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评价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应用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5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螺旋CT扫描,观察并评价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螺旋CT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高达90.74%,且TNMⅠ-Ⅳ期准确率均较高,与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相近(kappa=0.874);本组患者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结果优于螺旋CT(增强CT扫描、CT平扫)术前诊断(P0.05,P0.01),而增强CT扫描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优于CT平扫(P0.05);CT-TNM分期、肿瘤位置及肿瘤长度是手术方案制定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明确显示病灶状况,从而为临床医师预估食管癌手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作出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分两组,并分别进行CT检查或者磁共振检查。结果:CT组与磁共振组的检出率:CT组的检出率53.33%(8/15)明显低于磁共振组的检出率86.67%(13/15),P0.05;CT组与磁共振组的ARCO分级准确率:两组的ARCO分级Ⅰ期与Ⅱ期无明显差异,P0.05;而CT组的ARCO分级Ⅲ期及Ⅳ期则明显低于磁共振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磁共振检测仪进行检查诊断比通过CT扫描检测仪进行检查诊断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低剂量CT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被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腹部内脏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实验组采用低剂量CT检查。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临床影像学检查和低剂量CT检查时的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均为100%,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低剂量C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低剂量可以有效降低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并且不影响图像质量,可以作为腹部检查的常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行MRI、CT、X线影像学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2例(65髋),分别行MRI、CT、X线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结果:MRI检查、CT检查阳性检测率均高于X线片检查,且MRI检查阳性检测率高于CT检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Ⅰ期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高于CT、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检查,且MRI检查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并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应用螺旋CT、能谱CT和MRI影像学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原发性肝癌病人84例,按照随机排列方法,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28例,甲组实施螺旋CT影像学检查、乙组实施能谱CT影像学影像学检查、丙组给予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相关影像学检查后丙组病人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MRI影像学检查原发性肝癌病人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与增强CT对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彩色超声和增强CT检查。将2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对比,计算检出率,并分别观察影像学表现。结果:增强CT对AP的总检出率和出血坏死型AP检查率均明显高于彩色超声(P0.05),对水肿型AP的检出率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影像学表现比较:胰管扩张、局限性增大、胆总管结石方面的检出率,彩色超声高于增强CT(P0.05);胰内小灶液化、胰外片状高密度方面,增强CT的检出率优于彩色超声(P0.05);实质不均匀、脂肪层模糊、胰外脓肿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彩色超声和增强CT在AP临床诊断中各有利弊,必要时可结合两者,发挥优势,弥补缺陷,提高AP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记录两种不同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患者的吻合性,比较肠梗阻原因的检查率。结果:多层螺旋CT的梗阻诊断率为97.6%,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85.4%(P0.05);在梗阻部位的确定方面,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的吻合性最高(P0.05)。在肿瘤、炎症感染、肠粘连方面,多层螺旋CT检查梗阻原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P0.05)。结论:在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较腹部X线平片检查更具优势,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分析5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均接受常规组剂量螺旋CT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5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确诊41例(82.00%)。但是相较于常规剂量螺旋CT诊断结果而言,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核所获得的影像学表现与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诊断价值高,不仅剂量小,而且辐射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腹部CT组与MRI组两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腹部CT组行腹部CT检查,MRI组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术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腹部CT组的检出率为52.83%,MRI组的检出率为84.91%,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结石检出率,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明显比腹部CT检出率高,且具有显著差异性(X2=4.043,P=0.04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显著比腹部CT检出率高,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比腹部CT诊断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肠道肿瘤诊断中,标准化后的碘值、标准CT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例腹部疼痛的肠道疾病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多参数能谱技术肠道检查,通过检查分析患者的疾病类型,比较碘值与标准化后的碘值、CT值和标准化CT的差异性。结果:病理检查显示,65例腹部疼痛患者中,35例患者为肠道肿瘤,30例患者为肠道炎性疾病。病理组织培养得到经肝脏转移、经淋巴结转移的各18例、17例。