渣使用酸水解和碱水解以及酸碱/碱酸轮提水解,获得黑豆种皮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各黑豆种皮提取物中所含有的共17 种花青素成分,包括11 种花青素糖苷类: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矮牵牛花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花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己糖苷、芍药花素-3-O-己糖苷、天竺葵素-3-O-(6”-丙二酰葡萄糖苷)和芹菜定-3-O-(6”-丙二酰葡萄糖苷);6 种花青素苷元: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矮牵牛花素、天竺葵素、芹菜定和芍药花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精确定量各类黑豆种皮提取物中的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酸性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中结合型花青素的总含量最高。此外,在黑豆种皮的可溶型花青素提取物中,花青素主要以花青素糖苷类形式存在,苷元含量相对极少;而在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中,则主要以花青素苷元为主,糖苷类化合物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米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育种科学家和植物化学家早已证实,红米色素是花色苷受多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种皮的颜色不尽一致,Nagal认为红米种皮色素是花青3-葡糖苷(chrysanthemin),花青素鼠李葡糖苷(keracyanin)和湿生金丝桃素(Uliginosin)。Gutek等认为野生稻的色素主要是花青3-葡糖苷和花青素鼠李葡糖苷。关于我国栽培的红米的色素尚未见报道。我们首次将红米色素加工成食品着色剂,并对其性质、稳定性、安全性和加工工艺等作了研究,现将有关部分内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烟草糖苷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以贵州烤烟为材料,首先用有机溶剂甲醇回流提取和大孔树脂吸附法获得糖苷类化学成分粗提物,对糖苷粗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进行研究,再应用反相色谱、凝胶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层析等技术,对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好的组分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糖苷粗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均表现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分活性最好。从乙酸乙酯部分分离获得了多个糖苷类单体,并利用核磁共振仪对其中4个单体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为7,8-二氢-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1),3-氧代-α-紫罗兰醇-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2),异嗪皮啶6-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3),东莨菪苷(化合物4)。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海拔高度、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影响,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2200 m)、纳雍县(1600 m)、七星关区(1000 m)3个不同海拔高度产区种植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毕纳1号和K326,并对烟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拔高度、品种及组合间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海拔高度、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变异的贡献率不同,其中海拔高度对3种多酚类物质的贡献率分别为2.0%、74%、30%,品种贡献率分别为57%、8.0%、17%;海拔高度与品种互作的贡献率分别为41%、15%、48%。红花大金元在威宁县(2200 m)种植时,绿原酸含量较高;毕纳1号在七星关区(1000 m)种植时,绿原酸、莨菪亭含量较高;K326在纳雍县(1600 m)种植时,绿原酸、莨菪亭含量较高。提高烟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应根据海拔高度选择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HPLC-Q-TOF-MS-MS测定桑椹中多酚类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of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MS)联用技术定性检测桑椹中多酚类物质,新鲜桑椹样品经体积分数80%丙酮溶液超声辅助提取15 min后,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分离纯化,纯化后的样品进行质谱鉴定。采用HPLC-Q-TOF-MS-MS对多酚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了桑椹中存在14 种多酚类物质,主要以酚酸、花色苷和黄酮的形式存在。其中6 种酚酸:3-O-咖啡酰奎宁酸、4-O-咖啡酰奎宁酸、二聚绿原酸、二聚4-O-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顺式异构体、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 种花色苷:飞燕草-3-半乳糖苷、飞燕草-3-葡萄糖苷、矢车菊-3-葡萄糖苷、矢车菊-3-芸香糖苷;3 种黄酮:芦丁、鞣花酸己糖苷和槲皮素3-O-(6’-O-丙二酰)葡萄糖苷,1 种白藜芦醇衍生物。