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的检查,分析临床特点和检查效果。结果 :患者认知功能异常症状率明显高于大脑皮层刺激征、眼部症状以及运动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明显(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对其进行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的检查后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混着在实际的发病中女性较为多发,同时主要症状为认知功能和患者自身意识的异常,通过对其实施磁共振静脉成像与64层螺旋CT的检查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GE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脑血管造影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融合技术相结合应用探究在颅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100例颅内静脉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颅内静脉畸形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扫描,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86例颅内静脉畸形患者当中,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其中137例患者的条状排列以及放射状的解剖位置当中的血管呈现异常增强,呈现出"水母头"病症特征的患者共有39例,临床的确诊正确率为67.1%。结论:在颅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将与多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与图像融合技术相结合能提升诊断效率,因此可将该方式作为诊断颅内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断首选方式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状旁腺腺瘤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任选68例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甲状旁腺腺瘤患者,其中50例实施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另外18例实施MRI检查,观察患者的MS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经MSCT或MRI检查所有患者均检出病灶,且均为单发病灶。结论:MSCT和MRI均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肿瘤部位,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可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64例急腹症患者诊疗资料,分析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各种急腹症检出情况以及其成像特点。结果:164例临床诊断为急腹症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测以及后期病理诊疗共检出153例,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率为9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根据急腹症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多层螺旋CT影像学成像特点进行鉴别诊断,能有效提高急腹症患者检出率,对确定临床治疗,遏制患者病情恶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急腹症患者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螺旋CT以及多排螺旋CT的诊断,比较两种。结果:两种方法均可取得诊断效果,但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螺旋CT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排螺旋CT对病灶解剖关系可更好的显示。结论:在临床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时,使用多排螺旋CT可起到更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DR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3例肋骨骨折的患者,分别依次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和DR检查诊断,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8.86%,显著性高于DR检查法诊断符合率77.27%(P<0.05);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测的误诊率为1.14%,显著性低于DR检查法的12.50%.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法要检测效果优于DR检查法,但要发挥其各自优点,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2年间接收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18例患者使用MRI进行检查,17例患者还使用MRV进行检查。结果:使用磁共振检查的21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显示静脉窦异常,其中有18例患者在MRI下表现是静脉窦T1WI、T2WI高信号,有2例患者为T1WI等信号及T2WI低信号,并有脑组织梗死的现象及脑出血的现象,而使用MRV检查的18例患者均显示静脉窦充盈缺损或者有中断。结论:使用MRI及MR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作为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臂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以及1.5T超导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与C臂X线血管造影检查临床结果具有一致性,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给予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检查可有效判定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20例,观察检查结果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90例患者中有检出动脉瘤89处85例患者,有5例患者未检出动脉瘤;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检出动脉瘤20处18例患者,有2例患者未检出动脉瘤。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出结果中有4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明为假阳性,漏诊4处动脉瘤。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高敏感性和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董玮  陶立武 《影像技术》2012,24(5):19-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64层螺旋CT检出65个动脉瘤,确诊颅内动脉瘤58例,阴性2例.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50.0%.结论:64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对动脉瘤的空间解剖关系方面更具优势,因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王青怀 《影像技术》2012,24(3):12-1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5月的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肝癌50例,然后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在50例患者中,36例肝癌患者病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证常肝组织,14例肝癌患者呈相对高密度。螺旋CT增强检查检出45例,诊断准确率为90.0%;没有检出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病灶靠近大血管和肝脏包膜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可有效进行组织学分析,同时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获得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CT血管成像检出软斑块27个,中间斑块41个,钙化斑块68个;经冠状动脉造影检出钙化斑块41个,非钙化斑块82个,两种检查方法斑块检出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敏感性为86.21%,特异性为99.68%。结论 :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3例,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常规CT扫描诊断,按不同诊断方式记录诊断效果,并计算出检出率,对不同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总结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人及病人家属知情并同意及签署协议。结果:53例患者经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临床诊断和常规CT临床诊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临床诊断较为准确,与影像学证实后确诊率达97.12%,与常规CT扫描诊断的确诊率96.98%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相比于常规CT扫描,增加了信息的多样性和处理的灵活性,相比于常规CT扫描,三维重建更加直接和客观,对处理病况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剖析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均分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90例脑静脉窦血栓病患:予以A组磁共振检查,予以B组CT检查。结果:A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56%,比B组的82.22%高,P0.05。结论:于脑静脉窦血栓中积极采用磁共振检查法,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6例肋软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与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确诊率。结果:使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的诊断率上要比常规CT扫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肋软骨骨折的确诊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45例,分别对患者行X平片、普通CT与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法对支气管扩张肺段的检出率。此外,分析多层螺旋CT在不同厚度重建图像时检出的支扩肺段数。结果:以病理检验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本次45例患者共检出支扩肺段78个。三种诊断方法中,X线平片检出22个(28.2%)、普通CT检出39个(50%);多层螺旋CT检出75个(96.1%),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CT与X线平片诊断(P0.05)。此外,1-2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78个(100%);8-9mm薄层重建图像检出支扩肺段40个(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X线平片、普通CT与多层螺旋CT三种诊断方法中,以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价值最高,且1-2mm薄层重建对于支扩肺的检出率高于5mm薄层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100例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小肝癌患者共检查出121个病灶,其中动脉期检出率为90.16%,门脉期检出率为77.04%,延时期检出率为82.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CT图像具有特征性,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筛查小肝癌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比较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在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选取的38例肺小结节患者(参照组)与37例早期肺癌患者(实验组)为研究对象,皆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两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结果:多层螺旋CT、肺小结节、肺癌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多层螺旋CT图像特点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实践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评价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应用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5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螺旋CT扫描,观察并评价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螺旋CT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高达90.74%,且TNMⅠ-Ⅳ期准确率均较高,与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相近(kappa=0.874);本组患者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结果优于螺旋CT(增强CT扫描、CT平扫)术前诊断(P0.05,P0.01),而增强CT扫描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优于CT平扫(P0.05);CT-TNM分期、肿瘤位置及肿瘤长度是手术方案制定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明确显示病灶状况,从而为临床医师预估食管癌手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