两组碘值、标准化后的碘值、CT值相比,肠道肿瘤均高于炎症性疾病患者(P<0.05),CT值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肠道肿瘤诊断中标准化后的碘值和标准化CT的诊断效能更高,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三维重建成像分型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采用螺旋CT合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比较分析两项检查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Ⅰ、Ⅱ、Ⅲ型骨折检出率(75%)、(83.33%)、(80%)明显高于对照组(25%)、(5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踝间隆突骨折及并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91.67%)、(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X线平片检查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合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能够有效提升分型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妇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之间收治40例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B超、CT和手术病理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方法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情况。结果:CT检查对于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肉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等检查结果与B超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较高,由此可见,三种检查方法对于妇科盆腔肿瘤临床检查和诊断结果比较,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技术用于妇科盆腔肿瘤疾病的检查与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检查用于早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分别进行2次CT检查。将首次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数据,且检查须在患者病发后6h以内进行;将复查结果作为观察组数据,且复查应在第一次检查结束后24h以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CT影像结果均显示存在异常表现,其中观察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CT检查,能及时发现病情,且在首次检查后进行复查,能提高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的CT诊断。方法:把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8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诊断方法的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超声组与CT组,每组病例数均为35例。基于结节大小差异,把CT组分为大结节组与小结节组,实施CT增强扫描对比分析CT组和超声组检查诊断情况。结果:和超声组相比较,CT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结节组和小结节组在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上,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的临床中应用CT检查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高,可为疾病诊治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MSCT表现根据肾脏损伤程度、范围以及部位来分为5型,其中肾包膜下血肿诊断出10例,为Ⅰ型;肾实质局灶性挫伤诊断出9例,为Ⅱ型;肾实质挫裂伤伴肾周围间隙血肿诊断出7例,为Ⅲ型;肾实质粉碎伤伴肾筋膜外血肿诊断出3例,为Ⅳ型;肾蒂撕裂伤诊断出1例,为Ⅴ型。患者肾脏损伤分型等级越高代表附近脏器发生伴发性损伤的几率越大。结论:MSCT诊断闭合性肾脏损伤能明确的显示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至2018年我院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84例,均选择CT以及DSA进行介入手术引导,对比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84例患者中CT检查共发现病灶136个,供血血管215条;DSA检查发现病灶121个,供血血管143条;CT检查病灶与血管发现率明显高于DSA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肿瘤大小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CT检查能够对肝肿瘤实质性进行分析,而碘油沉积图像显示效果明显优于DSA检查(P0.05)。结论:CT检查对于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能够确定肝癌病灶以及血管的情况,同时能够显示治疗后的碘油沉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时使用CT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方法: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的时间段内,选择91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91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真菌性上颌窦炎,使用CT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研究组的临床表现和两组的影像学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影像学的特征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对真菌性上颌窦炎诊断时使用CT,诊断准确率较高,真菌性上颌窦炎临床表现主要以脓涕、涕中带血、压痛、面部肿胀、鼻塞伴头痛为主,影像学为高密度不均匀结节状软组织,斑点状、细条状团块钙化灶,骨质增生硬化等,因此诊断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X线及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痰检阳性病例61例,其中30例单行X线检查,14例单行CT检查,17例联合X线和CT检查,以上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分别对应组1、组2、组3。比较3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组1诊断正确19例,正确率为63.33%;组2诊断正确12例,正确率为85.71%;组3诊断正确17例,正确率为100%。组1分别与组2、组3的比较以及组2与组3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1确诊的19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可见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余11例未能明确病灶,并发现15个空洞。组2确诊的13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并发现空洞12个,支气管传播灶10例,钙化灶7例,胸膜肥厚粘连5例,胸水9例,另有肺气肿4例,肺大泡3例。组3确诊的17例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中发现空洞15个,支气管传播灶12例,钙化灶4例,胸膜肥厚粘连6例,胸水11例,另有肺气肿5例,肺大泡2例。且组1可见病灶均分布在肺上叶和下叶,且未能明确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是否有病灶分布,而组2和组3均检出了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区域的病灶。结论:肺结核单纯采用X线检查会存在较高的漏诊率,确诊率明显低于单纯CT检查和X线、CT联合检查,且不能较好地检出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部位的病灶,对少量积液不敏感;而单纯CT检查仍会存在一定漏诊情况,确诊率不及X线、CT联合检查。因此,X线、CT联合检查肺结核的确诊率和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6排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CT组给予16排CT检查,X线组给予腹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CT组准确率为91.17%,优于X线组的7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检测梗阻原因、梗阻部位、绞窄准确率分别为82.35%、91.17%、80.0%,明显优于X线组的67.64%、73.5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16排CT检测诊断肠梗阻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在多层螺旋CT中的诊断特征,并提高多层螺旋CT鉴别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能力。方法:选取67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5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此两组CT影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在病灶分布、分叶、毛刺上同观察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增强扫描则能够充分显现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上具有一定作用,对于无法确诊病例,应在其抗感染治疗后进行影像学随访,以提高其鉴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