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更好降低固-固界面接触热阻,研究了导热硅脂、导热橡胶垫、铟片这3种工程上常用的热界面材料随加载压力变化对固-固界面接触热阻的影响.稳态热流法实验结果表明,30 psi的压力为工程建议选取压力值.如当压力小于30 psi时,导热硅脂和导热橡胶垫对接触热阻的影响随压力变化显著;当压力大于30 psi时,导热硅脂和导热橡...  相似文献   

2.
粗糙表面接触热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两固体粗糙表面接触热阻的机理,用统计数学和接触力学的方法推导出粗糙表面接触热阻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中, 热量在传递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若干个接触界面。而界面间的接触热阻影响着热量的传递效率和热电器件冷热两侧的实际温差, 进而影响到系统的发电性能。利用工业热风机模拟汽车运行实际工况, 使用装载有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的温差发电系统, 通过涂抹不同导热系数的导热硅脂来调节热电器件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 研究了接触热阻对PCM 以及系统输出电压的影响。研究发现, 同时减小热电器件两侧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会削弱PCM 的储热能力; 相较于减小热电器件热面与系统间的接触热阻, 减小热电器件冷面与冷端换热器间接触热阻, 对温差发电系统输出电压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温差发电器与设备连接时存在一定的接触缝隙,存在接触热阻和接触电阻,从而影响温差发电器输出功率计算的准确性,故基于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接触热阻和接触电阻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数值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接触电阻和接触热阻,否则会出现与实际相悖的结论;在考虑接触热阻的过程中需要知道接触热阻的准确数值,否则即使考虑接触热阻,也可能会由于数值不准确导致结果失去参考价值;无论是否考虑接触热阻值和接触电阻值,随着外接电阻值的改变,输出功率和效率都存在极值.  相似文献   

5.
6.
换热影响下的接触热阻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估计了接触热阻的大小.在分析中除了考虑到原始数据的测量误差外,提出了平均换热系数以表征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散失或吸收,构筑了一个新的二次函数.计算结果对于解释实验数据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间隙元的方法,针对材料复合加工中存在剧摩擦现象,建立了摩擦单元模型,并推导了该模型下的罚函数有限方程。  相似文献   

8.
主轴系统热问题是高精度机床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接触热阻的大小影响机床的传热性能,从而影响其加工精度.利用表面接触的分形理论,计算接触面的量纲一的接触面积,针对接触微凸体的热阻由基体热阻和收缩热阻形成接触对,建立了一个考虑接触界面基体热阻和收缩热阻的表面接触热阻模型,讨论了不同的分形参数对接触热阻的影响.以立式加工中心电主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机的损耗发热和轴承的摩擦发热,运用有限元软件对电主轴模型在有无接触热阻2种情况下的稳态温度场和稳态热变形进行仿真分析.讨论了有无热阻情况下电主轴温度和变形变化量,论证了接触热阻对电主轴热温度场和热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电主轴考虑接触电阻时温度将升高,变形将增加.  相似文献   

9.
水泥基无机黏结材料植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泥基无机黏结材料植筋承载力的拉拔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基无机黏结材料植筋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讨论并给出了极限锚固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建议施工锚固长度表格.通过与同条件下预埋钢筋、植筋后绑焊以及某有机黏结材料植筋承载力相比得到此水泥基无机黏结材料的工程适用性,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利用PEI预聚体包复碰粉,环硫氯丙烷作为固化剂进行扩散固化,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出复合磁性分离材料。产物多为不规则外形,具有一定的磁性和耐酸性,磁粉在树脂基体中以聚集态分散。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该复合材料的适宜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围岩的热导率是影响岩石热接触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热导率较大的围岩,其热接触变质带较宽厚,变质程度较低;热导率较小的围岩,其热接触变质带较窄簿,变质程度较高。当热接触变质带发育完整,变质带较厚,变质程度较高时,蚀变岩、热液脉体和矽卡岩就不太发育。  相似文献   

12.
将碳纳米管有效地集成到微纳器件上实现组装是碳纳米管在众多领域得以应用的先决条件,组装后较高的接触电阻成为影响碳纳米管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碳纳米管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采用高温退火法对组装后的碳纳米管进行处理.首先,通过介电电泳法组装碳纳米管;其次,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研究高温退火过程中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降低碳纳米管接触电阻的影响,并获得了降低接触电阻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对退火前后碳纳米管的I-V特性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退火可以简单、高效地降低碳纳米管的接触电阻,退火温度是影响降阻效果的主要因素,退火处理后接触电阻的下降幅度最高可达91.59%,组装的碳纳米管退火前后的I-V特性曲线均呈现良好的线性.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外载条件下接触热阻的基本计算公式,然后用有限元法对立柱与主轴箱结构的接触变形进行了计算,并用实验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为精密机术的设计,热控制和补偿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我国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行,开发研制节能型的新的建筑结构体系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保温混凝土——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该混凝土是一种既具有一般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又具有保温性能、绿色、环保的高效益生态建筑材料。通过混凝土的正交试验,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玻化微珠配制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导率测试方法分析KH560水解液的水解特征,研究KH560含量、甲醇含量、丙三醇含量、温度、pH值对该水解体系水解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KH560水解液组分和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影响KH560水解液水解过程因素大小的顺序为KH560含量>温度>pH值>丙三醇含量>甲醇含量;最佳的水解液配方是KH560体积分数15%,甲醇体积分数10%,丙三醇质量浓度2 g/L;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35℃,pH=4。  相似文献   

16.
The nanoparticl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nanoscale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s to further understand nanoscale porous media thermal conductivity.Macroscale porous media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s were then revised for nanoporous media.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two packed beds with nanoscale nickel particles and a packed bed with microscale nickel particles were then measured using the Hot Disk.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microscale porous media thermal conductivities were much less tha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the solid particles.Comparison of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results shows that the revised combined parallel-series model and the revised Hsu-Cheng mod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micro-and nanoparticle packed beds.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室温磁制冷材料Gd本身导热系数低特点,提出了采用真空扩散焊方法改善(甜导热性能的成型工艺方案,在温度为550~620℃,压强为12-20Mpa,保温时间为30~120min条件下,实现了钆和铜异种材料连接,并比较了在钆基体上溅射一层铜薄膜和不溅射薄膜两种条件下的工艺性能。结果表明,溅射对钆基体无明显的影响,同时铜的加入对钆的磁性能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本丁艺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adjacent parts of rocks in underground mines is widely influenced by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som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rocks such as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nit mass, tensile strength, cohesion, Young‘s modulus, point load strength, Schmidt rebound hardness, Shore scleroscope hardness and toughness strength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obtained in laboratory tests shows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unit mass, tensile strength, cohesion, Young‘s modulus, point load strength, Schmidt rebound hardness and Shore scleroscope hardness,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toughness strength.  相似文献   

19.
基干静电敲电应力下对深亚微米硅化物工艺栅接地NMOSFET的研究,考虑了源/漏寄生串连电阻的影响,建立了源/漏接触区的电流集中模型.由模型分析表明,不同的温度和掺杂条件下,源/漏寄生串连电阻会引起器件源/漏接触前端边缘附近产生不同程度的电流集中.在器件源端产生新的热点.影响了源/满端的击穿特性.很好地解释了栅接地NMOSFET的源端热击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