HPLC-Q-TOF-MS-MS可以鉴定出桑椹的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烤烟多酚含量和组成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5和2006年河南中部烟区种植的4个烤烟品种初烤烟叶中的6种多酚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不同烤烟品种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两年的情况基本相同,中烟100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云烟85和云烟87的多酚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②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和芸香苷占烤烟多酚类物质的90%以上,是主要的多酚类物质,山奈酚糖苷和莨菪亭含量极低,中烟100的总绿原酸、绿原酸占多酚总量的比例高于NC89和云烟系列,云烟85和云烟87的芸香苷占多酚总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品种;③不同部位多酚含量的差异与烤烟品种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超声辅助深共熔溶剂提取两种烟草多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展新型绿色溶剂——深共熔溶剂应用,以烟叶为原料,比较11种深共熔溶剂对烟草中两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固相萃取柱分离深共熔溶剂提取液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当氯化胆碱-苹果酸组成的深共熔溶剂体系作为提取溶剂,质量分数为40%的水/DES(体积比)为辅助溶剂,超声波为辅助提取手段,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0 min时,绿原酸、芸香苷提取量分别为(16.95±0.69)、(8.53±0.52)mg/g,回收率分别为91.67%和99.81%。与常用有机溶剂提取烟草中多酚类化合物相比,深共熔溶剂是一种合适的绿色提取溶剂,它可以成功地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黑色小扁豆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成分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深入了解小扁豆的营养价值,对小扁豆中不同结合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亚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色小扁豆中不同存在形式的酚类提取物含量差异显著。酯键合态酚类提取物中含有较高的酚酸含量(1.61 mg/g),碱水解结合态酚类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黄酮含量(1.07 mg/g)及抗氧化活性【亚铁离子还原能力(43.80 mmol/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13 mg/g)、ABTS清除能力(3.92 mg/g)】。对黑色小扁豆中存在的花青素进行提取和分析鉴定,其含有的花青素主要为飞燕草-3-O-(2-O-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和矢车菊素衍生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多酚(绿原酸、莨菪亭和芸香苷)的含量,研究了萃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浓缩温度对3种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烟末和碎烟片中3种多酚含量较烟梗高,但烟梗中的莨菪亭占3种多酚的比例较烟末和碎烟片高。②基片中含有少量多酚,且3种多酚随白水流失较多,多酚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绿原酸70.8%,莨菪亭47.1%,芸香苷72.4%。③萃取温度在40~90℃时,提高温度有利于多酚的萃取;萃取剂中乙醇浓度为70%时,3种多酚的萃取效率最高;随浓缩温度的升高,萃取液中3种多酚的含量逐渐降低。该研究可为再造烟叶工艺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成熟度、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影响,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烤烟品种K326、豫烟11、云烟87,分别在其未熟、成熟和过熟时采收,研究其对烟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总量、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成熟度、品种及组合间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多酚含量主要受成熟度的影响,其次受品种影响。成熟度、品种及其互作对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变异的贡献率各不同,其中成熟度对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2.93%、55.83%、48.38%、73.58%,总体以成熟采收时含量最高;品种贡献率分别为32.31%、31.57%、32.97%,16.04%,以K326含量最高;成熟度与品种互作的贡献率分别为14.64%、12.32%、18.29%、9.43%。K326、豫烟11在成熟采收时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较高;云烟87在过熟采收时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较高,在成熟采收时莨菪亭最高。采取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采收标准,是提高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重要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烟草中多酚类物质的高通量准确测定,设计了具有固相萃取功能的样品萃取瓶,并将其作为前处理装置,建立了测定烟草中5-O-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4-O-咖啡酰奎尼酸、咖啡酸、莨菪葶、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和槲皮素等8种多酚的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表明:(1)设计的样品萃取瓶可以集样品提取、固相萃取净化、过滤和转移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样品前处理制备速度;(2)以0.1%(体积比)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C_(18)色谱柱(50 mm×4.6 mm,1.8μm)为色谱分离柱,8种多酚类物质在0.05~350μg/m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0.35~1.03μg/g;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1.1%~101.5%,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5%。(3)5个烟草样品中8种多酚的含量在0.43~15.22 mg/g之间,与行业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重复性较好,可以满足烟草样品中多酚类物质的高通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促进烟叶品质改善的新型生物制剂,研究了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XP对降解复烤后烟叶中多酚类的作用,优化了发酵条件,并对发酵后烟叶中主要多酚物质、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在菌液接种量15 wt%,相对湿度65%,30 ℃条件下发酵30 d,烟叶中多酚降解效果最佳;②菌株XP发酵处理对烟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具有显著降解作用(P < 0.05),而对于莨菪亭的降解没有显著作用(P > 0.05);③经鞘氨醇单胞菌发酵处理后烟叶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 < 0.05);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P < 0.05);总氮、总植物碱和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 > 0.05);感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烟草激素的质量分数数据,并分析其在抗性、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仪建立了同时分析烟叶中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水杨酸(SA)、赤霉素(GA)、茉莉酸(JA)、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等7种植物激素质量分数的方法。