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油田采出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技术 (1)重力混凝沉降除油工艺。污水在常压除油罐中靠油、水和悬浮物密度差自然沉降,或添加混凝剂去除油及悬浮物。基本流程为:油站来水→混凝沉降罐→一次沉降罐→外输罐→外输泵外输;辅助流程有自动排泥、收油和天然气密闭系统。通过对传统重力沉降除油罐进行改造,调整排泥结构,增加反  相似文献   

2.
油田采出水处理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 ,国内油田在采出水处理中主要采取的是“除油段 +过滤段”的工艺模式 ,其中除油段基本上采取了如下方法 :①物理法 ;②化学法 ;③粗粒化法 ;④旋流分离法 ;⑤气浮法。尽管各油田在采出水处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注入水质标准的提高 ,对处理流程中的除油段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各油田实际运行状况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药剂的筛选、投加量、投加点、投加方式、还是现场的配制、成本的控制等均成为制约水处理效果的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各油田陆续在提高装置的效率以及改善工艺流程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东河塘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中工艺流程选择、主要设备选型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并提出该设计采用了适用地沙漠地区轻型、高效、模块化、高度自动化的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吸附法、膜技术、电气浮工艺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及生化法等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大油田大多采用注水开发方式,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采出污水一般经过处理后回注油井。为适应油田需求,开发出了一套油田采出水处理的专家系统,系统主要采用正向推理机制,并将知识库和推理机分离,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吸附法、膜技术、电气浮工艺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及生化法等新工艺.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外河油田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相结合的采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含聚合物(聚丙烯酰胺)采出水大量产出。含聚合物采出水具有黏度大、油含量高、乳化稳定的特点,传统的采出水处理方法及设施无法使采出水处理达到油田注水的水质标准。在对海外河油田含聚合物采出水水质分析和微生物处理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微生物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生化(微生物+沉淀)处理的采出水能够达到油田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今后进行现场中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DYF型油水分离器是一种集旋液,射液,粗粒化的一体的新型高效的油水分离装置,处理油田采出水时进口水中含油可达250000mg/L,出水含油<30/L(不包括乳化油及粒径<15μm的油珠),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型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组成,工作过程,使用特点及在应用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处理效果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某油田采出原水水质,外排水质标准,并采出水外排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设想,试验流程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处理后的油田要出水绝大部分都应用于油田注水,注入油层的水质对水中悬浮杂质含量要求非常严格,例如悬浮固体含量一般不得大于5mg/l,低渗透率(渗透率<0.1μm^2)不得大于1mg/l,不仅对含量作严格规定,而且对所含杂质颗粒粒径也作了严格的规定,一般不得大于5μm,低渗透层不得大于2μm,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文南油田清水,污水先分别处理后再混合注入所导致的严重的腐蚀和结垢问题,对清水,污水先混合处理然后再注入进行了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地质基础研究,水质处理技术研究和模拟及现场试验,这种水质处理新技术的主要工艺特点是:污水先期除油;混合杀菌加药点前移;一级沉降罐内部结构优化设计,压力滤罐全面改造,现场应用证明,该技术可有效控制系统的腐蚀速率和结垢率。  相似文献   

12.
国外油田处理采出水的精细过滤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田采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是为防止水中机杂质堵塞地层,这是低渗透油田采出水回注的关键。而水质深度处理主要依靠精细滤芯过滤器来实现。本文通过对国外新开发的处理采出水的精细过滤装置的调研,着重介绍了陶瓷膜滤器、金属网滤器、膨胀床纤维滤器、聚酰胺滤芯过滤器、针形聚酯纤维精细滤芯过滤器和双层滤芯过滤器。这几种过滤器构思新颖、设计先进、选用范围宽,且代表着90年代初期的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用于油田注水节能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注水泵的电机大多数处于恒速运行状态。为了满足注水工况的要求,通常采用离心泵节流、柱塞泵打回流的方式来调节配注量,造成了很大的电能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普遍采用注水泵电机变频调速的方法。对油田注水系统节能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柱塞泵的特点,提出了变极和组合变极调速的新方法。该方法既满足了注水压力的要求,避免变频调速中变频器谐波对电网造成的污染,同时也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在华北油田和冀东油田的几个泵站进行了应用试验,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含盐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采出水达标排放是一个技术难题,而高含盐油田采出水达标排放更是一大难题。本研究采用现代技术集成手段,运用物理、化学、电化学理论,在充分调研油田采出水特性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高效除油设备、过滤设备及电化学氧化去除COD设备,并确定了合理的处理工艺,确保油田出水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一种降低污水腐蚀性的油田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东辛油田广利污水站处理后回注油田污水腐蚀性很强。注水井管柱和地面管线腐蚀极为严重。多次检测结果表明腐蚀速率高达0.24~0.28mm/a。腐蚀是由氢的去极化反应和硫化物引起的。污水在沉降罐停留时间长达15h,但沉降后污水中悬浮固体、含油、总铁仍大大高于行业标准的要求。使用已申请专利的一种电化学处理设备,在不同运行参数下在现场对未加水处理剂的污水进行预氧化处理,然后在pH=7.0进行混凝沉降1h,在运行参数(氧化程度)适宜时,砂滤后水质(悬浮固体、含油、Fe^3+、∑Fe和滤膜因数MF)完全达到要求。预氧化后的污水容易混凝沉降,所用混凝剂(HPAM、HPAM+硫酸铁、HPAM+硫酸铝)效果相仿。预氧化使污水腐蚀速率增大。提高混凝沉降pH值(6.5-8.0)使水质普遍变好,腐蚀速率下降,但污泥生成量增多,合理的pH值为7.0。这时腐蚀速率为0.052mm/a。预氧化/混凝处理后污水矿化组成变化很小,Ca^2+、HCO3^-浓度和结垢趋势减小。表7参5。  相似文献   

16.
应用油田水辅助油气勘探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塔里木盆地大量油田水样品,对其中溶解烃的浓度及组成与储层含油气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含油气性不同的储层,其油田水中溶解烃的浓度及内分布不同,干层、水层、气水同层油田水中溶解烃浓度较低,而气层、油层,尤其是含凝析油的气层中油田水样品中烃浓度高;干层、水层、气水同层油田水样品中一般缺少系列碳数烷烃,油水同层、气层和油层油田水中样品中富有系列碳数烷烃,其碳数分布范围为油层≥油水同层气层。依据不同含油气性储层中溶解烃的特征,建立了储层含油气性初步评价模型,可用于辅助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力学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布研究结果,研究了带纵向扩散的推流式反应池模型(模型Ⅰ)和完全混合式反应池串连模型(模型Ⅱ)对桩西联合站采油废水氧化塘的适用性。给出了两种数学模型中包含的各参数的数值或表达式,其中包括:扩散准数Pe=0.780,COD降解速率常数K(28.8℃)=0.07175h^-1,K值温度系数θ=1.054,COD生化降解率27%,平均水力停留时间tM=75h。2001年7月进行16次测试,得到氧化塘平均出口COD值(CODe)=127.6mg/L(平均水温TM=35.8℃,平均进口COD值169.4mg/L),按模型Ⅰ计算,CODe=126.2mg/L,相对偏差为-1.10%,按模型Ⅱ计算,CODe=126.5mg/L,相对偏差为-0.860%。用模型Ⅰ和Ⅱ计算的2000年12月到2001年8月9个月的月平均CODe值(月平均水温TM在10.9~36.0℃),与平均实测值的相对偏差范围分别为-4.50%~ 4.52%和-4.42%~ 4.18%,相对偏差平均值分别为 0.453%和 0.581%。这两个数学模型均可用于废水氧化塘的处理结果预测和设计。表2参4。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加阻垢剂进行污水防垢处理时存在药剂作用距离有限、效果受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电化学诱导防垢的技术思路,并开展了试验研究。设计了室内评价装置并进行了试验,重点考察了诱导防垢处理前后污水中Ca2+、Mg2+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加工了现场小试装置,并在FM污水处理站进行了评价试验,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中阴离子、阳离子含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室内试验,优化了电极材料、极板间距、阴极面积、水流形式等电化学诱导防垢参数。现场试验结果显示,FM站污水经诱导防垢处理后,水中Ca2+质量浓度下降了18.2%、HCO3-质量浓度下降了23.6%;Scalechem 3.1垢化学分析软件预测显示,污水理论结垢量下降了43.4%。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诱导防垢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成垢离子,从而起到较好的防垢效果。   相似文献   

19.
西部注水开发油田油井出水分析及化学堵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堵水技术是注水开发油田高含水期进行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以西部T油田为例,针对油田的油藏特征,开展了室内选择性堵剂的研究。研究思路是利用油水通道的分离理论,研究以水基为主的配方,且堵剂在地面黏度低(与水相近),不发生反应;进入地层后发生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聚合物或树脂,并能够油溶,要求油溶温度上限不高于80℃,油溶时间72 h左右。通过聚合物冻胶堵水室内实验,从抗剪切性、抗盐性、热稳定性以及耐冲刷性等方面看,聚合物冻胶作为封堵单方向来水的堵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