采用多离子反应检测模式,获得7种植物激素的特征碎片离子峰,并测定了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的烟叶样品。结果表明:(1)7种植物激素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为0.998 6~0.999 5,方法的检出限为0.07~3.00μg/L,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4%~9.76%,回收率为77.82%~117.63%;(2)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极显著(p0.01)地增加了烟叶中SA、IBA、JA、ABA的质量分数,显著(p0.05)增加了烟叶中IAA的质量分数,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烟叶中GA的质量分数;TMV病毒感染对BR的影响不大。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回收率,可用于植物相关激素的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提取后,利用正相硅胶色谱,反向制备色谱,ODS柱色谱等手段对该植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电子轰击质谱(E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分离鉴定为β-谷甾醇(Ⅰ),槲皮素(Ⅱ),胡萝卜苷(Ⅲ),豆甾醇(Ⅳ),偏诺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熊果酸(Ⅵ),薯蓣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糖苷(Ⅶ),葡萄糖(Ⅷ),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Ⅸ),山奈酚(Ⅹ)。结论化合物Ⅱ,Ⅹ为种首发,化合物Ⅵ,Ⅷ为属首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资源食品元宝枫种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元宝枫种仁70%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种化合物,分别为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4'-O-β-D-葡萄糖苷(1)、1,2,3,6-四没食子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2)、1,2,3,4,6-五没食子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3)、槲皮素(4)、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7)、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8)、阿夫儿茶素(9)、儿茶素(10)、表儿茶素(11)、胡萝卜苷(12)。结论:经Sci Finder检索发现,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元宝枫种仁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9~11为首次从槭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此项目研究了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采用甲醇浸泡提取野生樱桃李叶,依次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其醇提物。乙酸乙酯活性部分采用MCI (Middle Chromatogram Isolated Gel)大孔树脂柱粗分离,后续进一步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ODS (Octadecyl silane)反向硅胶柱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NMR)数据并与相关参考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野生樱桃李叶中共分离并鉴定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槲皮素-3-O-β-D-木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山柰酚-3-O-β-D-木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反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9),顺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顺式-二氢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黄酮类成分均为首次从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中分离鉴定,槲皮素和山柰酚糖苷是其主要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9.
从百子菜(Gynura divaricata(L.)DC.)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糖苷(1)、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2)、4-桉叶烯-3α,11-二醇(3)、caryolane-1,9β-dio(l4)、阿魏酸(5)、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6)、莨菪亭(7)、姜油酮-4-O-β-D-葡萄吡喃糖苷(8)和5,5-二甲基-4-羟基-四氢呋喃-2-酮(9)。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对枣叶的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反复制备纯化,得到5种化合物。经LC-MS、1H NMR和13C NMR进行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洋槐糖苷(1)、槲皮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5)。对5种黄酮单体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活性,化合物1、2、5活性适中,化合物4的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